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李浩升:南京大学生眼中
专业提升:如何说课
专业提升:写作是教师职
最新热门    
 
张东升: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2:44  来源:张东升
 

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洋泾中学 张东升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的整合,尤其与学科基础型课程的整合,是研究性学习能够长期开展并不断走向深入的根本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基础型课程 研究性学习


一、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上海市二期课改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指出: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上海市二期课改从1998年开始启动到今天,研究性学习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学习和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广大教师的艰苦探索,研究性学习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研究型课程,而应该全面推广到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去,全面推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水平。


二、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课堂学习仍然是广大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极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接受性学习方式为辅,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几种方法十分有效。


①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教学实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利大还是弊大》


在学习高中历史课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课中,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张《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同时抛出问题:


1853年定都天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请问,你的观点如何?


通过热烈的讨论,许多同学都走上讲台,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利大于弊:
虽然定都天京后,在军事上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它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
第一,定都天京,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一个和清政府直接对峙的革命政权,大大提高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影响
第二,定都天京,有利于太平天国制定和实施自己的革命纲领。很快,它就推出了《天朝田亩制度》
第三,天京拥有长江天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第四,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的经济来源有了保障
第五,天平军从此有了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
弊大于利:
定都天京确实是太平天国运动一个重大胜利。虽然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消极影响是主要的。
第一,定都天京以后,清政府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进攻目标,必然全力进攻,天京反而成为太平军一个沉重的包袱。后来清政府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设立就是证明
第二,天京虽然有长江天险,但清政府只要从长江中游顺流而下进攻就可以了
第三,定都天京,必然要东进上海,势必引起列强的插手
第四,定都天京,必然导致领导集团进取心的减退,产生贪图享受的情况。天京事变就是证明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在学习高中历史课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一节课中,我会在屏幕上出示一张《清朝疆域图》,同时抛出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俄侵占中国西北的新疆,日本同时又侵占东南的台湾,清政府焦头烂额,无力两头兼顾。清政府内部当时也出现了海防和塞防的争论。请问:如果是你,你觉得应该先解决哪一个问题?
② 自编自演历史短剧,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教学实例:《议会之争》
在学习高中历史课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美国内战》一节课时,我提前两周布置了一个招标式的任务:请结合《美国内战》一节课的内容,自编自演一个历史短剧,我们将在上课时进行展示。
结果,五位同学投标成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短剧《议会之争》。下面是他们的剧本。
(主持人首先走到讲台中间。稍后南北双方分别从两边过道上台)
北方1、2:今天我们绝对不能输给南方佬!
南方1、2:我们一定要把堪萨斯州搞到手!
主持人:(用黑板擦拍桌子)请安静!(稍微停顿)今天我们开会,主要就堪萨斯州的地位问题进行讨论。事关重大,请各位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开始。
南方1:堪萨斯州土地肥沃,最适合种植棉花和甘蔗了。
南方2:(附和)气候也很适合。
北方1:堪萨斯州矿产资源这么丰富,不建几个工厂真是太可惜了!(摇头惋惜)
北方2:是啊,交通运输也很发达。
南方1:种植业是我们美国的传统产业。
南方2:对呀,传统可不能丢呀!
北方1:传统固然重要,但是工业却是我们美国的新兴产业。
北方2:我们更应该面向未来!
南方1:我们可以通过出口,为我们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南方2:(讽刺)北方朋友,你们行吗?
北方1:但是你们进口了那么多英国货,又用掉了多少外汇呀!
南方1:(气愤状)提到外汇我就生气,还不是因为你们制定了那么高的关税吗?
南方2:应该实行零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北方1:我们为什么要抬高关税,还不是为了保护美国的民族工业吗?
南方1:保护有什么用,还是英国货的质量好呀。
南方2:(讽刺)你们造得出来吗?
北方1:我们的产品现在是没有英国的好,但是这是暂时的!
北方2:(宣誓状)我们迟早会超过他们的!
南方1:开工厂,要原料,要市场,你们可都没有呀。
北方1:(气愤状)还不是因为你们,棉花不卖给美国人,偏要卖给英国人。东西不用美国货,非要用英国货!
北方2:你们是美国人吗?
南方1:开工厂,开工厂,你们有那么多工人吗?
北方1:工人,有呀,400万!但是却被你们关在种植园里了。
南方1、2:(高声)痴心妄想,无理取闹!(退场)
北方1:咳!别走呀,南方朋友!
北方2: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退场)
主持人:回来!你们别走呀,会还没开完呢?唉,看起来一场战争是在所难免了!(用黑板擦拍桌子)休会!(退场)

 

 


在表演中,学生们滔滔不绝,慷慨陈词,俨然已经真正成为19世纪中期的美国议员了。同时,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冲突和战争风雨欲来的历史场景也最直接地展现在师生的面前。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既培养了她们主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能力,又培养了她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真正做到了演绎历史、体验人生、认识社会
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们比较关注的是它的艺术性,往往对于它的历史真实性和科学性有所疏忽。所以教师及时而又正确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历史剧《议会之争》中,学生提出以堪萨斯州的归属问题为主题展开创作,我就要求学生,剧情必须符合堪萨斯州的历史、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此,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终于在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建立的网站中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2、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园地


  
在当前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大家都十分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我觉得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应该体现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所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进而提高历史作业的质量同样十分重要。
①创设历史角色,参与历史发展


