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秋水斜阳博客:07年第一
秋水斜阳:感谢鸦片战争
秋水斜阳博客:感觉很悲
最新热门    
 
秋水伊人: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时间:2009-10-18 17:15:08  来源:秋水伊人…
 

 

   作为新课改的一名基础教育的历史老师,在新课改的滚滚热浪中我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应该感谢新课改,因为它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梦想……但在这一场课改中我有太多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课改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用符合时代的学科教育理念,切实转变历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力图达到一个目标,这是一个方向。但就目前的学科教育理念而言,决大多数多存在理念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充斥市场的大量的理论书籍,大多数空洞、抽象、盛气凌人,真正对学科研究具用实际指导价值的教育理论比较少见。只能一种解释,目前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未成熟,在理论界尚且如此的情况下,新课改的目标和方向变得模糊是很正常的。那种宣布“创造了一个历史学科教育新体系”的说法为时过早。

 

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教育和教学行为多由它决定。目前的课程理念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实用性。大多数课程理念从形式上看过于复杂,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别说要深入理解,就是简单的模仿已经不容易,更不用说拿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内容上看过于庞杂而笼统,要简单扼要。②没有解决新课程与老高考的冲突。在普通中学里高考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位老师好坏的标准,新课改的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应试考试和创新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主要是我们的高考命题技术与实践还存在差距。③新课改的理念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觉大多数是从理论中来,而不是从实践中来,因此它象肥皂泡一样,看起来好看,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没有大量的中学课改实际的专家在指挥着缺乏理论的中学老师,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新课改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专家们说不清楚,广大的一线教师更不知所云。能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的老师是少数,宽且培训质量令人担忧。由《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又有多少中学老师做得到,大多数是一头雾水。

 

 

 

                   困惑之二:课程目标缺乏学科特色

 

就《历史课程标准》而言,《课标》的第二部分是“课程标准”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我认为这样的分类不合理,对此有疑问。它没有清楚地梳理学科目标的逻辑关系,凸显学科目标的教育功能,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此次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其一:“知识与能力”与“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过程与方法”是针对“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其叙述的主体是指“学生”还是老师?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态度”还是“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指向模糊不清?“过程”与“方法”之间谁才是目标?针对学习方法的转变而言,那么“方法”当然是目标?比如我们热中于研究性学习。就成效而言,“方法”则是一种手段,一达到培养学生素养的手段之一,在这里更强调“过程”。其二:“知识与能力”搭配,实在是没有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拿“知识与能力”与“知识与理解”想比较,前者的落着点完全是在“能力”上,强调“技术性”。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功能是对“人”的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人文学科重点是公民的人格教育,而非技术性的教育。自然学科强调它的技术性。“知识与能力”给人以强烈的功利性目标。“知识与理解”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的理解,是以培养现代人的智慧、道德、精神为出发点的。

 

                困惑之三:课程内容

 

历史学科应该怎么个改法?历史教育应该朝什么方向改?学科专家垄断了发言权,但大学的历史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大学的学科研究概念与基础教育不同,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在课改中出现了大量的“理念专家”,能够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的“行动专家”则少得可怜。另一方面出现了课程的“稚化”现象。过分强调能力使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退回到“讲故事”的水平。

 

谁能整合出一套体现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教学内容,让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

 

 

 

                    困惑之四: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做不到合理、均衡的发展,在面对传统课程结构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初中的综合课程和高中的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专业选择比较狭小,加上整个社会重理轻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老师对历史课程的改革热情。人文学科的衰落,是当前教育改革重功利轻精神价值的结果。中学历史的课时不足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有的初级中学没有专业历史老师,有的学校没有开历史课。

 

总之,我们要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热情和精力来支持新课改,用理性来深化新课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呼唤历史学科教育的发展,期盼成熟本学科的教育理论。

 

秋水伊人老师的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7598/index.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