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7—3

时间:2009-10-18 17:27:35  来源:人民版
 

 

(六)史学动态

 

原始地球上从无生命物质演变为最初生命体的过程,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虽然有些关键问题(如遗传器的起源问题等)至今尚未解决,但大致过程已可较明确地勾画出来。对生命起源问题,历史上有过种种看法。除特创论(special greatiot)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力量(神或上帝)所创造的以外,主要假设有:

 

无生源论,又称“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亚里士多德说的“……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

 

生源论,又称“生生论”,认为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只能由其亲代产生。17世纪意大利医生F。雷迪首先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自然生蛆,蛆是蝇产卵后孵化出来的。19世纪法国学者L。巴斯德证明:不但结构复杂的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就是结构简单的微生物也只能由亲代或其孢子产生。从此“生生论”就在科学界占了统治地位。但“生生说”并未解答最初生命是怎样形成的。

 

宇宙胚胎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来自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胎”,它们可以通过光压或陨石南昌达到地球。此种看法在19世纪颇为流行,至今还有少数科学家坚持。例如,英国分子生物学家F.H.C.克里克等人,根据地球上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以及稀有元素钼(MO)在酶中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推测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由数十亿年前某富含钼的文明星球的胚种发展而来。又如英国天文学家F霍伊尔根据某些细菌在高温、干燥或强辐射等条件下亦能生存的事实,也坚信宇宙胚种能通过种种恶劣环境而到达地球,并认为某些碳质球粒陨石实际含有焦化的细菌和孢子。宇宙胚种论目前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退一步说,此说即使能成立,也没有解决最早的“胚种”(生命)是怎样发生的问题。

 

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1924年苏联学者奥帕林首先提出了这种看法;1929年英国学者霍尔丹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长期演化而来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化学进化,以别于生物体出现以后的生物进化。1936年出版的奥帕林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生命起源问题的专著。他认为原始地球上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在短波紫外线等能源作用下生成简单有机体(生物小分子),简单有机物可生成复杂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并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团聚体,后者经过长期的演变和自然选择,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即原生体。化学进化论的实验证据越来越多,已为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业已证明,太阳系除地球外,其它星上都没有生命。但太阳系只是整个宇宙的一个极平常的成员,而且从诞生到现在也只有50亿年左右的历史。据有的天文家家估计,宇宙从大爆炸中产生,至少已经有100多亿年,类似太阳的恒星约有1020个。有的科学家估计宇宙间有生命的行星至少有108个。此外,凡是条件适宜的地方,星际分子都有可能通过化学进化过程演变出生命。因此,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但从理论上讲,其它天体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不可排除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编制科技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时的先后更替表,认识生产力进步与科技进步的同步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类生产力提高过程中,从经验型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型,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为祖国富强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适应科技进步是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了机器应用于生产的发展过程。棉纺织业中纺和织的机器不断发明,促进了机器在棉纺织业生产中的应用,引起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人类动力的结构,是人类对自然力的一次释放,也是人类智慧力量的体现,人类生产和生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交通工具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扩大了人类的生产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揭示科学技术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重大力量。

 

●教材展示了人类应用于生产的几项重要发明,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示,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有着紧密关系。人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利用自己的生产经验和积累的科学知识,不断创新,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发明。这些发明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也激励着人类进行新的探索。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课文以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万能的原动机”、“科”“技”结合的典范为题,讲述了人类机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飞梭、“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先后发明,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

 

【“万能的原动机”】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孕育了近代蒸汽动力技术。英国人瓦特对纽可门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制成了在汽缸后加上冷凝器的蒸汽机,热效率大大提高。1782年,他又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机构,作为蒸汽机和工作机之间的连接,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万能的原动机”。人类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科”“技”结合的典范】介绍了两个主要问题。

 

1、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1807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成功地造出了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德森河上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1781~1848年)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25年,他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在斯托克顿至达灵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试车成功,“铁路时代”的到来。隆隆的火车声也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到19世纪初,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年)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被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188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办了生产炸药的工厂,因而发了大财。他的遗嘱规定,设立诺贝尔奖金。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三)问题解答

