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丁凤兰:如何上好讨论课
王秀兰:历史课程必须关
黄敏兰:“趣说”历史有
最新热门    
 
郑华兰:《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3:13  来源:郑华兰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历史课程网素质教育报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153208/archives/2008/872726.shtml
 

2007年江苏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江苏  郑华兰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简要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影片、图片、材料、辩论等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提供网站课外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导入新课,板书“新文化运动”以及“新”)

讲授新课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板书:怎样“新”?) [自主学习]

放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短篇,结合预习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出示人物图:你能辨认出他们吗?(生: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

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鲁迅;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的陈独秀;谦逊温和,一生获有35个博士学位,有“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之称的胡适。

3、活动基地

思考北大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4、指导思想(强调我们学习的这一节是前期新文化运动)

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他到底新在何处?(板书:“新”在哪?)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20世纪初的中国最需要什么?”]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出示:

镜头一:《民国时期的留辫子者》(Q字辫)《畸形的三寸金莲》(图)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图)

引导学生诊断中国国民的病根?(思想病根:皇权思想、奴性、愚昧无知、封建迷信等。)

(图)而这时袁世凯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想干吗?(当皇帝)

两者势不两立,直接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为改造国民思想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而关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讲授突出三位人物及其代表作。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陈独秀是扛旗者,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民主DEMORACY,陈独秀称他为“德先生”,科学SCIENCE,陈独秀称他为“赛先生”。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已经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而普通的中国民众却仍然受到旧思想、旧道德的牢牢束缚。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通过1917年,上海报载了“陈烈女殉夫”的事例,让学生自己体会得出什么是旧道德,而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道德是什么。并通过材料概括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材料: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过渡)如果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扛大旗的,那么谁又能来担任护旗手呢?(胡适,学生可能有其他说法,以图片作为引导)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和陈独秀作品名称及其主张内容由学生看书完成填空。

②为什么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如此重要?给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文言文与翻译成的白话文对比让学生体会。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而且是一场文学革命。

材料: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白话文: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善良的人不会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聪明人不炫耀自己的渊博,炫耀自己渊博的人算不上聪明人。

(过渡)有了扛旗者,又有了护旗者,那么谁又是冲锋陷阵者呢?(鲁迅)

③学生齐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老师点拨: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的战斗檄文,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④让学生举例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写出的一系列反封建的小说。(《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著名小说)

(过渡)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陈独秀、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还有一位知名北大教授,他的地位与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我们刚刚介绍的这几位,他就是——李大钊。课后预习第三课同学们给他也定定位。

探究二的总结:考考大家的短时记忆力,当场回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实现民主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探究三: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板书:我看“新”)

提供大家两种观点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观点二:新文化运动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你认为呢?(分两种观点讨论,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本课难点,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能对之前学习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结合课本和有关资料,老师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评价新文化运动,供大家参考。

 [追踪探究]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个口号对不对? 为什么?我们可以尝试追踪探究,点击新闻。

新闻点击:(图)2007年祭孔大典现场直播

(图)前一段时间,经过三个多月四万多网民网络投票,选出了五句《论语》中的句子作为08年北京奥运会迎宾语,宣传儒家思想。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我们一齐高声朗读并体会)

当时袁世凯进行“祭孔”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这是一项反动的行动。今年全国也在搞祭孔行动,却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并大力宣扬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反差呢?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的反差激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 

过渡:92年前,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没有)那么灿若群星的新文化人物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板书:“新”启示)

[拓展提升:你说我说] “继承新文化传统,学习新文化时期杰出人物”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应该学习先辈的什么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发扬新文化运动主将的精神?

教师点拨: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应尊重科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小结]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新文化运动,体会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感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敬仰伟人,不仅因为他们斐然的成就,显著的攻击,更因为他们有着高贵的品质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共同来体会这种光芒和力量。(学生齐读:“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史海指南] 让我们去亲近那些真正的名人吧!

教师提供参考网络地址:

①国家文化网:http:‖www.nationculture.com

②历史在线:http:‖www.history.com.cn

③超星图书馆:http:‖www.ssreader.com

(设计意图)作为课外延伸的“史海指南”是为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开列的书目、网站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累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料、拓展历史认知的广度和深度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素质教育报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153208/archives/2008/872726.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