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广西省06年中考历史模拟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江苏:南通市九校联考历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历史周
江苏省黄中分校周周练历
江苏建湖高中高三阶段历
江苏平潮中学高三第二次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湖南省06届八校联合文综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统测历
最新热门    
 
江苏省06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考

时间:2009-10-18 17:49:22  来源:佚名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2006年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愧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   (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
    A.编户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3.隋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影响深远。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4.唐朝中期,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宰相杨炎进行财政
   税收改革,实施两税法,体现了怎样的理财思想
(    )
    A.无夺农时     B.开源节流
    C.轻徭薄赋      D.平均负担
    5.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
   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                  (    )
 ①多为工商业城市   ②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导致右图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朝白银外流  B.清朝贸易出超
   C.清朝贸易入超   D.清朝政治腐败
    7.晚清诗界革命中出现很多与时代命脉吻合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
    A.西方经济侵蚀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C.“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    D.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9.与右图有关的史实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诞生于洋务派掀起的新学堂热潮
 B.曾经是早期维新派的聚集地
 C.为顽固派所能容忍
 D.陈独秀在此首开新文化运动
    10.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竞,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    )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        D.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1.武昌起义后,湖南、陕西等省宣布独立。二次革命发生后,江西等省宣布独立。护国运动爆发后,云南等省宣布独立。这些“独立”的准确含义是  (    )
   A.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B.资产阶级共和国四分五裂
   C.实行民主共和的分权原则       D.地方实力派的拥兵割据
   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奠定了“党指挥枪”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的特点是  (    )
   A.保存地主土地所有制             B.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保护富农经济
   14.新中国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的政策中,涉及到产权性质的措施是 (    )
    A.全面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五反”打击不法资本家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合理调整工商业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15.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错误主要违背了                         (    )
    A.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关系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6.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错案还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受到了压制 
    D.国内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1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8.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方国家开始在各大洲进行殖民掠夺
   ③促进亚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给各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并造成其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1787年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
    A.议会共和制    B.总统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20.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    )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有关  B.战争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战争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D.战争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2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9世纪末,促进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A.国内市场广阔资源丰富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取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D.采纳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23.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这是因为              (    )
    A.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B.宣告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C.促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改变了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守为攻
    24.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反美运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日本、西欧成为强大竞争对手
    25.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统一。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不包括    (    )
   A.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联邦德国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C.苏联解体的影响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26.读图回答问题

     图片
 
    如图所示,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古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12分)
   (1)三幅地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各是什么?从政治角度入手分析其原因。(9分)

 

 


   (2)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锦衣卫印                 图二 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
存,何者当删,损益庶政,重定章程,然后敷布施行,乃不谬紊。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的两图,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什么共同特点?(1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所建议的“制度局”的实质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2分)

 

 


   (3)材料三、四各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及社会影
响。(9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百科全书》第II卷中,“民族”一词被赋予一种严格的法律定义:“民族是一个集体名词,用于表现居住在一定疆域之内,服从于同一个政府的人数可观的居民群体。”……“自由”、“平等”、“民族”,这三个指导思想一旦结合到一起,一旦为进步的思想的推动,他们便逐步地削弱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
                ——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
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
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
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更大的促进。
                       ——《全球通史》
    材料三:意大利人……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
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
胜。
                       ——《全球通史》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主义的这种……得到了更大的促进”?

 

 

(3)材料三中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 主义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分析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含义和根本原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计36分。
    29.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汉唐时期和晚清时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中日两国关系呈现的主要不同特点。(4分)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如何?(4分)前者对日本、后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30.根据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这次会议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6分)结合史实说明5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践七届二中全会方针的?(6分)

 

 


    31.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某些因素,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后期这两个时间段,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在依靠“国外因素”方面的主要不同点及其原因各是什么?(6分)这种发展对世界格局造成什么主要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B D A B B A C A A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A A C B D A D D D C 
二、材料题
26.(1)特点:图一是北宋、辽、西夏三个政权并立;图二是南宋与金对峙;图三是元朝统一全国。(3分)原因:图一,北宋收回幽州地区的努力破灭;辽军南下,澶渊之盟后形成了长久的和平局面;而西北党项族建立西夏与北宋虽有和有战,但以和为主,最终形成三政权并立之势。(2分)图二:北宋后期女真族兴起,建立金政权,先后灭辽、北宋;南宋建立后,又偏安东南;南宋虽进行抗金斗争,但终因投降派占上风,签订屈辱和约(或宋金和议);由此形成对峙局面。(2分)图三:13世纪,北方蒙古族勃兴,建立蒙古政权,先后灭西夏、金、南宋,实现全国统一。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的疆域。(2分)
   (2)趋势:各民族政权由并立、对峙逐步走向统一。(1分)
原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逐步完成封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经济重心实现南移,南北差距逐步缩小。(2分)
27.(1)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分) (2)实质: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扩大决策的民主性。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2分)
  (3)①材料三《临时约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分)
原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影响:给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2分)
②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
原因: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分)影响: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1分)
补(4)问: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明清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基本趋势?你如何评价这种趋势?(9分)
(4)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2分)
认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3分)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真正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前提。(3分)
28.(1)内容:民族主义和自由平等相结合: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土地。(3分)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专政。(1分)
  (2)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对欧洲各族的奴役引起了欧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
   (3)德意志、意大利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2分)含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分)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2分)
三、(共36分)
29.(12分)特点:汉唐时期,平等、友好交往为主;晚清时期:日本对华侵略。(4分)
    原因:前者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相对较小,中国国力强盛且推行和平的、平等的外交政策;后者中国在世界上落伍,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4分)
    影响:前者将中国先进的文化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后者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国带来了灾难。(4分)
30.(12分)历史贡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6分)
    实践情况: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2分)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打击了经济领域的丑恶现象;(1分)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分)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通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2分)
31.(12分)19世纪,主要依靠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国外的资源、劳动力和占据国外市场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其原因主要是世界资本主义还处于初期的上升阶段,带有很大的野蛮性;二十世纪中后期主要依靠美国的援助、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共体”内部的协作发展经济,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推行企图独霸世界的“马歇尔计划”,战争对欧洲和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6分)
    影响: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早期壮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欧洲成为重要的一股力量,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6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