 

【议一议】

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议一议】

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读一读】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得到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自我测评】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阅读与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个材料都提到棉纺织业的原因,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对19中期的美国、中国和印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工业行业。

美:南方种植园大量种植棉花,大部分销往英国,美国北方新兴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南北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内战爆发。

中: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印度:在英国棉纺织品的打击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

 

2、两个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都真实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真实。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的调查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评价方法

小论文写作。

评价过程

评价学生调查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

让学生想象一个世纪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想象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等作出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引擎。

让学生写出对现实生活中的技术进行改进的创意,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评价总结

大胆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注意在评价学生的成果时用发展的眼光和多元评价观,不可把学生设想的不符合现在生活的情节一概否定,这些设想可能是新时代到来的号角,正如当年法拉第在日记中写的“从磁中产生电”的设想一样。

 

(五)历史问题注释

 

【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英国迫切需要革新技术的是棉纺织业。毛纺织业虽然是英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但由于它拥有雄厚的基础和充足的原料,并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改进技术要求不迫切。而英国的棉纺织业生产,是约在1685年由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移民传入的新兴的幼弱工业部门。它有广阔的国内国外市场,但在国内被毛纺织业看作是最危险的竞争者,受到种种限制和打击,在国外受到品质优良的印度棉布的强烈竞争。因此,棉纺织业迫切需要革新技术。棉纺织业没有传统的束缚,也较易于进行技术革新。

 

棉纺织业分为纺纱和织布两个主要部门。1733年兰开夏的钟表匠J.凯伊(1704—1764?年)发明了飞梭,代替了手工投递,提高织布效率一倍,并使布面加宽。飞梭使用后,造成纺和织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为了消除“纱荒”,政府曾大力举办纺纱学校,在监狱、孤儿院中发动纺纱,对乡村纺纱生产进行奖励。这个矛盾直到1764年织工兼工匠J.哈格里夫斯(?--1778年)发明的多轴纺纱机即珍妮机的出现才等到解决。最初的珍妮机是一架同时带动8根纱锭的手摇纺车,它是由手工工具变为机器的雏型。恩格斯指出:“珍妮纺纱机降低了棉纱的生产费用从而扩大了市场,给工业以最初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三页)以后,珍妮机带动的纱锭增加到几十根,以人力作为动力日感困难。1769年理发师R.阿克赖特(1732—1792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也有人认为是木匠T.海斯设计),它以水力作动力,使纺纱成本大大降低,使个体纺工受到排挤。由于水力机体积大,又须在有水力的地方安装使用,这就奠定了工厂制度的基础。阿克赖特靠专利权的收入,1771年在克罗姆福德办了第一个棉纺工厂,以后又在诺丁汉、德比、贝尔珀、乔利、曼彻斯特等地建立工厂。1779童工出身的S.克隆普顿(1753—1827年)兼采珍妮机和水力机之长,制造了一种多轴走锭精纺机即“骡机”,可带动300—400根纱锭,能纺出格外精细的纱线。棉纺机械有了上述发明后,织布业相对落后了。1785年牧师出身的E.卡特赖特(1743—1823年)发明了用水力推动的织布机,使劳动生产效率比手工劳动提高10倍。后来经过改进,这种织布机可以织造相当于40个手织工人所织的布匹。1791年建立了第一个使用卡特赖特织布机的工厂。1785年蒸汽机开始用于棉纺工厂,1789年开始用于棉织工厂。这使工厂的发展摆脱了建厂地点的限制,也促使发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组成的近代机器体系形成起来。1780年英国棉花的消费量仅为550万磅,1800年增加到5200万磅,到1835年已经达到31800万磅,拥有纱锭900万枚,织机11万台,工人达23.7万人。

 

 

【蒸汽机】

 

