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白月桥:对历史教科书改
白月桥:课程目标建构与
江南水乡古桥面临不同命
江南水乡古桥面临不同命
江南水乡古桥面临不同命
最新热门    
 
白月桥:中图版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时间:2009-10-18 17:23:52  来源:白月桥
 

          白月桥;中图版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在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在课程教材多样化的形势鼓舞下,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白月桥先生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已全部编写完毕,其中7-8年级使用的《中国历史》已于2003 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9年级使用的《外国历史》也已送教育部审查。这套教材主要由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6本)和历史地图册(6本)、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7本)组成,是一套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历史教材。

   为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历史教材,我们特意对历史课程标准特别是其中的课程目标,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现就我们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以及这套《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作简要介绍。
 

    一、新课程目标的建构

    我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制订的课程文件,称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课程文件相比,有多方面的变革,可谓新一代课程文件。新一代历史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本质性的变革,就是建构了符合时代特点的、体现最新课程理论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编写与历史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历史教科书,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理解课程目标,对课程目标要有科学的认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教科书编写者可不必囿于《标准》所建构的内容体系,可以对内容标准进行重新建构”;在体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新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共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大部分,其中课程目标部分是整个课程文件的核心。

    课程标准体现时代要求的关键部分在于课程目标。因此,今天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实施一定要做到目标
化。所谓目标化,就是课程文件的制订不仅要有科学的课程目标规定,而且教材要按目标编写,教师要按目标施教,习题要按目标设计,考试要按目标命题,评价要以目标为标准,一切要以课程目标为准绳。

    为了构建历史学科的科学、正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我们着力探讨了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①关于过程与目标的辩证关系问题。过程与目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不能把过程纳入课程目标,更不能以过程代替方法。

    ②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辩证关系问题。知识、技能和能力虽然密切相关,但概括的程度不同。知识是对经验的概括,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对调节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概括。能力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③关于方法和方法论目标的问题。科学的方法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有力武器。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把方法论作为教学的目标。关于这种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个总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有明文规定:要使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

    ④关于环境意识目标的补遗问题。环境意识是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历史学科是进行环境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内容与环境意识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在历史课程目标中,补充培养环境意识的内容。

  ⑤关于三层面目标的辩证关系问题。知识和技能同属于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和能力同属于第二层面的目标,它概括的程度较知识和技能更高一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属于第三层面的目标,也是最高级的目标。各层面课程目标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第一层面的目标是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的目标是工具和武器,第三层面的目标是内驱动力和政治立场。

 

 

    二、课程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我们认为,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为了很好地实施这一规定,还需要细化和具体化,目的是更好地在历史教材中落实课程目标,以便编制出符合改革要求的新教材。

    (一)教科书结构体现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标准》的关系。《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惟一依据。教科书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并使之与‘内容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要求,我们在设计教科书课文结构时,以“研习升级”为标题,把整个课文分为研习升级之前和研习升级之后两大部分。“研习升级”之前的教学内容基本是课标的“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以保障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共同目标的达成。

    所谓“研习”即研究性的学习,不是传授式的学习;所谓“升级”是指整个课文的全部内容及其内含的各项目标要求,都要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设计编排不仅使整个课文的内容结构呈现了阶梯状,有迭起,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以激发同学们的“爬坡”的兴趣,而且,使课程目标的各层面要求从量变达到质变,跃上一个新台阶,以保障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研习升级之前的课文中,我们设计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目的是通过教科书课文的这种呈现方式,一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二要使课文结构能调动学生的认识活动,三要最终保证知识和技能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课文的“研习升级”之后部分,我们设计了三个栏目:一是“智能开发”,二是“读史明理”,三是“知识拓展”。

    ①关于“智力开发”栏目的设计

    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至今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层次课程目标的无限性,是由人脑潜能的无限性决定的。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要形成学生丰富的“历史想像能力”“知识迁移能
力”“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高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达到课标的这一要求,我们利用各种历史未解之谜、最新考古发现、不同学术观点、原始资料、名人札记等资料,特意设计了各种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开发其大脑潜
能,从而保证高层次课程目标的达成。

    ②关于“读史明理”栏目的设计

    课程目标与知识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又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脱离知识内容的课程目标是空洞的,无法达成的;脱离课程目标的知识内容是没有生命的,毫无价值的。正因为知识和目标的这种关系,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水平上,忘记了传授知识的宗旨。为了改变这种弊病,我们设计了“读史明理”栏目,其目的是,在研习升级前半部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的特点,进一步阐明一种方法,讲清一个哲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从而保障课程目标的达成。

    ③关于“知识拓展”栏目的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目标部分明确规定: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的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人们认识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并不是按学科知识门类来思考的,而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知识拓展”栏目设计的目的是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消除教学‘科目林立’、知识零碎割裂、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病。所谓知识拓展,就是使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实现各种知识和各门学科的纵横联系、彼此融合,以便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借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智能开发、读史明理、知识拓展,是我们通过研究探讨而特意设计的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栏目。这也是我们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我们还借鉴其他同行们新编辑出版的教科书的长处,在教科书中专门撰写了“探究与实践”的独立篇章。设计这种课型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并改变教师授课方式,借以仿效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用书体现课程改革目标

    总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国内外课程专家一致认为,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教材设计编写本身,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教师的施教,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持人,是影响课程实施诸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以往标准教案式的教师教学参考书的优点在于能大量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更为必要。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容易造成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所以,新形势下的教学参考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进行大胆的创新,更好地体现和实施新课程目标。

