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中
-岳麓版教学资源14
-岳麓版教学资源15
最新热门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高中历史 7

时间:2009-12-23 11:50:30  来源:cersp

 

岳麓版通史体例整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


紫箫寒月


第三部分    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 希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1) 爱琴文明

古希腊文明始于大约公元前20一前12世纪的爱琴文明时代,它的中心最早在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后转移到希腊半岛南的迈锡尼城。公元前12世纪,北方的一支希腊人南下征服大多数希腊城邦,迈锡尼文明毁灭。公元前11一前9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又称“黑暗时代”)。

  (2)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

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则以海洋为依托。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社f,.大多是蕞尔小邦.人口不过一两万。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稚典。

    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因此.地少人多的古希腊人往往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向海外殖民扩张。

  2.早期的城邦政治

  (1)古希腊的城邦和公民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

   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出生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本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 )贵族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除贵族制和民主制外,希腊城邦还存在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公元前8一前7世纪时,各邦贵族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形成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它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3) 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激化

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苦不堪言,许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

    【选修1】贵族政治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任职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但贵族政治毕竟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利参与政府的运作。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3.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

  (1)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的梭伦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选修1】梭伦(约前638一前559)出身贵族家庭,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公元前594年,梭伦临危受命.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梭伦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梭伦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选修1】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梭伦还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第二.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民因此成

为司法的主人。

    【选修1】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他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十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即民众法庭)。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改革内容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选修1】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达到300l麦斗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到200麦斗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为第四等级。

    此后,公民事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等级高的公民享受的权利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属于同一等级的公民享有均等的权利与义务.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在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尺度.贵族凭借高贵的血统世代享有政治特权。现在按财产划分等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棱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这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住平民领袖。他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

    梭伦改革动摇了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 克里斯提尼改革

【选修1】梭伦的改革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的愿望,雅典出现了许多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平原派”代表大地主集团,企图恢复贵族制;“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利益.支持并维护梭伦开创的民主制度;“山地派”要求重新分配土地,进行更激进的民主改革。

 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对雅典国家制度实行民主改革。

【选修l】改革的措施有:第一,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第二,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第三,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第四,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第五,实行陶片放逐法。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终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4.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当政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1) 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五百人议事会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议事会成员经抽档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下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 民众法庭

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公证。

 雅典人民主权的特征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所有公职人员均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直接对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各机构内部同样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5.雅典民主制的意义和局限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局限:雅典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利。雅典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二、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家

 1.智者学派及其人文精神

  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占代西力人的精神觉醒。

  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智者就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专职教

师。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前1481一约前411)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想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同时代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苏格拉底(前459-一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柏拉图留传下来的。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选修4】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富裕的家境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是最理解苏格拉底思想、学术修养最深厚的学生。

 公元前399年,由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和时民主政权感到失望,柏拉图离开雅典,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他广泛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与各地学者商讨学术问题这为柏拉图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知识基础.

他曾三次到叙拉古(叙拉古是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建立的殖民城邦国家),企图把那里的统治者培养成哲学家,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但都失败了。

(2) 雅典学园

【选修4】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学园建成后,吸引了希腊各地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人是贵族子弟,他们希望在柏拉图门下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

柏拉图的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奉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在阿卡德米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正是由于柏拉图重视自然科学,所以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其中的亚里士多德是彪炳人类科学史和思想史的伟大学者。

(3)理念论和《理想国》

【选修4】在哲学上,柏扯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他认为,人类虽然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各种具体事物,但这些事物处于不断衰败的变化中。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称这种东西为“理念”.

由于对现实政治不满,柏拉图不断探究、设计理想社会,创作了《理想国》,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理想国》是拍拉图重要的时话体著作,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居民分成三部分:统治者、军人和平民这三类人有不同的职责,如果他们各自恪尽职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否则国家就变得不又并趋向毁灭。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4.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1)师从柏拉图

【选修4】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出生在希腊北部小城斯塔吉拉,其父是马其顿王室御医。17岁时,亚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非常引人注目。他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在当时所知的几平所有学科内,他都有超人的见识。柏拉图说.他的学因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目的身体。

(2) 吕克昂学园

【选修4】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邀请亚里士多德做儿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他和学生一起在林阴道上散步.讨论抽象的哲学问题,显得逍遥自在,所以有“逍遥学派”之称。

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人要时亚所山大的老师进行报复,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

(3) 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选修4】亚里士多德对自己的老师怀有高度的敏意.但是绝不盲从.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对象。他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物体都由彤式和物质组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分析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研究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道”理论,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理性为准绳。