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它的出现引起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随着英国采矿业的发展,人力和畜力无法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在1698年取得标名为“矿工之友”的英国专利,利用蒸汽冷却和大气压力来提水。其汲水深度不得超过6米。1705年纽可门及助手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独立的提水泵,称纽可门大气式蒸汽机,可汲出十米深处的水,但它的热功效低。1764年瓦特在改良蒸汽机进解决了这一问题,大降低了煤耗。

 

【蒸汽时代】

 

在英国,1800年英国只有50台蒸汽机,到1835年达到1935台。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英国的冶铁业和采煤业的发展。1788年,英国生产生铁6.8吨,到1835年达到102万吨,南威尔士成为治铁中心,英国成为出口生铁的国家。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0上增加到760万吨,进入19世纪,由于蒸汽凿进机的使用,安全灯的发明,运机代替人工,煤产量迅速增加,1835年达到3000万吨,成为欧洲最大的产煤国。19世纪,英国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制造业建立和发展起来。1811年英国仿造汽船成功,并在内河和沿海贸易中开始使用。到1830年英国已经形成了由6450多英里运河组成的全国性水路运输网。1838年英国轮船南阿斯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使英国海运业进入一个新时代。英国发明火车机车后,运输的铁路时代开始。1825年建成斯托克顿至达灵顿的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主要铁路干线已经大部分建成。

 

在法国,蒸汽机的使用从1820年的65台增加到1848年的5000台,主要在棉纺织行业中。到40年代末法国有566个棉纺织厂,共拥有11.6万台纺纱机和350万纱锭,年消耗棉花在6000万公斤以上。到60年代末法国工业部门中使用的蒸汽机达到2.9万台,近代工厂在各地普遍建立起来,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法郎,20年间增加了两倍。1832年第一条铁路在里昂至圣蒂安间建立起来,全长39公里,铁路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到40年代末已经完成了约3000公里的铁路线,到1870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17924公里,完成了各条主要干线。

 

在美国,工业革命中有一系列的技术发明。1828年,美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到1860年全国有铁路长度达3万英里,到1865年铁路线全长达3500英里。远远超过欧洲。

 

在德国,1824年第一艘汽船在莱茵河上开航,接着成立了几个航运公司。1835年修成纽伦堡至费尔伯特的第一条铁路(全长12公里),1848年全国铁路线达2500公里。1850—1870年德国的蒸汽机动力由26万匹马力增至248万匹马力,煤产量由670万吨增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由21万吨增至139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至17万吨,铁路线长度由5822公里增至18876公里

 

在俄国,1815年在涅瓦河上出现了第一艘轮船,在30—40年代,伏尔加河流域开辟了轮船的定期航线。30年代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全长1俄里)。1851年建成了彼得堡至莫斯科的铁路。到1861年,全俄国已经有铁路1500俄里。制糖业在30年代开始采用蒸汽机,到1860—1861年,机制糖已经占全俄砂糖总产量的85%,

 

【富尔顿】

 

富尔顿(1765~1815年),美国轮船发明家。1765年11月14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卒于1815年2月24日。17岁到费城独立谋生,已能绘制机械图和设计车辆。从1793年起,富尔顿在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绘制了许多轮船、桨轮、锅炉和蒸汽机的草图。早期的轮船或仅能空船行驶,或航速不及帆船,或因机器消耗燃料太多,都未能得到实际应用和推广。富尔顿对船身的长宽比和各项尺度、动力和桨轮大小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经过9年时间,逐步提高了轮船的效用。他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长21.35米,1803年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但当晚被暴风雨所毁。后来他得到瓦特的支持,于1805年,3月获得新的更大的船用蒸汽机主体。两年后,富尔顿在美国造成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长45米,于1807年8月18日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作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时。以后换用大桨轮,航速提高到4.83公里/时。又换用较大的凝汽器冷却水泵,航速达到6.44公里/时。“克莱蒙脱”号成为首创定期航线的班轮。后经多次改进,航速渐增至12.87公里/时。1808年,富尔顿又建造轮船“海神之车”号和“典型”号,后者逆风航行的航速接近9.5公里/时。一年后,他组建公司,建成舫式轮渡“约克和杰赛”与“纳索”号。每船有两个并列的船体,用桥连接,船面宽敞便于载运客货。此后,富尔顿又建造“新奥尔良”号等轮船。他一生共造船17艘,1812年在抗击英国封锁时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机军舰,称水上炮台。

