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平学生几千人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学生同反动军警展开搏斗。
(1) 上述游行示威发生于何时? 1935年.
(2) 上述斗争后,学生采取了哪些行动?
他们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工厂、农村、士兵中宣传抗日救国,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 上述斗争有何影响?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一二九”时的学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爱国主义精神。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密电
材料二:“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中共抗日通电
(1) 根据材料一,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蒋介石对日本寻衅采取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东北军10万多人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 根据材料二,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它表明了中共的什么态度?
卢沟桥事变坚决抗日的决心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13、.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军一时不敢向前推进,把很大数量的军队停留下来,企图用以消灭那些游击队,但是,它却没有根本影响到那些游击队的发展,他们反而在山西、河北、察哈尔三省的边界上建立起了和日本军长期作战的根据地。现在这个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人民在日本军包围下和日本军继续战斗的最坚实的一个堡垒。
-----安特尔《晋察冀边区视察记》
(1) 材料中提到的抗日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在各根据地中处于什么地位?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一快敌后抗日根据地。
(2)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洛川会议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凯亏,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漏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盛清二百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中国被迫同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
(2) 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目的是:请求光绪帝进行变法;
起到了;因为康有为的言词是光绪帝感动,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
15、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二):“核定全国地价,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材料(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
材料(四)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材料(五)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 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2、 材料二被概括为什么?反映了哪个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政策?
民权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3、 材料三是中国历史什么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
4、 材料四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其目的如何?
抗日战争时期----为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5、 材料五出自什么文献?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发大纲》----解放战争时期;
30、材料一:“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物,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物,权力很大。”
材料二: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材料三:“为了需要,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1、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总理衙门的建立;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阶级哪一事件哪一方面的主张?从事件的结果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文化方面 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性不同,无法挽救中国;
3、 材料三反映的哪一阶级什么事件的内容?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