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推荐:文化史专题4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5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6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7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8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1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2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3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4习题
最新热门    
 
精品推荐:政治史专题5要点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4:57  来源:佚名
 

             第五专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标内容

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材介绍

  在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用三课书的篇幅介绍了这一专题内容。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讲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三个内容。第二课,“打开外交新局面”。主要讲述了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日关系的改善三个问题。第三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主要讲述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三个问题。

  在岳麓版教材必修(1)中,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中,用五课书中的一课介绍了这一专题。即第31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主要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历史性的握手、国际交流与合作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四个大问题。

  重点知识: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   ⑤新时期的多边外交

  能力培养:①比较能力:比较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②理解能力: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及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 ③概括分析能力:从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出我国外交的一贯政策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难点知识: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提出及运用  ②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影响  ③新时期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与中国多边外交的关系

  基础知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1.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①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②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另有英国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④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①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②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③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同时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④后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容到表达上都更完整准确。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①朝鲜停战后,为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等国外长于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②1955年,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实际上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和引申。③万隆会议后,中国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所占据。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重要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1971年,美国提出北京和台北都有席位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拒绝。④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⑤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①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②1970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社记者发表谈话,第一次公开表示愿意放华。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友人斯诺,表达了愿意同美国会谈的意向。③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④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周恩来先后同尼克松会谈。最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⑤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⑦中美建交后不久,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3. 中日关系的改善: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②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③1971年,第26届联大日本受美国指使,提出保留台湾席位的提案,遭到惨败。④1972年,田中角荣任日本首相后,采取了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⑤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⑥1973年,中日两国互派大使,中日早于美国正式同中国建交。⑦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⑧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③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邓小平还提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强调反对霸权主义。④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⑤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做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现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⑥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将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③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推动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⑤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⑥在多边经济领域,也取得显著成就,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又为恢复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而努力。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⑦冷战结束后,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和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国政府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①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提出积极的倡议和主张。中国还参与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专业部长会议、专题工作组等具体合作活动。③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十三次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年、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形成了《上海共识》。④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作为贵宾出席东盟会议。后来又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中国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态度,承诺人民币不贬值。1997年底,中国与东盟发表了首脑会晤联合声明,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⑤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法两国互访,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⑥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中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挥了主导作用。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