    新一代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已经彻底打破了旧的编写体系,改变了“难、繁、偏、旧”的弊病,克服了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倾向,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造了前提。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校本课程的实行,使教师有了相当大的课程调控权。实施新课程最主要的困难不再是课程管理统得过死的问题,而是教师的普通课程论和历史学科课程论、普通教学论和历史学科教学论、普通教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科教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编著了一套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全套共7册,其中1册为“理论指导篇”,6册为“教师施教操作篇”,与各年级教科书相配套。

 

 

    1.理论指导篇 “理论指导篇”的理论,虽然要落实到课中具体运用和体现,但并不是针对某一课而撰写的。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规律性、基础性和原则性,适用于各年级和各册教科书。编写“理论指导篇”的目的是用以提高教师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施教能力。在理论指导篇中, 首先我们用普通课程论的理论观点,简要阐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然后在其他各章内容中,分别阐述了:一般历史认识哲学、历史思维和学生的历史认识特点,历史教科书体例的再建构,历史习题类别的划分标准及设计方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历史学科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选用原则,历史学科的创新和评价问题等。

    2.施教操作篇 “施教操作篇”以课程资源和教科书分析为主要内容。它与教科书相配套并以“课”为单位撰写,因此提供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和“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尽管施教操作篇中的材料不可能完全照搬到课堂中去,所提出的教法建议也不一定完全采用,但它却是教师备课撰写具体教案不可不阅读和研究的。

    教师施教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施教参考书的编写原则,既要给教师教学过程提供理论指导,有益于教师制订具体教案,又不能越俎代庖,束缚教师的再创造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设计编辑的教师教学用书,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指导篇就是给教师的捕鱼方法,希望教师能够厚积而薄发,借以实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对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根本宗旨。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施教操作篇”和“理论指导篇”对课程与教学各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施教操作篇”是保障课程目标达成的知识内容的基础;没有施教操作篇,课程目标是空洞的,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理论指导篇”是课程目标拟定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篇,拟定的课程目标是朦胧不清的。对于教师而言,“理论指导篇”和“施教操作篇”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历史教学参考书的设计编辑,往往是标准教案式的,致使教师少了理论指导之翼,缺了理论指导之轮。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出版的历史教学参考书对施教操作篇的内容改革已取得显著成就,突破了标准教案的框框,但还是缺乏理论指导篇。我们认为,应继续改革教学参考书,增加施教理论指导篇。我们期望,通过对教学参考书理论指导篇的补缺,能使广大历史教师尤如一只勇敢的雄鹰,凭借两支健壮的翅膀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天空中翱翔,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教学艺术,开创历史教学的新篇章。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但愿我们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能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历史地图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地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地图被各个领域所广泛应用。历史教学地图册是应教学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与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紧密相连的。我们特意编制了一套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地图册。

    现在通常用于历史教学的除教科书中的插图外,还有历史地图册和教学挂图,但它们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1.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在教学中的功能各不相同。

    教学挂图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演示,一般不会重复演示,可复习性差。课本插图具有可复习性,受篇幅版面所限,空间背景要素往往表示不够,古今对照不全,并且一般只能就单一内容进行简单的空间描述,不能就整课课文或某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空间分析,这一点正为素质教育越来越强调。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无法替代地图册。

    历史地图册与历史课本一样,取用方便,与历史教学密不可分,是其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学懂历史,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避免死记硬背,仅有一本好的历史教科书是不够的。纷杂的历史,大量的文字,必然使学生如堕烟海,厌烦历史,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诚然,历史地图册不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可以用简练的地图语言使语言文字更充实、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更便于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历史地图能够图解历史事件的空间发展变化,简明易读,形象直观,是符合减负要求的;历史地图册综合性强,易比较,可复习,这些特点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2.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历史地图不同于常规地图,它凸显的是与历史有关的时间、地点、空间的专题内容。因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空间里发展的,大到社会生产方式,小到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经过,都是在确定的地理环境里按时间顺序发生和发展的。所以,学习历史始终离不开历史空间与时间概念。当遇到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河道与海岸变迁等多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则比抽象的文字叙述要形象和直观得多,表达的内容更容易令人理解和掌握,古人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坚持“左图右史”,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科书的后期服务

    这套历史教科书,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与师生的沟通及后期服务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还专门编制了《历史填充地图册》为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提供方便,编制了课堂用《历史教学挂图》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好了准备。为了保证教材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非常重视该套历史教材的培训工作,有专业高效的培训队伍,能提供教材的后续服务,并能保证足够的培训经
费。

    在教科书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及时更新资料,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服务,如获取教材教法、教学补充资料、填充练习答案、新教材的修改意见等。为了做好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后期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新的信息和教学资源,中国地图出版社早已开通了地图教学网站(www.ditu.cn),便于及时与教师沟通,听取师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网站上开辟的教学地图使用论坛,给全国各试验区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各地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我们可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各种情况,以不断提高教材编写水平。

    中国地图出版社自1954年建社之日起便开始承担教材编制出版任务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目前,无论是专业人才的实力,还是精良的生产设备,在全国专业出版社中都是一流的。正是凭借这一流的优势,中国地图出版社在教科书、教师参考书、教学地图的编制出版上基本实现了教材品种的配套化、系列化、专业化。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教材编制出版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业务精到、技术精良的高素质教科书和教学地图编制队伍。作为中国地图出版社专门编制教材的教材发展中心,我们主要负责全国和地方大中小学的历史、地理、社会、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科书、教学参考
书、地图册、教学挂图、填充练习图册和乡土地理、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制工作。教材发展中心现有职工50余人,全部都是大学毕业、编辑以上职称人员。其中副编审以上人员20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有10人。所学专业包括制图学、地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术、中文及计算机等专业。我们在教学、科研、教材编写、地图编制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相信,这套教材只有在接受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检验,不断修正和改进后,才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企盼各位专家、学者、师生的批评指正。(完)

(本文已发表于《历史教学》杂志2004年第5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