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江苏:南通市九校联考历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历史周
江苏省黄中分校周周练历
江苏建湖高中高三阶段历
江苏平潮中学高三第二次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统测历
江苏宿迁泗阳中学高三历
江苏省06年高三历史第三
06年江苏南通高三历史考
最新热门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考试

时间:2009-10-18 17:51:31  来源:佚名
 

江苏铜山县人民版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商王朝                                              (  )
  ①开始出现“家天下”局面      ②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③留下了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  ④商王朝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山东省简称鲁,起源于                               (  )
  A 大汶口文化           B 西周分封  
C 甲骨文记载           D 神话传说
3.古代中国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统治的重要标志是       (  )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文化专制             D 皇帝制的形成
4.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下面能够表明他是“千古一帝”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  )
  A 建立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            B奠定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C役使大量的民力,修筑了长城和陵墓  D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5.“中朝”和“外朝”形成于                           (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6.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接近的是 (  )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7.下列政治制度,明清两朝都曾设立的有
A 军机处    B 内阁    C枢密院    D 中书省
8.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封建经济发展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
  A 维护国家统一     B 促进了农业生产   
C 防御外敌         D 加强民族团结
10.“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辱的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观察右面的《时局图》,下面关于这幅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幕
B 列强主要侵华手段是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 美国提出侵华的“门户开放”政策
D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12.台湾是哪一年被日本割占的?(  )
A 1842年  B 1895年  C 1937年  D 1945年
13.最近,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泛蓝阵营)三党联合举办庆祝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关于这一纪念活动意义,理解不当的是( )
A 表达了对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台湾而牺牲的先烈们的敬意
B 一定程度的打击了台湾岛上的亲日势力
C “光复”一词体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 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延续
14.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了《八路军》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反对日军扫荡的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                                (    )
A 张自忠     B 吉鸿昌     C 左权    D 彭雪峰
15.“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
A 合作—分裂
B 分裂—合作—再分裂
C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D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又合作
16.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于2005年4月27日拜谒了中山陵,敬献了花圈,在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生涯中,其最大的贡献是                 (   )
A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提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  D 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7.太平天国时期发生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          (   )
A 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     B清朝统治者的挑拨
C 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D 革命的进取心丧失
18.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订了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9.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渡江战役 ③南京大屠杀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   ⑥太平天国定都
A ①⑥③④⑤② B ①④⑥③⑤② C ①⑥④③⑤②  D ①②③④⑤⑥

 
2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是(  )
①八七会议 ②秋收起义 ③南昌起义 ④开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2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 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 长征胜利结束    D 中共七大
22.解放战争时期,在徐州地区发生的重大战役是  (   )
A 徐州会战      B 台儿庄大捷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   )
A 七届二中全会   B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新中国的成立   D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4.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 作出实现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大决策     
B 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和国歌(代)  
C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5.胡锦涛主席在西藏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发言中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保证”。建国后根据这一制度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                                  (    )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6.概念阐释:五四运动(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导火线、开始和中心的转移、结果和意义等方面阐释) (共8分)                                                                                      
27.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⑴上面的示意图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                         
⑵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⑶分析其实质和作用:                                                          
28.填图并回答问题。(8分)

 

⑴看图写出下列地区设置的机构:
①                              ;  ②                           ;
③                              ;  ④                          
⑵用 “▲”符号正确标出广州的位置,最早把广州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朝)
⑶简述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29.材料解析题:(共10分)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⑴比较三段材料,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的政治体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⑵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两部宪法性质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6分)


30.创新设计:从下面甲、乙两个题目中任选且只能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按甲题计分。(共18分)

甲题:2005年10月17日,当中国人们都沉浸在欢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当日上午再次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郑重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声明,对其错误行为予以严厉谴责。声明指出对这种肆意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和尊严、严重损害中日关系的错误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强烈愤慨,并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
回答问题:
⑴根据材料说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为什么会伤害受害国(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2分)通过平时看电视、报纸或者与别人交流,举例说明你还知道日本做了哪些伤害受害国(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的事实?(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史上日本何时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简要概括第一次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危害? (4分)

 

⑶简要指出第二次反对日本侵略斗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和抗战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4分)

 

⑷有人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日益猖獗,中日将必有一战。如果你赞同这个观点,那么你认为中日两国有可能会在哪些问题上“擦枪走火”。如果你不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乙题:“纪念死者,鼓舞生者”。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盛大的纪念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缅怀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英烈。


上图就是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形象、概括地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碑的正面(北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南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见上图)。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偏南部,北面正对天安门,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回答问题:
⑴请你简述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指出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⑵请你简要指出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和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6分)

⑶如果你上网搜索“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你会看到一些网民建议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部分雕塑,争议主要集中在 “金田起义”和“抗日游击战”这两块雕塑上,他们认为既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就应该是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英烈。观点一:洪秀全和他的部从绝对算不上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领导的金田起义和建立的太平天国事实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骄奢淫逸,所以“金田起义”的浮雕应该换掉。观点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性质决定了她不是一个政党用来纪念先烈的纪念物,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烈士也包括了当时其它的各党派人士,特别是国民党的很多爱国将士,所以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也应该雕刻上去。你是否赞同网民的观点,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观点分析,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BBCB  CBABC  DBDCC  CCBCB  BCBAB
26.概念阐释:五四运动
关键词: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外交失败、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初步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根本原因:一战期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开始和中心的转移: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开始,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后来运动中心转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结果和意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政治制度: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8.⑴①岭北行省 ②辽阳行省 ③宣政院(辖地) ④ 云南行省
⑵广州位置在珠江口,管辖的是秦(朝)
⑶积极作用和影响: ①有利于对元朝辽阔疆域的管辖,特别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是自秦开创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时期,行省的设置依然沿用。
29.⑴材料一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材料二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材料三是无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大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0.创新设计
甲题:⑴靖国神社中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真相;慰安妇问题;二战中国劳工问题;等等(回答出任何两个就可以得4分)。
⑵1894—1895年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40年代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定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中。
⑶最主要原因: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⑷赞同:领土(钓鱼岛)和领海争端问题(经济区域的争夺);台海问题的处理。不赞同:历史教训给两国人民的启示;中日综合国力和军力差距的缩小,形成相互制衡;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到整个世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乙题:⑴历史进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和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原因:从1840年以来,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⑵太平天国运动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担负了反对外来侵略的重任;其强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的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数千年封建的剥削制度,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⑶太平天国:
同意:从天京变乱和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强调这场运动不具备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价值观。
不同意:从对封建统治秩序的打击特别是对以后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外交政策的立场强调可以作为人民英雄来纪念。
抗日游击战争:
同意:从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来说明。
不同意(或不一定):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它本身是就是一段历史真实的见证,可以保留。至于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功绩可以通过其它的形式给予肯定,需要改变的是评价研判的观念不必过分强调形式。
(创新题不要拘泥于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