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世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最新热门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历史10

时间:2009-12-29 12:46:58  来源:紫箫寒月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


紫箫寒月


                          
五.日本的明治维新

1.幕府统治的危机

  (1)幕府统治下的政治结构

【选修1】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当时的天皇已无实权。江户时代的统洁机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地方上是200多个相对独立的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要效忠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幕府采取“强本弱末”政策,竭力限制各藩的发展。武士是将军或大名的家臣,从将军或大名手里得到封地及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一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幕府的统治阶级。

 (2)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选修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各等级内部又划分出许多阶层。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又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闭关锁国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下级武士受过教育,有些人还学习过洋学,眼界开阔,他们有变革体制的强烈愿望.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封闭环境下的日本沿着农业社会的轨道发展,而此时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不断向东方扩张,渐渐迫近日本。

  (3)黑船来航的冲击

【选修1】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又译:佩里)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因军舰是黑色的,故日本称为“黑船事件”。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2推翻幕府统治

  (1)“尊王攘夷”运动

【选修1】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积极辅佐藩主,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他们对内抨击幕府篡权,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要求废除幕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后来,改革派遭受严重挫折。

  (2)武装倒幕

【选修1】改革派认识到,推翻幕府不能依赖天皇。盲目排外亦不可取。他们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学习。他们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逐渐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的政权,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1867年,天皇更替,新即住的明治天皇仪15岁,对改革派利用天皇倒幕极为有利,1868年初,改革派在首都京都发动政变,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从此结束。

  3.明治维新

  (1)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

【选修1】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了改革的决心。

    明治政府建立后,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选修1】在经济领域,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皮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

    1871年.日本派遣包括政府大部分要员在内的使节团历访欧美,先后对美、英、法、德等12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通过考察,使节团看到了日本和西方的差距,加深了对工业文明的理解,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与贸易结合,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考察结束后,明治政府确定以英、德为榜样,推进殖产兴业。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兴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湖。

    (3)“文明开化”,变革文化和社会风俗

【选修1】日本在从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变为近代化工业国家的垃程中,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政府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改革教育内客,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成立了包括文、法、理、医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东京大学。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他们猛烈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宣传平等自由的思想,号召人们向西方学习.向文明进军。

    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吃西餐。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新的照明设备、交通工具不断涌现。

    (4)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选修l】政府内部反时派和知识分子等社会阶层,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掀起自由民权运动,要求实行宪政,开设国会,给人民选举权。1881年,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推动下.政府被迫宣布制定宪法。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完制。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

治权;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内阁时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选举法规定,拥有相当财产、25岁以上的男子才有选举权,有选举权的人数量极少。

    宪法的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完国家,确立亍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

 4.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1)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

  【选修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经过殖产兴业,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热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倒幕运动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在改革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日本是一个受到西方冲击后,经过改革.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选修1】明治维新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一面遭渐显现,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

【选修1】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很早就开始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治宪法颁布后,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9世纪下半叶,在英同、德国、美同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

家开始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发生r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新的发明、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运用于生产,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2)电力的广泛应用在众多技术发明中,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为突出。1866年,德国科学家韦纳·西门子试制出了一种实用、轻巧的发电机,为人类利用电力这一神奇的能源开辟了光明的前景。电是一种高效的便于输送的能源,电力出现后,很快就被应用到炼钢、建筑、纺织、制鞋等生产行业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部门,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它的广泛使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成就。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工程师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刨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4)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化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新材料层出不穷:如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其中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在钢铁工业中先后出现了多种炼钢法,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工业的进步。

    (5)通讯技术

在电气时代,通讯技术也取得多项突破,新的通讯手段如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了。1876年.美国波十顿大学教授贝尔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电话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快捷方便的联系方式,大大缩短了时空和人际的距离。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2.垄断组织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维织形式。垄断渗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同国为主导的,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七.近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1.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1) 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

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2)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1643一1727)诞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农民家里。从小酷爱读书,善于琢磨问题与动手制作,小牛顿观察风车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但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用小老鼠的爬动来带动风车。

   【选修4】1661年.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牛顿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知难而进,悉心钻研欧几里得和笛卡儿的几何学,发现了代数二项式定理,这些都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顿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选修4】1665年,英国爆发席卷全国的大瘟疫,牛顿回到了故乡。在家乡的两年是牛顿一生中科学研究最旺盛的时期,这期问他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目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宁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观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选修4】牛顿继承前辈的工作,设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地球对月亮的引力。通过大量的研究,充分证明了宇宙间所有的物体,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是相互吸引的。他把这种无处不有的引力,称做“万有引力”。

    1686年,牛顿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做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它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顿无疑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基督教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出了人,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天经地义的教条。

    19世纪中叶,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神创论受到进化论的有力挑战。1859年英同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进化理论简单说来,就是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发生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不利的个体被自然淘汰。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普适高效新动力的支撑与推动。瓦特(1736—1819)完成了新式蒸汽机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瓦特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做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8世纪末,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轮船上,结束了航运史上的帆船时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陆路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这就是所谓的“蒸汽时代”。

    (2)电气革命的出现

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蒸汽动力方兴未艾,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当中,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847—1931)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础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3.文学艺术的发展

  (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与批判成实主义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

    雪莱(1792—1822)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雪莱的理想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和幸福的新世界.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则会永存。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人间喜剧》发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1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人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19世纪,俄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是卷帙浩繁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2)印象派绘画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画家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潜心光和色的研究,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世界万物“瞬间”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引起绘画上的重大革新。“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1840-一1926)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后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还有法国的塞尚和荷兰的凡·高等。

 (3)贝多芬的音乐18一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1770—1827)。

    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其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曲的发展与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