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推荐:文化史专题4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5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6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7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8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1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2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3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4习题
最新热门    
 
精品推荐:政治史专题9要点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4:55  来源:佚名
 

第九专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标内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介绍

在人教版必修(1)中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用三课书的篇幅介绍了这一专题内容。第一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主要讲述了美国的“冷战”政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个问题。第二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讲述了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三个主题内容。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讲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三个内容。

 在岳麓版教材必修(1)中,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用了五课书中三课篇幅介绍了这一专题内容。(其中31课是新中国的外交,33课是综合探究课)。第29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主要讲述了“冷战”的兴起、北约和华约、“冷战”中的“热战”三个问题。第30课,“世界多极化”,主要讲述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个问题。第32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主要讲述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三个内容。

  重点知识:  ①美国的“冷战”政策    ②华约组织的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能力培养:①比较能力:比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与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与成功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本国国情出发。②理解能力:③了解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认识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各国实力,外交是实力的反映。④认识能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当今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流。

难点知识: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②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      ③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基础知识简析: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  美国的“冷战”政策:①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大国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改变,苏联实力大增,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再。③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④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马歇尔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⑤美国还组织军事集团反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①二战结束前后,欧洲和亚洲相继建立一些人民民主国家。②在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③在亚洲,蒙古、朝鲜、越南、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④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东欧国家还在苏联帮助下,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⑤苏联还与东欧各国加强经济合作,1949年,苏、保、波、罗、捷克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⑥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六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的局面。

 

3.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①杜鲁门主义宣布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苏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②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造成朝鲜南北的分裂。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③1962年,苏联向中美洲的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善苏联在核均势中的不利地位,经过美苏两国对峙和谈判,苏联撤走导弹,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走向联合的欧洲:①二战后,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②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③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④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⑤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在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交流。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还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⑥从1973年至1986年,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⑦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地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变化。

2.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①二战中,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日本经济恢复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先是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1948年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同时提供日本急需的资金和物资。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④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原因有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以重工业为中心,发展新型工业;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等。⑤经济实力的膨胀,使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55年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高涨。②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③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④1961年,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⑤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的合作。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东欧剧变: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即东欧剧变。②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结果在大选中败给团结工会,波兰成为东欧第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③1989年10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④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东欧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原因在于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等。

2.  苏联解体: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开始转向政治改革。②戈氏在政治改革中,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③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④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赞同保留联盟和原国名。⑤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更改国名,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⑥不久,爆发了“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和俄共被停止活动,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⑦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二战后的“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②经过十多年的磨合与较量,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③1991年底,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④1993年底,联合欧洲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⑤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在11国正式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⑥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实力。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