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推荐:文化史专题4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5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6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7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8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1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2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3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4习题
最新热门    
 
精品推荐:政治史专题1要点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4:58  来源:佚名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内容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介绍

在“人教版”必修(1)中,教材第一单元用相当于四课的篇幅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夏商两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和西周的宗法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讲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讲述了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个问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讲述了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三个问题。

在“岳麓版”必修(1)中,第一单元用了四课时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课,“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封邦建国,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三个问题。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主要讲述了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始皇帝”和三公九卿,废分封,置郡县三个问题。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主要讲述了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朝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主要讲述了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三个内容。

   重点知识: ①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③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④元朝的行省制   ⑤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能力培养:①正确分析和认识夏商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②比较宋元和明清两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特征  ③准确概括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难点知识:①如何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内服与外服制度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③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基础知识简析: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即王位世袭制。②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岳麓版教材讲的是商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农牧兼营为主的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2.西周的分封制: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的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②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破坏。③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即是对这一制度的挑战,战国时期,诸侯彼此征战,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分封制崩溃。

  3.西周的宗法制:①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②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大小宗之分,嫡长子系统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由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层层分封。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⑤周朝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成为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至高无上的皇权:①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③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④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秦朝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③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的职能部门。④中央主要的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互相牵制,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且无兵权,御史大夫地位次于丞相,但权重,太尉掌兵,但不常设。故军国大事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地区设县,在边地设郡。②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③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还有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⑤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⑥隋朝以尚书省,內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②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

③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④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与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将道的监察长官改为观察使,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⑦从汉至元,中央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君主。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①明朝初,沿袭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②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创立:①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④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落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②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③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④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⑤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制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杜苇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