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06年全国历史中考模拟试
06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
最新热门    
 
06年江苏南通高三历史考前模拟

时间:2009-10-18 17:49:20  来源:佚名
 

   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二案中学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建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
    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向
    2.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建设活动有  (  A  )
    ①任命东突厥的贵族做都督管理本部人员 ②建立行政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建立最高的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④开凿了敦煌莫高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的是  (  B  )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
的控制和监视  ④中央对地方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关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西汉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已开通
   B、唐朝不仅和亚洲国家频繁往来,和非洲也有往来
   C、宋元时期中国四大发明开始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D、明清时期,反侵略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5 .南朝时期,促使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开发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D、南朝政治中心皆位于江南地区
    6.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A  )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清朝《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凡置产业,自当以田产为主,市廛次之,典马铺又次之。”产生上述思想观念的直接因素是(  C )
    A、农产品俏销          B、商业利润低
    C、封建地租繁重        D、工商业赋税重
    8.1858年英国在侵华战争中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是( B  )
①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②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得到法国的支持  ④印度成为侵华的稳固后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9、有关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D  )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 B.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C.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10.以下近代工业,属于洋务派开办的是:     (  C  )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煤矿 ③天津机器制造局 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刊物是:     (  D  )
    A.《国闻报》  B.《国民报》  C.《时务报》   D.《民报》
    12、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的思想是( D  )
    A、民主共和      B、君民共主     C、君主立宪      D、民权

 

    13、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生运动又现高峰,这一时期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C  )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由民族危机引发
    C、走工农结合的道路            
    D、采取请愿与暴力斗争相结合的方式
    15、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最大贡献是    (   A )
    A.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B.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C.制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D.统一全党的思想防止腐败

    16.1949年6月以后上海军管委断然查封挑起“银元之战”的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刹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其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   C )
    A.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   B.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D.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史实有(  A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国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  A )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         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1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张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也得到了体现,代表文献是:(D)
    A.《资政新篇》 B.《定国是诏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实质是:   (  C  )
    A.以武力巩固普鲁士的统治          B.镇压新兴的工人运动
    C.以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D.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  (   C )
 ①农业经济落后 ②大量资本输出国外③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 ④殖民地相对较少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1942年1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有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材料。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
②消除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矛盾 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    (  B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3、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D)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共计4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曾默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荀子说“制天命而用之”;王充在《论衡》中说“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材料二   孟子不仅以旁征博引的滔滔雄辩论证了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而且就“保民”“养民”提出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并且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响亮口号把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孟子眼里,民众是君主“得天下”所必须凭借的资源,“得民”只是一种必要且必须的手段。
——《历史教学》2003年第5期李宪堂《试论儒家民本思想的专制主义实质》
    材料三  (唐太宗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资治通鉴》卷198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思想家是怎样认识社会协调发展的。(6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社会发展的思想、实践有什么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6分)

 


(12分)(1)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注重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如都江堰的修建,化水害为水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南北的联系等;(3分)在社会关系上,出现民本思想,强调政在得民,如唐朝初期的存百姓、轻徭薄赋等。(3分)(2)积极: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使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民为本的观念对唐朝前期清明政治局面起到重要作用。(4分)消极:唐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带来了不利影响。(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49年产量 1952产量 1957年产量
粮 1.1亿吨 1.639亿吨 1.95亿吨
棉 44.4万吨 130.4万吨 164万吨
钢 15.8万吨 135万吨 535万吨
煤 3200万吨 6649万吨 1.3万吨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材料二  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我们必须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我们后面。  ——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材料三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8年6月19日,华东地区召开农业协作会议,会议提出:今明两年粮食产量可以提高到每人平均1000斤-1500斤,并认为“在三年到五年内,使粮食增产到每人平均有2000斤是完全可能的。”7月,西北地区农业协作会议竟提出1962年粮食产量每人平均突破3000斤。中共中央在6月估计1958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2000亿斤(1957年粮食产量是3700亿斤),8月估计1958年粮食产量可达6000亿斤到7000亿斤(实际1958年的粮食产量为4000亿斤)                     ——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至1957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结合史实分析出现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从1949年至1952年,主要的工农业产量增加迅速。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原因: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的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如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从1953年至1957年,工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一五计划顺序完成。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即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变革生产关系。(2)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了客观零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并且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情况
年均增长率(%) 苏联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工业       1913~1938年
           1951~1980年 6.8
8.7 1.7
4.1 1.7
2.4 0.4
4.7 1.6
5.7 7.1
11.1
农业       1913~1938年
           1951~1980年 1.0
3.2 1.1
2.0 0.9
2.4 —
2.3 0.0
2.0 1.1
2.0
民生     1913~1938年
产总值     1950~1972年 4.7
5.4 2.0
3.8 1.1
2.5 0.9
5.2 1.6
6.0 4.7
9.9
人均国民   1913~1938年
生产总值   1950~1972年 3.8
3.9 0.8
2.3 0.7
2.1 0.8
4.2 1.1
5.0 2.7
8.7
   
    材料二  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善了劳动的组织和管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金的增长转为主要靠技术的提高和组织的改善。如下表——粗放和集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各自所占的比重(%):
 1909~
1911年 1919~
1929年 1948~
1953年 1953~
1957年  1962~
1971年
粗放因素(劳动力、资金投入)的比重 60.5 54.8 48.9 31.8 24.8
集约因素(技术提高和组织改善)的比重 39.5 45.2 51.1 68.2 75.2

 

    材料三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变化表
 美国 英国 法国 苏联 日本
1950年 64% 77.9% 55.4% 39.5% 35.8%
1980年 80.4% 88.4 78.9% 65.4% 64%
美国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周平均工资,1950年为53.13美元,1980年升为235.1美元,30年内增加3.4倍。苏联职工的月工资,从1950年的64.2卢布升为1980年的168.9卢布,增加1.6倍。更值得提出的是,居民得到可靠的社会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
    材料四  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使工农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行业等。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总和。1982年,美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第二产业占31.7%,第三产业占65.8%。同一年,英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2.8%,法国为61.6%,联邦德国为60%,日本为53.8%。  
材料五  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对经济进行干预。……西欧各国……普遍将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部门和宇航等现代科及部门收归国有。
                         ——据徐天新、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
    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经济领域的那些变化?(10分)根据材料可看出形成这些变化的相同原因中最突出的是什么?(2分)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14分)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增强。(10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2分)
   启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依靠新科技发展生产力。(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39分

    27.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汉唐时期和晚清时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中日两国关系呈现的主要不同特点。(4分)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如何?(4分)前者对日本、后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12分)特点:汉唐时期,平等、友好交往为主;晚清时期:日本对华侵略。(4分)
    原因:前者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相对较小,中国国力强盛且推行和平的、平等的外交政策;后者中国在世界上落伍,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4分)
    影响:前者将中国先进的文化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后者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国带来了灾难。(4分)

 


    28.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各呈现出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分)

 


政治: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经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侵略加剧;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制约因素: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地制约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主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外反对势力的勾结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2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手段上有何相似之处?美苏德三国又有哪些不同、产生了怎样德影响?(12分)
、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2分)不同点:美国通过经济干预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苏联:通过国家政治干预,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4分)德国通过军事手段干预,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3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