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教学浅探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 杨甘霖
(223200)
主题词:历史 探究活动课 浅探
题记: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方式。而历史探究活动课就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
什么是历史探究活动呢?历史探究活动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的学习活动。历史探究活动课遵循以“人”为本,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历史探究活动课的特点
人教版必修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探究活动课按尽可能贴近学生知识实际和生活经验而又有一定的探究性质的原则选取编排,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主要安排在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三个相关单元的后面,它们分别是:
必修一: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题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
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
必修二: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概览
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讨论
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历史小论文
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历史探究活动课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专题性。每一活动都是一个专题,如“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概览”放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后面,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化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人文性。人文的色彩、人文的关怀在历史探究活动课中体现的非常多。如“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历史,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成长足迹的追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探究性。探究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如“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这个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撰述历史的基本体例结构,认识撰写历史的根本原则是坚守信史。
四、开放性。很多历史问题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题目。如经济全球化是在当今政治经济领域争论颇多的问题,“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讨论”就通过让学生通过进行辩论增加学生的思辨性和对问题看法的开放性。对活动课探究的结果允许答案开放、允许有多种解释出现,即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就可以。
五、实践性。探究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一做、考察、收集资料、开展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发展实践能力。
六、自主性。历史探究活动课必须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选择活动伙伴,组织开展活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七、创新性。历史活动课创设由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尽量安排一些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活动的空间与内容,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八、灵活性。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时数可多可少,许多方面具有灵活性,从而打破课程单调、课堂划一、内容固定等局限。
九、互动性。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除了完成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在互动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在分工中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实现对历史问题的释疑和解决;互动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求团结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