研究性学习十分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历史无法重演,但是通过创设特定的历史角色,却可以使学生走进历史,参与历史。
在学完高中历史选修课本(供三年级文科班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唐朝前期的昌盛》一章后,我的历史作业是:请你以一名忠臣的名义,写一封给唐玄宗的进谏书。话音未落,同学们就已经开始热烈讨论起来了。


下面就是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


臣言:自陛下继位以来,国泰民安,人人丰衣足食。陛下亦励精图治,选贤适用,此乃苍生之福也。然今“均田”破,“土地”并,“授田”无,“人口”去,“府兵”竭,此为何也?臣窃以为:陛下不如前,夜夜歌舞升平,怠于朝政,何也?
昔纣王幸妲己,酒池肉林,荒淫腐朽;幽王幸褒姒,昏庸无能,碌碌无为,此二朝亡之近矣。君固明,岂可与此二君相提并论哉?酒、色伤身,且皆荒淫腐朽之兆也,亦为明君所不容。
陛下幸杨妃而举杨氏亲戚,此并非为上策也,易遭议论于朝下,重则失臣心矣。臣以为陛下宜开张圣听,以宏士之气也;不宜淡政,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此国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国所以倾颓也。姚崇、宋璟等,皆为贤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开元初,国之昌盛,凭此贤臣所以治天下也,今陛下举李林甫 、杨国忠,此二人媚上压下,妒贤忌能,广收贿赂,顾己而忘天下,故士大夫多骄奢淫佚,国家危于旦夕矣。
自祖龙来,多强中央集权,各大夫分工有序,北魏有“三长制”、隋有“三省六部”,此乃明智之举也。今杨国忠身兼多职、大权在握,此乃大患也,且杨国忠乃贵妃之兄长,亦为皇亲国戚,其职四十有余,难免劳心伤神,无益于康健。臣斗胆直言:陛下应虑天下苍生,虑宰相之种种,任贤臣,罢小人,身体力行,亲于朝政。
今我朝少地,少兵,少财,此乃危难之时也,臣愿陛下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重。勿恋美色而忘朝廷矣。唐百年基业于君手,岂可儿戏?望圣上三思,臣感激涕零!


②撰写学史心得,丰富人生智慧


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我经常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联系实际的学史心得。这样,学生通过理解和反思,通过主观的感悟,历史最终便内化为一种人生的智慧。


下面是学完了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以后一位同学的学史心得。
《治国,须德与法并行》
纵观古今,有多少王朝建立又覆灭,有多少帝王因为暴政、荒淫无度而沦为亡国奴。无论是治国还是服人,都须德法并用,以德治国能使民心所向、人民安定、富足。结合以法治国,可使国家保持统一,使恶习得以灭迹。


以德治国是很重要的。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仁”为核心,认为君主应该施行仁政。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观点很明显体现在秦王朝的统治及灭亡上,秦王朝得以统一全国,不仅有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强盛,重要的是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广大人民都希望的。而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秦王南征北伐,修建长城,人民无法承受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无法忍受秦苛刻的法令而发动起义。秦朝的覆灭说明民心向背是政权存亡的关键。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桀的暴政而忘,商纣王、周幽王的荒淫引来杀身之祸;唐玄宗晚年怠于政事,沉溺于享乐,纵情声色,迷恋杨太真,而使唐由开元盛世一路走向衰弱。


这一点,唐太宗也认识到了,他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看到了隋炀帝因为荒淫无度、好大喜功而导致灭亡。他参与了灭隋的战争,亲眼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使得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但只有德而无法也不行。韩非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有助于巩固政权的。完善的法律及执法严明是铲除奸臣恶贼的重要手段。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土地,河南、南阳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进行,因为豪强势力的猖獗,多为功臣皇亲,法令行使就很难,这也是导致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的原因。相比之下,唐太宗令人修订唐律,并执法严明,从而使社会稳定发展。可见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不可缺的一部分,有了法的束缚,人才有走向正轨的指向标。


治国,须德与法并行,仁义的统治能缓解阶级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历史的进步,而有了严明的法律以及公正廉明的执法者,社会的安定就有了保障,人民的生活也会安定富足,人民的生活快乐平静,又何会有起义发生?政权也将更为长久。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实为明智之举,既能好好抓生产,又能打击腐败,使中饱私囊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完善了社会秩序,使国家能更加强盛。


当前的历史作业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知识性太强的问答题。学生普遍反映做历史作业兴趣不大。同时同学作业互相抄袭的现象也很严重。但是在完成这些带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时,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而且抄袭的现象完全没有了,并且随处可见学生创造和智慧的火花。同时,每次我都会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到:作业,既有可能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也有可能变成学生创造的园地。

 

 


三、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自己也清醒的认识到问题多多,任重道远。


在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理想的教学程序简单讲应该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实现得并不是十分理想。但是我也知道,恰恰这一环节是学生是否形成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是讨论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基本还停留在表面,很难深入下去。而且在得出自己的观点时,主要还是自圆其说。历史学科有它的学科特性,即就是在得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必须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在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应该最终实现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接受性学习方式为辅,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的局面。自己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更要通晓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时时关注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等等。引进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后,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出现变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及案例》 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曾楚清 《历史教学》2003年第7期


《关于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冯长运、李明海 《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关于研究性学习几个问题的思考》

郑流爱、吕准能 《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


《论高中历史研讨课的教学》  

 罗 凯  《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