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史(选修)综合试题精选

时间:2009-10-18 17:51:19  来源:佚名
 

《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符合山顶洞人的实际情况的是①掌握磨光钻孔技术②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③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④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河姆渡文化是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代表,他们已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包括( )
   A.建造房屋  B.磨制石器  C.种植水稻  D.制造黑陶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与半坡文化相比,其特点有①制造彩陶②掌握抛光、雕刻技术③养蚕缫丝④出现贫富分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决策
  5.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O80-3609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
   A.大汶口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6.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
   A.土地和义务  B.贡赋和工具  C.工具和奴隶  D.王位和权力
  7.我们从甲骨文中有可能了解的历史内容是( )
   A.我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  B.关于闰年、冬至日的用法
   C.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  D.“地理”名称的首次提出
  8.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9.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下列有关冶铁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②淬火技术③水力鼓风冶铁④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10.战国时代虽然战争不断,但这一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各诸侯国为了争霸而较注重发展生产
   C.农民的经济地位要比奴隶高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1.战国的名医扁鹊采用四诊法诊断疾病,被后代医学家奉为“脉学之宗”。这是因为其主要成就是( )
   A.望气色  B.听声音  C.问病情  D.切脉征
  12.秦朝能够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统一  B.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C.法治的实施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13.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
  14.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相同点在于( )
   A.门第和出身不再成为选官的标准  B.主要采取乡举里选的形式
   C.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形成  D.直接导致土族制度的出现
  1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1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
   A.地主阶级的要求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法家思想的启示  D.统治阶级的权力欲
  17.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解放了人力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桔槔
  18.下列各项与外戚宦官控制中央政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央集权  B.皇权专制  C.地方割据  D.土地兼并
  1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20.《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明①当时鲜卑人民的游牧生活②当地牧草丰盈而放牧的牲畜很少③当时内蒙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④北朝民歌的豪迈风格(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对于两汉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正确的认识是( )
   A.标志着双方战争结束,和平开始
   B.密切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
   C.屈辱的求和行为,有辱人格国格
   D.于汉族是被迫,于少数民族是征服的结果
  22.下列政权按存在时间长短排序,正确的是①曹魏②蜀汉③东吴④西晋(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3.三国时期,诸葛亮致力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采取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的政策。以上措施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主要是( )
   A.开始了民族融合  B.巩固并扩大了封建统治
   C.缓和了民族矛盾  D.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4.《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25.曹魏时期的屯田制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的相同点包括①耕种者享有土地使用权②屯田民或受田农民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收获物③性质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新兴的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经济文化处世界领先地位  D.广泛引进农作物新品种
  27.淝水之战的结果说明( )
   A.北方民族矛盾尖锐  B.前秦统治腐败
   C.东晋军队能征善战  D.东晋国力强盛
  2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与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快汉文化的传播  B.促进民族融合
   C.加速封建化的进程  D.巩固封建统治
  29.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的根本原因是( )
   A.想要控制寺院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D.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持对立态度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包括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③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④建立在领先世界的秦汉文化的基础上(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2: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①概括材料1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②材料2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中国古代史》
   材料2: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回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秦史稿》
   材料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4: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②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③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目的、实质和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210年曹操颁布《求贤令》:“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材料2:曹操统治集团的“诸宰官治民功不著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于是四海翕衣,常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贵者无秽欲之累,贱者绝奸货之求,吏洁于上,俗移乎下,民到于今称之。”
   材料3:“武皇帝(指曹操)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故能平天下,遗福子孙。”其夫人卞氏经常告诫亲属“居处当节俭”。
   ——《三国志》
   材料4: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遂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资治通鉴》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曹操的用人政策和为政作风。

 

 

三、问答题
34.东汉政论家崔寔说:“昔圣王之治天下,咸建诸侯,以临其民,国有常君,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秦兼天下,罢侯置县,于是君臣始有不亲之衅矣。我文景患其如此,故令长视事,至十余年,居位或长子孙。永久则相习……故能君臣和睦,百姓康乐,是以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请结合西周、春秋及秦汉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评论上述观点。

 

 

35.两汉时期中外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36.请结合史实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C 2.D 3.B 4.C 5.B 6.A 7.B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C 15. B 16.B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A 25.C 26.B 27.A 28.B 29. C 30.D
  二、材料解析题
   31.①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原因: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本的流向。②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③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
   32.①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③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③实质:它颁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是秦朝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重要作用。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3.评述要点: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和中央对地方失控,形成群雄并起,割据混战的局面。曹操用人的标准是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赏罚严明,他考察官吏,一看政绩,二重廉洁。这种用人政策的实施,是对东汉近200年来豪强大族把持政权局面的一次重大打击,也为曹操建立其强有力的统治集团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他为政清廉,崇尚节俭的为政作风,也是曹操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问答题
   34.①崔寔对分封制的评价不符合史实,夸大其作用。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到春秋时代,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局面,而非崔寔所说的“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西汉初分封同姓王做诸侯,企图以此巩固刘姓天下,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西汉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至汉武帝时才最终解决,并非“君臣和睦,祸乱不作”。②崔寔认为“秦罢候置县,君臣始有不亲之衅”是错误的。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这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统治得以长期巩固;“君臣有衅”是私有制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本身造成的,并不是秦朝“罢候置县”所致。③崔寔的观点是为分封制辩护,攻击郡县制。
   35.特征: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③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原因: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张骞沟通西域;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⑦统治阶级比较重视。
   36.特点: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原因:①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导致黄巾起义爆发。豪强地主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变成割据一方的军阀。②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争严重,导致西晋灭亡和更大规模的分裂混乱。③北方战乱和南方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统一缺乏经济基础。趋势:①分裂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和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北方出现北魏、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②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经济恢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南朝末年士族势力衰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