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江苏:南通市九校联考历
江苏省黄中分校周周练历
江苏建湖高中高三阶段历
江苏平潮中学高三第二次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统测历
江苏宿迁泗阳中学高三历
江苏省06年高三历史第三
06年江苏南通高三历史考
最新热门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卷

时间:2009-10-18 17:50:20  来源:佚名
 

江苏省黄桥中学分校

高 三 历 史 双 周 练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大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工更为臣也/对这段话的正确认识是①反映了奴隶主的立场②揭示了君臣矛盾③实质上是反对社会变革④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秦汉时期,以下哪一地区尚未使用铁制工具

    A.蒙古草原匈奴居住区    B.珠江流域越族居住区

    C.闽江流域越族居住区    D.西域各民族居住区

3.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奠定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夏、商、周三代奴隶制文明 B.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

    C.秦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唐宋时人民创造出高度繁荣文化

4.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5.从唐朝租庸调制到北宋募役法实现了

    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B.征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

    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对商品经济发展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

6.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

    C.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7.元朝时,“西域之士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律。”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元朝

①疆域辽阔  ②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  ③各民族交往密切  ④新的民族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历代政治制度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④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其政治用心,正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上述材料反映清政府实现科举考  试的目的主要在于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C.消磨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意志    D.控制中外文化交流

10.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有利于

    A.促成人口的自由流动                B.加速土地兼并的进程

    C.自然经济的稳固发展                D.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1.乾隆时《江南县之.木棉谣》:“大妇弓弹中妇织,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此谣反应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A. 江南纺织业的发展                                B. 封建地主剥削的沉重

    C. 商品经济有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是

①农村家庭手工业日趋破产          ②中国外贸出口逐渐加大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态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意图是

    A.学习西方抵御外国侵略              B.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D.为洋务运动奠定理论基础

15.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洋务派组织留学教育

    C.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16.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

③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17.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直接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B.打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势力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清政府的图强自救

18.孙中山在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最大的贡献是

    A.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高举民主共和旗帜进行捍卫共和斗争

    C.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D.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法国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推翻了波旁王朝统治,维新派也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推行变法却以失败而告终,造成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

    A.启蒙运动持续上百年,作了充分动员,维新派宣传仅十余年效果不显著

    B.中国封建思想牢固

    C.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推翻清政府

    D.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20.葡萄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其殖民侵略的性质是封建性质。判断依据是

①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和掠夺②对外扩张没有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外扩张的组织者是封建王朝④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1.世界史上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形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稳定下来

 

 

22.1809年阿根廷牧场主的代言人认为,因为西班牙诸省不能消费阿根廷的农产品而导致农产品的浪费,因为西班牙海军无力将该国丰富的产品运出去而导致产品烂在仓库里。这反映实质问题是

    A.西班牙没有能力管理殖民地经济         B.殖民地经济水平已超过西班牙

    C.殖民地希望西班牙有一支强大海军       D.拉美独立革命的动机是独立发展经济

23.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相同原因是

    A.彻底扫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B.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

    C.建成稳定的三权分立政体    D.促成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24.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英国殖民者采取高压统治手段       B.土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C.印度社会各阶层普遍有反殖民倾向   D.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

25.资产阶级通过征服活动把世界改造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基本完成于

    A.工场手工业阶段             B.工业革命阶段

    C.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D.第三次科技革命阶段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1)材料二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这两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3分)

 

 

 

(2)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3分)

 

 

 


(3)依据图三、图四,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5分)

 

 

 

(4)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3分)

 

 

 

 

 

 

 

 

 

 

 

27.(16分)观察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1和图2,说明在生产手段方面有何变化?其中图2反映了哪两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4分)

 

(2)图3与图2相比,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分布有哪些新变化?(6分)

 

(3)历史学家们曾指出:“中国的近代化首先在江南展开绝不是偶然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说出三点即可)(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方在次序排列表

位次

1860年

1890年

大不列颠

美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法国

材料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单位:千人)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东京

800

1050

1600

材料三:1850-1900年工人工资的增长情况

国家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

63

69

75

90

100

――以上材料均选自[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次序或数据的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6分)

(2)结合相关背景根据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以上的变化造成了哪些影响?(4分)

 

 

三、问答题(共3小题,每题13分,共39分)

29.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主要表现在哪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是如何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放松的?其实质是什么?

30.史学界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那么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谈谈你由此得到的认识。(14分)

31.(9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

(1)欧洲启蒙运动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些立法原则?(2分)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如何体现这些原则?(1分)

(2)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夕,孙中山、宋教仁为维护民主与法制原则进行了哪些斗争?(各举1例)(2分)

(3)新中国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从1949—1956年,新中国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分别说出它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5 ACCBA   6-10 BCBCA   11-15 DDDAC   16-20 BBADC   21-25 DDBDC

26.(14分)

    (1)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达。(1分)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货币发展;出现许多大商人,并开始参预政治;经商意识增强,许多人弃文从商。(2分)

    (2)积极意义: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商业发展推动民族融合;力量壮大的商人通过买田置地等形式成为新兴地主,(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3分)

    (3)新现象:农业商品化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有利因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5分)

  (4)变化:吕不韦认为经商不如从政,黄宗羲认为工商为本。(1分)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进步观点。(2分)

27.(1)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生产转变。官办企业和私有企业

(2)近代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工业生产领域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区域发展的分布格局。

(3)这里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城镇发展,人口集中,交通发达,地理条件优越;近代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自然经济解体相对较早;近代洋务企业、外商企业、民族工业最早在这里创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只要答对其中的3点,即可给6分)

28、(1)材料一 说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变化(2分)

材料二 说明美、英、俄、日等国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2分)

材料三 说明英、法工人的工资有了增加(2分)

(2)变化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美德两国使其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2分)

(3)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列强间力量对比,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的爆发。(2分);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或者导致环境开始恶化)(1分);工人工资提高,使劳资矛盾有所缓和(1分)。

29.①农民被编人国家户籍,人口、性别和年龄被作为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主要依据。②唐朝两税法,规定按资产和田亩交纳赋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明朝一条鞭法,把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清朝的“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废除了人头税。③调整封建生产关系。

30.原因:①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2分)“先天不足”是因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过程被外来侵略所打倒,民族工业是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所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分)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矿藏遭受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只能以轻工业为主,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后来由于官僚资本的垄断,加上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受到严重的破坏。(2分)

    影响: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发动和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

    认识:只有推翻三座大山,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独立发展,由于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和进步。(4分)

31.(9分)

    (1)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保护私有财产等。(2分)美国《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等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确立了美国的国家制度。)(1分)

    (2)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  民主宪法;(或答: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宋教仁用议会选举来限制袁世凯专制活  动。(2分)

    (3)1949年《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法律准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