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陈红:高中生认识世界的
刘俊利:选修课《探索历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选修探索历史奥秘学分认
中国古代史(选修)期末综
历史选修二第一、二单元
中国古代史(选修)综合试
选修战争与和平第一二单
岳麓版选修二1-3单元测
最新热门    
 
从选修课的设置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时间:2009-10-18 17:20:03  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一直设置分科课程,在分科课程中,没有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历史课程也不例外,表现在重历史必修课,轻历史选修课,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设历史选修课。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历史教育目标重视统一的规格,重视共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即使在历史必修课中,也只注重为学生升学作准备,而不注重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基础。这样,在整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计划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不够。

  自60年代以来,我国总结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历史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了历史选修课。

  一、1963年,在"调整"方针和"教学必须改革"的精神指导下,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提出,在高中三年级设置选修课,规定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5课时,共计111课时,占高中阶段的3.6%。这个教学计划还建议各校根据师资设备等条件,在保证学好必修课的基础上,酌设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制图、历史文献、逻辑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志愿和爱好,任选一门或两门,选修课程不进行考试。根据这一计划,普通高中设置了历史文献选修课。但因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极少数高中在这方面进行了试验。尽管如此,这是建国以来普通高中第一次设置历史选修课,影响很大。

  第二次设置历史选修课是1981年。自70年代末我国中学历史教育逐渐走上正轨后,设置历史选修课又提上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改革,要求在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发展他们的特长。如何设置选修课,教育部有两种安排,供各地选择:一种是单科性选修,即对某些课程的选修。周课时除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各为26课时必修课外,各开设4课时选修课。开设什么选修课,根据学生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而定,可以另设新课程,也可以就必修课程或就必修课的某一门或几门开设加深加宽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也可以不选。另一种是分科性选修,即侧重文科课程或侧重理科课程的选修。侧重文科的学生,历史等学科适当提高程度;侧重理科的学生,历史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削弱。对于选择单科性选修的学校来说,教育部要求在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周各4课时,占高中阶段总课时的9%。对选择分科性选修的学校来说,重点中学在高三年级增设历史选修课,每周3课时,供侧重文科的学生选修。

  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分科性选修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均末配套提供,从理论上讲无法实行,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为了应付高校招生而自行分科。而单科性选修的历史教学大纲在教材理论上沿用了十年制大纲,致使相当多的学校并未认真执行。尽管如此,它对我国今后历史课程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0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调整后的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历史在内,普通高中共设置11门必修课程。选修课分两类,一类是单科性选修,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另一类是分科性选修,在高三年级开设。高中三年级学生至少要从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中选修两门课程,学校要对选修课进行考核。1992年,国家教委又制定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意见》,就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说明。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可以有两种形式的选修课:

  第一种:高中一、二年级设置的选修课(亦即调整意见中的单科性选修课)。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与必修课相关的选修课。这类选修课的内容是相对应的必修课内容的拓宽和加深,但不能是高中三年级选修课的下放。这类选修课适合于对必修课有余力的学生。二是与必修课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类选修课。这类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是介绍新的科学理论,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是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陶治情操等。三是技术类选修课,带有初步职业培训特点。

  第二种:高中三年级设置的选修课。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分科性选修课,包括文科类(历史、地理)、理科类、外语类、艺术类和体育类(这类选修课亦即调整意见中的分科性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供准备升学的学生选用。二是技术与职业类选修课。此外,高中三年级还可继续设置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选修课。每门选修课设置的时间应从实际出发,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学年、一学期,也可是若干学时。

  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对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要求。一种选修课对某部分学生是必须选择学习的称为“指定选修课”(即必选课),例如高中三年级分流而设置的各类选修课,它对某些学生来说具有必修课的性质。另一类选修课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选择与否,可称为“任意选修课”(即任选课)。

