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推荐:文化史专题4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5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6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7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8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1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2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3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4习题
最新热门    
 
精品推荐:经济史专题3要点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5:00  来源:王晓芳、…
 

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学习本专题的意义

首先,本专题的名称已体现出课标编写与时俱进的特色。我们注意一下可以发现,本专题的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过去的教纲和教材所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所不同,采用这一新的概念的理论依据何在?又有何意义呢?被外界称为“专门研究伟人思想”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这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个特点将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新内容。有无之间,表明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发展阶段步入成熟阶段;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自成体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前者份量更足,寓意更集中、更完整。个中滋味,值得我们去慢慢地体会。

  其次,从课标来看,本专题在教学结构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专题二中,已经论述了自鸦片战争后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曲折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所主张的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本专题所论述的50年正是党和国家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更可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预见,5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即为共和国继续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现实感最强。《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5日第一版刊发文章《百年沧桑  三次巨变》,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开创改革开放的伟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本专题恰恰讲述的就是这三大巨变中的后两次,分专题一阐述了第二次巨变,分专题二——五则是第三次巨变的具体体现,课标将重心放在第三次巨变上。如果说过去所学的古代史、近代史部分给学生以久远的感觉的话,那么本专题中无疑会给我们的带来最强烈的现实感。

      

(二)本专题的主线和重点

毫无疑问,本主题的主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顺着这条主线,再分析五个分专题,我们可以发现本专题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是分专题一,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明确了主线之后,再来确定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就明白多了。由本专题五个分专题的划分情况来看,课程标准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7年列为一个分专题,而将全会后的20余年分为四个分专题,且条分缕析,这一写法与过去的任何一本历史教材相比都是大胆的创新,也充分表明本专题的重心应该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之后的改革开放这段内容上。

下面再简单分析一下这四个分专题。分专题二主要让我们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从这四个分专题的结构和内容联系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起点。分专题三和四则分别讲述的是“改革”与“开放”两大问题的具体内容和史实。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引出第五个分专题。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这四个知识点的关系,即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特色的具体体现,可以尝试画一简单的演示图弄清这个关系。

 

 


 

最后,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最本质的内涵是什么?综合国内有关学者专家的看法,大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2)是对传统模式进行了更新的社会主义(3)是体现了似的带特征的社会主义(4)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5)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将“中国特色”理解为“中国独有”,否则就难以全面把握其内涵。

 

(三)关于难点及解决办法。本专题在课标中一共有五个分专题。在笔者手中的四种教材(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中,人教版、岳麓版与大象版教材均编排为五节课,所不同的是人教版与大象版教材基本按照课标的五个分专题来写,而岳麓版教材则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分专题的内容整合为一节课,另外将课标专题四的一部分内容编入本专题,还单独设了一堂综合探究课。人民版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只设了三个课时,但每课时的内容并不少。

综上所述,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难题,即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每个课时都是内容繁多,读完一遍恐怕都要半节课了。该怎样处理呢?首先,课前教师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预习,如此一来则等于减少了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其次,课堂教学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讨论法、辩论法等,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再次,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减少板书量,节省更多时间,扩大教学容量,还可以将一些影像资料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个难题也是整个新课程都存在的,即新内容、新概念多,仅仅靠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够用了。这只能靠老师们多下功夫,除了参阅配套的教学参考用书外,史学界一些新的成果也要不断关注。比如讲授这一专题的课,新编的各类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邓小平理论研究》类等就是必备的参考资料了。当然,这些书籍版本较多,做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选择更适合中学教学的版本来用。另外,新的学术观点也要多予以关注,吸收到教学中去。

 

(四)学习本专题应注意的原则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联系与区别,避免在授课过程中以党史为主,以党史代替国史。

第二,把握住本专题的重点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要突出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还要总结经济建设中的历史经验教训。授课中不要谈太多那个年代政治斗争的是是非非,而忽视了同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否则势必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这段历史。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往往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把计划经济全盘否定;学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对当年的三大改造产生怀疑。对此,老师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阐述共和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

第四,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这段历史感到怀疑,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正在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为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是什么?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区别在哪里?只有讲清这些问题,才能落实本专题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切忌在教学中将历史的经验教训扩大化,使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价值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