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06年全国历史中考模拟试
最新热门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6:45  来源:佚名
 

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
1.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
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远古人类是………………【   】
①元谋人 ②蓝田人  ③北京人  ④山项洞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937午,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
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旅顺大屠杀
3.今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 【   】
A.50周年    B.55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在下列哪些地区得以实施  ………………【   】
A.台湾、香港    B.台湾、深圳   C.澳门、深圳   D.香港、澳门
5.下列有关古代亚非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   】
A.古代印度人发明了现在通用的计数法,即十进位法和六十进位法
B.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修改过的太阳历
C.埃及象形文字是以后产生字母文字的基础
D.阿拉伯数字书写最方便,所以成为今天世界通用的数字
6.小明参加知识竞赛时,主持人出了一道人物判断题:“他是美国人;他是弗吉
尼亚大学之父;他始终把起草《独立利宣言》列为一生的第一件大事”。你能
帮助小明找出正确答案吗?……………………………………………… 【   】
A.华盛顿   B.林肯   C.杰斐逊   D.盖茨
7.14至16世纪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启蒙思想   D.人文主义
8.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结果是……………………………………【   】
A. 建立了君主专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赢得了国家独立
9.下列图片与二战无关的是…………………………………………【   】


       

                (A)                (B)                   (C)               (D)
10.同学们对居里夫人都很熟悉,她和丈夫合作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物理体系   B.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C.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D.开创了微生物学
11.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身份是 ………………………… 【  】
   A.殖民地代表   B.战败国代表   C.中立国代表   D.战胜国代表
二、组合列举题(本题共4小题,第12、15题各3分,第13、14题各4分,共14分)
12. 某校举办“安徽文化展”,请你提供以下资料: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第一首五言长篇的叙事诗——
    京剧的开山传人是——
1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土地问题。请你写出下列
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新时期:
14.为下列世界文化遗产图片配上简明、准确的文字说明。


                             A                              B          

 


                            C                               D         
 


 15. 列举下列英国科学家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牛顿:
    法来第:
    道尔顿:

 

三、材料分析题(16题10分,17题12分,共2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广开言路,栽撤冗官,精减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等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 上述材料各出自哪一文献?(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法国弟三等级代表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其追求的政治目标上有何共同点?(4分)

 


(3) 材料二和材料四所出自的两个文献其最突出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材料三:1950年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美国同意对台湾问题三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与美国逐步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材料四:“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为了不使用武力,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请回答:(1)材料一选自什么文献?(1分)这一文献对今天的台湾问题有何影响?(2分)


(2)当前的台湾问题开始于哪一年?(1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对台湾政策前后巨大变化的原因。(3分)

 


(4)为什么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2分)
  18.、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同志、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自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回答:(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4分)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6分)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1  CBCDBCDCCCD
二、组合列举题(略)
二、 材料分析题
16
(1) 材料一出自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1分)
材料二出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材料三出自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1分)
 材料四出自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制定的《人权宣言》;(1分)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维新派要求限制王权,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制专政;(2分)法国第三等级代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要求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3)以法律的形式体现了人的权利平等。(2分)
17(略)
四、分析与探究
(1)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启示: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