  根据“调整意见”和“开设选修课的意见”,自1993年秋季起,普通高中增设了分科性的中国古代史选修课,并作为文科班“指定选修课”(必选课)。增设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是基于如下考虑:中国古代史是中学历史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高中历史课时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方面的课程,所以只好把它安排在选修课中。这是其一。其二,虽然高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中国古代史,但义务教育中国古代史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只能尽量降低难度,删减了许多重要内容。对于高三文科班的学生来说,初中一年级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加深和拓宽。设置分科性的中国古代史选修课,其教学内容比初中提高,满足了爱好文史学生的需要。这是建国以来普通高中第三次设置历史选修课。

  二、为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于1996年3月颁布。与其配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也于1996年6月颁布。1997年秋季,新的课程计划和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历史教材,已在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2000年再次修订后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的课程计划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在课程结构上,新的课程计划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普通高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历史既是必修学科,又是限定选修学科。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可能提供的任意选修学科中自主选择修习。在课程安排上,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除设中国近现代史必修课外,还设置历史选修课。这是建国以来普通高中第四次设置历史选修课。历史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两种。限定选修课是选学文科的学生必须选学的历史课程,在高中二、三年级设置,每周2课时,分别讲授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任意选修课是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志趣爱好或就业需要而选修的历史课程,在高中一、二年级设置,分别讲授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每周2课时。为配合高考改革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此又作了修订。高中历史课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选修课不再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必修课为中国近现代史,选修课为:Ⅰ世界近现代史、Ⅱ中国古代史,不再属文科限定选修。大纲中未明确规定选修课在哪一个年级开设,有利于各地区、各学校灵活安排教学。原试验大纲中的任意选修课不再设置,如需要开设均由各地区、各学校自行决定安排。

  以上可见,建国五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经过几次设置历史选修课的尝试后,历史课程结构由只设必修课的单一课程体系逐渐发展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符合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必修的中国近现代史课是基本要求的历史课程,其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中国近代爱国救亡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进程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选修世界近现代史课和中国古代史课,其目的是为侧重文科的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世界近现代史课侧重于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等,以体现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中国古代史课侧重于历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史、社会经济史和古代思想学术史(包括哲学史、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

  但是,目前普通高中在设置历史选修课问题上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诸如,普通高中在设置历史选修课问题上,有关历史选修课的具体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体现作为大学预备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教材内容如何衔接与配合,等等。有的学者提出,在高中一年级设置中国20世纪史必修课,高二年级设置20世纪世界史限选课,高三年级设置中外古代史必修课比现行高中设置中国近现代史必修课、世界近现代史选修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使高中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还有的学者建议在高中一、二年级设置“中国专题史”和“世界专题史”必修课,在高三年级设置“中学历史学法指导”、“历史文献选读”、“考古基本知识与文物保护”等选修课。

  三、为了更好地设置历史选修课,减少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使历史选修课能适应21世纪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就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既应该有必修课,又要设有选修课。选修课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比重可以逐步增加。这样才有利于把历史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学生打下一些共同必备的基础,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和要求。

  2.历史选修课程中,仍可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实际上具有分科或分流的性质,不过比文理分科更为灵活。例如,倾向文科或理科的学生可以分别侧重文科发展或理科发展的历史课程;准备升学的学生可以根据升学的专业要求选修对口的历史课程;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选修适当的历史课程。任意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也可以不选,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而定。这种选修课不在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范围之内,因此不一定要计成绩。这种课程,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发展有一定意义,可以适当安排。设置历史选修课,要避免过多过杂,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确定一些基本的历史选修课程,并为这些基本的历史选修课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所遵循,便于学校开设。

  3.开设历史选修课,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加强历史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新成就,使历史教材的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学手段。

  4.在设置历史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目前,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使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内容、标准比较集中地趋于一致。为了大多数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试图通过课程改革的途径,比如实行会考或增设选修课等,以协调升学与就业、总体需要与个别差异等方面的矛盾。但随之而来的是,包含历史在内的选修课的设置势必冲击着目前高考制度的改革。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应与包含历史在内的选修课的设置配套进行,这是保证历史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  陈 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