 

【莫兹利】

 

莫兹利(1771~1831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1771年出生肯特郡。1797年后开办工场,制成第一台螺纹切削车床,它带有丝杆和光杆,采用滑动力架——莫氏力架和导轨,可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这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此后他不断改进车床。他在1800年制成的车床,用坚实的铸铁床身代替三角铁棒机架,用齿轮代替了更换不同螺距的丝杆来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这是现代车床的原型,对英国工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他采用手工铲点子的刮削法制成标准平板,用来检测平面的精度。他还制成精度达0.0001英寸的千分尺。他兴趣广泛,还研究白布印花法、制币法、炮身镗削、青铜铸造设备和水压机等,改进了瓦特蒸汽机,采用十字头直接驱动曲柄。他1815年制成第一台紧凑的台式发动机,为船用发动机制造业的肇端。

 

 

【法拉第】

 

法拉第,英国伟大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工作勤奋,热心科普工作,是实验大师。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解定律和磁致旋光效应,提出了力线和场的概念,主张自然的各种力相互有关。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著作有《电学实验研究》、《化学和物理学实验研究》。

 

【电气时代到来】

 

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电作为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部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力时代”。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总数的30.6%。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9年以后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电器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

 

1875年,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专供弧光灯照明用电的巴黎北火车站电厂建成。80年代,美、英等国出现第一批商业性发电站。1882年9月,纽约市爱迪生珍珠街电厂投入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比较正规的发电厂。同年,爱迪生在威斯康星州创建的亚伯尔水电厂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发电厂之一。同年,德国米斯巴赫小型水电站也投入运行。1890年,伦敦迪普德福特电厂建成,安装有2台柴油机拖动的交流发电机和4台蒸汽机拖动的交流发电机,给伦敦地区供电。1893年,俄国诺沃罗西斯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供工厂和港口用的三相交流发电厂。在商业电站不断出现的同时,电力技术和电力生产不断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发电机组容量和电厂规模从小到大,技术参数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发电能源由单一进而多样化(水力、火力发电等);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输电距离不断延长;发供电从孤立发展到联合为电网,电网规模日益扩大。19世纪末欧美主要国家迅速地实现电气化,电力、电气技术在各工业部门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19世纪70年代以前,蒸汽机是工业中唯一的动力机械,19世纪末电动机开始排挤蒸汽机。进入20世纪,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而占据统治地位。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总数的30.6%。

 

电力能源的开发,电机工程的发展,使得独立的电力工业部门日渐成为近代工业体系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日渐庞大的系统。同时,以电机制造、家用电器为主体的电器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兴的产业部门。1879年,德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1880年第一台电力起重机问世,1881年生产出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在日常及家庭生活中的用途更是十分广泛。1870年美国几无电气设备工业,9年以后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电器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

 

【飞机】

 

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的莱特兄弟,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放飞结果成功。弟兄俩想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为他们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诺贝尔】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83-1898),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奖金创立人。他的父亲在俄国有大型机械厂,1840-1859年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木战争。诺贝尔在俄国、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后返回瑞典从事化学尤其是炸药的研究和发明。1863年开始生产甘油炸药,由于液体炸药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体的安全猛烈炸药“达那马特”,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1867年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随后双相继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多种。化毕生共有各类炸药及人造丝等400项发明,获85项专利。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诺贝尔通过制造炸药积累大量财富,他购入瑞典B.哥尔斯邦军火化工厂的大部分股权,创建诺贝尔化工公司,在西欧各国开设生产炸药的两个托拉斯,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的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资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做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容不迫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