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杨甘霖:高中历史探究活
杨甘霖:新课程中教材的
最新热门    
 
杨甘霖:高中历史探究课几点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2:44  来源:杨甘霖
 


关于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杨甘霖

 

吴承恩中学 江苏 淮安  223200

 

[关键词]   特点  探究活动  评价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历史探究活动课就是遵循以“人”为本,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历史探究活动课的特点

 

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部分中的历史探究活动课为例,主要有:

必修一: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题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

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

必修二: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概览

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讨论

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历史小论文

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专题性。每一活动都是一个专题,如“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概览”放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后面,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化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人文性。人文的色彩、人文的关怀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中体现比较多。如“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历史,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成长足迹的追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探究性。探究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如“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这个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撰述历史的基本体例结构,认识撰写历史的根本原则是坚守信史。

四、开放性。很多历史问题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题目。如经济全球化是在当今政治经济领域争论颇多的问题,“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讨论”就通过让学生通过进行辩论增加学生的思辨性和对问题看法的开放性。对活动课探究的结果允许答案开放、允许有多种解释出现,即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就可以。

五、实践性。探究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一做、考察、收集资料、开展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发展实践能力。

六、自主性。历史探究活动课必须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选择活动伙伴,组织开展活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七、创新性。历史活动课创设由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尽量安排一些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活动的空间与内容,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八、灵活性。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时数可多可少,许多方面具有灵活性,从而打破课程单调、课堂划一、内容固定等局限。

九、互动性。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除了完成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在互动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在分工中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实现对历史问题的释疑和解决;互动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求团结和协作。

 

 

 

二、历史探究活动课的主要活动形式

 

1、历史讨论会或辩论会。辩论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对话形式。以历史内容为主题的辩论会是在对有关历史知识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围绕一个历史“辩题”,由主持人、评委、观点对立的双方和观众(全班其他同学)参加的一种历史学习与探究活动。通过辩论,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历史,提高搜集信息、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将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用辩论的形式再加以拓展、深化,需要详实的资料和详尽的准备,需要敏锐的洞察和敏捷的反应。历史主题的辩论会既需要辩手紧扣题意、针锋相对、力陈己见,又需要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如人教版必修1中的《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验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人教版必修2中的《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人民版必修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等,都是很好的辩题。

2、历史小论文。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倡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尝试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如人教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3、历史网页或课件制作。因特网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大众,特别是年轻的学生。如在人教版必修3《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对话》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制作历史网页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调查了解了历史名人生平和贡献,感受了历史文化名人的人格魅力;也将学习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和历史学科学习实现了有机融合。

4、自编历史剧。如在人教版必修3《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对话》等。我曾经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活动。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把《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短剧分成四部:“少年文成公主”、“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西藏”。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部,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资料。任务布置后,全班同学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熟悉和排练剧本。这样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的活动形式,将书本“死”的历史知识变为“活”的实践演出,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潜能的机会。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很高。

5、历史图片、历史手抄报比赛和参观文物展览。如人教版必修2《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和人民版必修2《图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教学。在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中(20世纪初~21世纪初),民生的变迁涉及诸多领域。教材中提供了多个领域及多个生活侧面的思考,如交通、器物、习俗、环境、服饰、住房、饮食、通讯、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选题进行筛选和改造。举行“主题论坛”,题目可定为:百年民生与现代文明。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展览公司的承展规划人,写出本次历史展览会的具体方案。然后搜集有关材料或进行访谈调查,将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图片参加“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会。又如在纪念长征七十周的活动中,我布置以纪念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比赛活动后。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所搜集整理的历史手抄报设计新颖、图文并茂。通过做手抄报,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能力和设计手抄报版面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审美的能力。

6、自编历史教材。如在人教版必修1《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的探究活动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自行选定范围、确定题目,自行搜集素材,自行编辑制作,自行出版成果进行展览四个环节展开活动。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四环”的第一环节,选定题目。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就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民族状况等各方面,或择其中一二,或进行全面论述。第二环节,搜集素材。学生根据所定题目,进行图书、图片或CDROM等检索,获取相关素材。教师在这一环节起着指导作用,教授检索素材和获取素材的方法。第三环节,编辑制作自编教材。学生根据所搜集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编辑制作,成为图文并茂的文本或演示软件。教师在这一环节也只是起着指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来分析问题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来排版编辑。第四环节,成果展览。自编教材装订成册,用塑胶文件套装好,摆放在教室的图书架上,长期保存供参观阅读和教学使用;演示软件装入计算机供演示和使用。这样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筛选材料、组织材料;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材料、形成观点、阐述问题等历史方法,形成思维能力。

7、历史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等。如人教版必修二: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人民版必修2《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人民版必修3《“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如我在《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中让学生根据《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家乡的变化。学生根据活动要求、活动目的通过网上查找,社会调查、查阅书籍和报刊、访问身边朋友或亲人去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情况的变化,如交通的变化、人们服饰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人们收入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等。后来在展示活动成果时,有演华侨回乡投资办厂,为家乡做出贡献的短剧;有演农村人进城打工,不适应城市生活的相声;有演多年老朋友茶楼相聚畅谈生活变化的小品;有“三人行”电视节目评说等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历史探究活动课的评价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历史探究活动评价中应该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考察学生参与历史探究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史料的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探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主要通过学生间互评和教师评定来实现。

2、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历史演讲会、历史剧表演等对其进行比较灵活公正的评价。        

3、考察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查阅和筛选历史资料的方法,对史料归类和分析的技能;对探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本标准不易界定,需参与评价的教师细心观察,灵活评价。

4、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在一项探究活动中能从新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或者用新的方式展示历史现象,再现历史情境,对历史进行模仿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5、考察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历史探究活动结果可以是一篇历史小论文、一份历史遗迹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场演讲、一个游戏、一个历史小剧本,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方案。这些探究结果,应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

四、实施历史探究活动课的意义

 

1、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历史探究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活动课准备阶段,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关系,在学生汇报活动成果时,师生共同融进了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一同感动、一同欢乐,师生之间的感情加深了。

2、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历史探究活动课,使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组织、帮助和鼓励上来。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的活动学习中来。这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责任感,培养协作精神。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课往往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活动,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因此,小组同学在完成活动内容的同时,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带来的快乐,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4、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在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老师。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认识到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就是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5、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历史探究活动课给老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作者简介]

杨甘霖,江苏淮安吴承恩中学历史教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