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5—1

时间:2009-10-18 17:27:42  来源:人民版
 

必修三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内容分为三个课时。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浪潮,新中国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经历了由蜕变到挫折再到振兴的过程。科学技术艰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文化事业出现二次高峰,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本着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谱写了不朽的精品名作。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历经磨难,改革开放时期面临新的机遇,正在突飞猛进。新时期“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我国科技文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50年来新中国的科学文化发展史实,把握科学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内在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枯燥的知识点适当进行史实补充,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法或语言艺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新中国体育大国地位的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难点:分析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认识“科技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 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四部分内容,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发展;二是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摧残;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繁荣;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文革十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高峰,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事业更是一枝独秀,跻身强国之列。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即将完成,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迫切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百”方针形成的历史过程。1942年中国共产党主张艺术上“推陈出新”,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花、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毛泽东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指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争鸣,自由讨论。这一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和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在科学文化领域产生强烈的反响,带来学术和文化事业的勃勃生机。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长篇小说出现建国后的第一次大丰收,诗歌、电影、戏剧作品层出不穷,出现一批不朽的精品,如《红岩》、《林海雪原》、《创业史》、《上甘岭》、《红色娘子军》、《龙须沟》等。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原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又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这一目需要讲清二个问题,一是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二是十年动乱使文学艺术受到严重破坏。

 

    十年动乱首先在文化领域掀起。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史学家吴晗,抨击吴晗在《海瑞罢官》中歌颂明代清官海瑞“退田”、“平冤狱”,是影射中共中央,为“单干风”和“翻案风”鸣冤叫屈,对剧本进行猛烈的政治攻击,批判的范围也迅速扩大。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彭真也被诬陷为吴晗的后台,北京市被认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1966年2月3日,彭真作为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召集会议,拟定《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试图把运动置于学术讨论的范围,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反对。江青等人诬陷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竭力推行文化领域的法西斯专制主义。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首先从文化领域掀起,政治发难是祸根,给文化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实质是一场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乱。

 

动乱中“文化的凋零”。林彪、江青集团利用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掀起红卫兵“造反”运动。以破“四旧”为先导,抄家打人,乱烧乱砸。大批艺术家和专家下放到农场、干校接受再教育。许多知识分子遭到批判,甚至迫害致死,无数的文化典籍遭到焚毁,优秀的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束之高阁。文艺领域一片凋零,仅“样板戏”一枝独秀。政治高压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人们无不哀叹:“文化革命”,确实“革”了文化的“命”。

 

【“二为”方向的提出】

 

 这一目主要讲二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针的提出与发展,二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巨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同志在热情洋溢的祝词中,对文化工作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将文艺的方向重新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科学地解决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明确提出文化事业要以培养人、塑造人为根本目的,正确阐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高度重视文艺队伍的建设,强调尊重艺术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强调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十五大报告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报告将文化建设放至十分重要的位置,确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为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文化艺术生产空前繁盛;以解放艺术生产力为目的的改革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等的设立,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艺创作的繁荣。

 

 

 

【体育成就引人注目】

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本目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第一,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95年国家正式推出“全民健身计划”,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新的阶段。第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自1982年起,中国体育荣居亚洲体坛之首,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位居世界体坛前列,表明我国体育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