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应平:引发生命的感动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曹建平:中学历史人物教
林桂平:教学设计时应注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李怀平:高考试题分章汇
最新热门    
 
林桂平:《齐民要术》中两句谚语的出处与解释

时间:2009-10-18 17:22:07  来源:林桂平
 

《齐民要术》中两句谚语的出处与解释

林桂平

  安徽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历史学习》2003年第5期“有求必应”栏目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注:这道习题在复习资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题目大体雷同,而答案却不一):

《齐民要术》中“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张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对这道习题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尤其是选B和D的各执一说。笔者赞成贵刊编辑先生通过对原句句意的剖析,将D项作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通过查阅《齐民要术》相关章节的原文,笔者发现:“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和“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出自《齐民要术》的不同章节,因而命题者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显然不严谨。本文拟对这两句话的出处及阐释问题作一番补充。

一、“耕锄不以水旱息功”的出处与解释

“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出自于《齐民要术·杂说》,原文如下:

“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虽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一切只要依照这样的方法(作者注:在这段话之前,贾思勰用四段话分别介绍了荞麦、黍、小麦、麻的种植方法,例如种植荞麦要“五月耕……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种黍要“耕两遍……锄三遍止”;种小麦“以五月内耕一遍……耕三遍为度……至春;能锄得两遍最好”;“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遍。”),除了虫灾外,小小的旱情,不至于全部遭到损害。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经历的磨难多(即经验丰富)的缘故,再加上锄草(耨,音nou,锄一类的锄草工具)及时。谚语说:“锄头三寸泽”,就是这种意思。而尧、汤时期发生旱涝的年份,就不敢保证不受影响(因为那时人们的经验不丰富)。虽然,这是常有的例子。因此古人说:“耕地锄地不因为旱涝而停止劳作,必然会获得丰收的年景。”可见,“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是针对进行农业生产必须讲究耕作技术而言的。

 

 

 

二、关于“湿耕泽锄,不如归去”的出处与解释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出自于《齐民要术·耕田第一》,这段话的原文如下:

“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口胡格反,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春耕寻手劳,古曰‘’,今曰‘劳’。《说文》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田摩劳’也。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燥。秋田长劫反实,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耢,不如作暴。’”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耕作地势高的田地,无论春秋,土壤的干湿程度必须恰到好处。如果出现干湿不协调的情况,宁愿等到其干燥也不要等到其湿润的时候(再种植)。在干燥的情况下耕种,虽然土被晒得开裂,一旦下雨,土地干燥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了。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耕种,不利于耕作,结果只能截然相反,连续数年都不会有好收成。谚语曰:“如果土壤中水分太大就不适宜耕作,硬要去做不如回家休息。”《齐民要术》还主张秋耕要深,深耕细作利于容纳水分和熟化土壤;春耕要浅,防止使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湿度受到影响。耕作要求精细,一般不扰乱土层,最好把秋季深耕细作和施加绿肥结合起来,就是所谓“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秋耕掩青者为上”,强调耕后必须平整土地(“耙耱”,音bamo,都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来平整土地的工具,引申为平整土地),尤其是春耕后随即平整土地,秋耕后待地皮蒸发干后再平整土地(“耢”音lao,也是古代一种用来平整土地的工具),使地表成为松土层,保墒容易。并且引农谚警告说:“耕而不耢,不如作暴。”意思是讲,如果耕田以后不把土壤耙细,那就是糟踏土壤。可见,“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和“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强调的是耕作田地必须根据土壤的水分含量的多少而及时耕作,而且还要做到精耕细作。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还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综上所述,无论是《齐民要术·杂说》中提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还是《齐民要术·耕田第一》中提出“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和“耕而不耢,不如作暴”,都是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必须讲究耕作方法的经验。因此,前面的那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

 

本文发表于《历史学习》  2004—11

 林桂平老师博客的地址:http://blog.cersp.com/userlog/2746/index.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