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著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三、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 从共和国到帝国

 (1)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一前27)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 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5}

为扩大领土,罗马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共和国末期.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披废弃.罗马从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元首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古罗马通过对外扩张.发展到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2.古罗马的法律体系

古罗马在法律方面有突出的建树,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历史影响深远。

(1)《十二铜表法》

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力。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它明确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的缩纂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

 (2)杳士丁尼法典

继《十二铜表法》之后,罗马叉根据不同时期的立法需要陆续制定了许多法律,对维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帝国时期,罗马法又增加了许多内容,以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公元3世纪以后,帝国统治者着手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了严肃的罗马法体系。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编纂帝国法律大全.将所颁布的四部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开拓

  1.新航路的开辟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4一15世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告诉人们,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欧洲人相信这种说法.渴望到东方得到这些贵重商品。

    来自亚洲的许多商品是欧洲不能生产或无法与之竞争的,对东方的丝绸、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以及糖和香料需求量很大。在欧洲对东方的转口贸易中.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获取高额利润,使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探险活动.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

要推动力。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海船上普遍使用了由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可以保证航行中不迷失方向。这时绘制的地图已有了便于确定方位的经度和纬度,提供了全新的世界嘶面。到15世纪,欧洲人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先进.能够造出船体大、航速高的多桅帆船。

   (2)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两班牙分别组织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约1450-一1500)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途中遇上了连续l 3天的风暴,大风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一直见不到陆地。当风变小返回时.他们发现不觉中已过了大海角.这里就是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迪亚士将大海角命名为风暴角,后葡萄牙国王将其改名为好望角。

    1497---1498年,达·伽马(约1469—1524)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当达·伽马船队返回葡萄牙时所贩的香料获利巨大。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约1451---1506)相信地圆说,计划从欧洲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抵达美洲。哥伦布自己始终认为是抵达了印度,并把当地人称做“印第安人”(印度人)。在以后的8一10年间,他又三次西航,到达美洲的许多地方。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到达美洲不久,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来到美洲,指出这是一块新

大陆。后来.这块大陆以其名字命名,即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519年,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葡萄牙贵族麦哲伦(约l480一~80—1521)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3)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从彼此隔绝、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不仅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也将欧洲的产品运往各地销售。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美洲的人口锐减,大量的白银流入欧洲。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在亚洲.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扩大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以赤裸裸的暴力在国际舞台上逞强达百年之久。继起的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活动虽带有商业资本的印记.但凭借的依然是野蛮残酷的暴行.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之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在东西两个半球的殖民掠夺活动。

  16世纪初,葡萄牙先后在非洲和亚洲沿海建立了许多据点.控制通往东西方的交通咽喉及商路,凭借着武力垄断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达一个世纪之久。

    西班牙在中美洲、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殖民者残酷地屠杀印第安人.掠夺大量的金银矿藏。

   (2) 荷兰殖民扩张

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围家.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荷兰的造船业和运输业,它拥有的商船达l万多艘,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17世纪上半叶,荷兰逐步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大型商业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在亚洲.他们成立了资本雄厚的东印度公司.取代葡萄牙人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曾一度侵占中国的台湾。在美洲,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今美国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3)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参与海外贸易、从事海盗劫掠,以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为了夺取贸易优势和更多的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

   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同最终打败法国。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17世纪初,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印度出产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纵品贸易。在北美殖民地,英国商人建立奴隶制种植园,攫取了巨额财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还独占了从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整个东方的贸易及殖民活动。

    欧洲的扩张从开始起就建立在强迫劳动和奴隶制之上。由于美洲当地人口急剧减少,殖民者很快转向从非洲进口奴隶。到18世纪,美洲的非洲奴隶中有3/4是由英国人贩运过去的。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东西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同的黄金和象牙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荣、丝等商品。三角贸易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各洲的商业以及英国的工业同国外市场全部联系起来。

    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同带来了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同时,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然而,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

    在早期殖民扩张中,西欧殖民者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以抢掠、欺诈等卑劣手段在世界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在北美,殖民者不仅抢夺了大量财富.还对印第安人进行屠杀和奴役(或让他们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丧生)。在罪恶的黑奴贸易中,殖民者获得大量的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在西方殖民扩张的活动中,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近代思想的兴起

  1.文艺复兴

  (l) 文艺蔓兴的背景和实质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而当时的教会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的幸福。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

