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培训资源 2

时间:2009-10-18 17:25:34  来源:人民版
 

教育部《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全国征文评选的通知

http://hist.cersp.com/kcjs/kcyj/200903/10798.html

 

————————————


人民版高中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点整理:本专题教材的内容比较严格地按课标的要求来编写,但为了方便教学使结构更加清晰、直观,线索更加明朗,教师可略做调整,其知识结构如下:

一、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原因

2、经过: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军事上的全盛③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

①拜上帝会思想(封建色彩和宗教色彩,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指导)

②《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内容,评价: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③《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

4、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探讨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从兴中会的成立到武昌起义(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建立:①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措施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意义)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经过)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从政治制度发展史角度、思想史的角度、经济史的角度看)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为中共的成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2、中共的成立(条件,经过:一大,二大;意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指导路线和彻底的革命纲领)

(二)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1924-1927,主要对象:北洋军伐)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必要性和可能性,标志:国民党一大)

②北伐战争

③失败标志、原因及教训

④功绩
2、土地革命(1927-1937,主要对象:国民党反动派)

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土地革命)

②围剿与反围剿(5次)

③红军长征(原因,遵义会议,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对象:日本法西斯)

4、解放战争(1946-1949,主要对象: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

全面内战的爆发原因;经过:防御,反攻,决战;渡江战役;新中国的成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提示:在本专题的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民主革命的概念,明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其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因此,第二专题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内容也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这一点应向学生讲明白,以免造成误解。

 

本专题的史实多,教材叙述十分简洁,教师不宜作过多的补充,应把本专题的内容放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角度和政治史的角度来总体上把握教学广度和深度,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教师不必作多的解释,只要说明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为中共的成立做准备就可以了。又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很多,应选取最能说明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的史实,如《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进行具体的分析,其它则可简单的带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真正地体会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点整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制度建构、五个自治区;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转折: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革命委员会;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背景、决议、意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过程、《告台湾同胞书》、基本内容、实践、评价;

(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由来、解决过程、

《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香港回归、

《中葡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澳门回归、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停止炮击金门、九二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教学提示:本专题理论性较强,和政治联系密切,可以政史渗透。根据新课改精神,部分内容需要还原于形象、生动的史实,避免空洞说教。说清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与发展,扣紧课标要求,抓住各节的重点,剖析难点,做到“强干弱枝”、“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对次要知识大胆删减或淡化,切忌面面俱到;再来,要做到放收得当,把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老师作为共同学习探索者和合作者,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信心和人文主义精神。

 
讲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可以用自古以来对壮族的称呼、古代称为“獞”,近代称为“僮”,解放后称为“壮族”,体现了新中国民族平等的政策等;

教师精心备课,把教材讲活、教活,学生就能深受其感染,增强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关键。

本资源亦发布在川教版历史课程网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