    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这场运动被称做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 意大科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1313—1375),佛罗伦萨人,创作了许多优秀小说和诗歌,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

    《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它以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是文艺复兴艺坛三杰。

达.芬奇(1452—1519)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他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米开朗琪罗(1475—1564)的创作专注人体,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1483—1520)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宁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拉斐尔被称为“画圣”,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3) 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时,西欧大陆的文艺复兴之风吹到了英国,造就了一位卓越的戏剧家——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莎士比亚(1564—1616)。他在《哈姆雷特》中精心塑造了男主人公哈姆雷特,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2.宗教改革

(1)中世纪以来的天主教会

【选修1】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的东部和西部地区。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

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政封建统治巨太的国际中心。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部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天主教会将反对它的人斥为“异端”,并建立了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2)  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批评天主教会掠夺财富、禁钢精神和奢侈腐败,要求改革教会的呼声日趋强烈。

【选修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掠取了大量的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地区向教民大量兜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财的欺骗行径激怒了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他在当地教堂门前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指出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从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选修1】路德认为教皇无权赦免罪行,只有上帝才有救免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选修1】路德宣称,人之得救,完全在于人对上帝的信仰。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因信称义”的思想。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展开,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选修1】《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消息很快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建的风潮,路德在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领主的支持下,同罗马教会展开斗争。教皇宣布他的学说为“异端”,开除他的教籍。路德将教皇训令当众焚毁.表示与教皇的决裂。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为了方便德意志人阅读《圣经》,他将其译成德文。路德翻译的《圣经》广为流传.也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礼拜仪式使用德文,一切仪式从简,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建立起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的“廉价教会”。改革后的宗教称为“新教”。由于新教大体按路德的主张进行改革.又称为“路德教”。       (3) 达尔文宗教改革

加尔文(1509-一1564)出生于法国.因宣传马丁·路德的主张遭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被迫流亡国外。

1536年他发表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敦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基督教原理》是加尔文毕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内瓦从事宗教政治活动的总结.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选修1】1541年后,加尔文领导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加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话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加尔文和路德一样.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但他比路德更激进,他主张的先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加尔文在日内瓦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建立了新的教会组织,使日内瓦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新教会教职由选举产生,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日内瓦也由此转变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城市。

【选修1】加尔文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觅由信徒选举产生。他还制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不许唱歌、跳舞、赌博、吵架,要求人们过节俭的生活。

加尔文不仅严格控制市民的生活,而且也积极迫害“异端”,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塞尔维特就因为不同意加尔文的观点被处以火刑。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很快便传播到欧洲的许多地区。

  (4)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选修l】16世纪初,英国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英王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时天主教会的情绪,借欧洲大陆发生宗教改革之机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亨利八世之妻凯瑟琳是西班牙公主,年逾40没有生子.亨利八世决定离婚再娶。按照当时教会规定,此事须经罗马教皇批准。教皇拒不批准亨利八世离婚、再娶,亨利八世遂决定与罗马教皇决裂。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隶》,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同时还宣布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艾和仪式。亨利八世还下令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宣誓效忠国王。并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

  改革后的英国民族教会称英国国教会。英国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

  (5) 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欧洲宗教改革者,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发人深省的一页。

   【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乏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之后,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新救包括有路德宗教会、加尔文宗教会、英国国教会等

  3.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

  (1)  阿奎那的“君权抻授”

【选修2】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由于教主权威的作用,人们相信君权来自神权,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教权高于王权。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是中世纪著名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征“君权神圣”说他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的权威。阿奎那认为,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如蜜蜂也只有一个王。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采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2) 资产阶级与专制主义的斗争

【选修2】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后期.各地处于混乱和割据的状态。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斗争,社会矛盾尖锐。西欧出现了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詹姆斯一世继承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他为了稳固专制统治,明确提出了“君权神授”说,极力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他曾发表论证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的文章,大肆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1理1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除上帝之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必须对国王敬若神明,绝对服从。他甚至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詹姆斯一世将“君权神授”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3)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选修2】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民主思想一直受到压制。自17世纪起,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世纪末,荷兰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成立了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的自由是富人特权阶级的自由,普通人并不能自由发表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在荷兰犹太教家庭的思想家斯宾诺莎(1632-1677)。从自身经历中痛切地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他主张:“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又从天赋人权出发痛斥对思想和言论的压制。他说:“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斯宾诺莎在宣传思想自由的同时,还强调人在行动上要守法。他还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可见,在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中,包含着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的色彩,他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斯宾诺莎认为:“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