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老任:教学创新中的旧痕
葛明:提剑跨骑,再战江
张逸红:提倡乡土关怀,
刘向荣等:提高历史学习
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
最新热门    
 
老任:提问的时机和对问题的把握

时间:2009-10-18 17:03:34  来源:老任
 

老任:提问的时机和对问题的把握


《历史教学》2007年第12期


 《历史教学》编辑部,天津300051 

 

实施新课程后,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了动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各种观摩课中,教师提问的频率很高。一堂课提两个问题是少的,有些课在40分钟内能提5个问题。提问是动员学生思考的好办法,过去也用。不过那时局限于“一纲一本”,结论还要回归教材。现在应有所不同。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提问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果仅仅是为了连贯教学,提问就没什么意义。对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其次是要掌控问题的方向。一般来说,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必然体现在这两方面。缺乏经验的教师不是提问太早,就是对学生的回答肯定或否定都过于草率。在初中教学中,此类问题暴露比较明显。


以一位仅有两年教龄的教师讲授“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为例。开课,她放映现代我国禁毒的录像,而后转入本课,没有几句话就提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学生回答:“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教师:“对。”显然,这个提问太早。即使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了课文,也不应过早提问。学生进入新课有个“预热”过程。至少在开课的5分钟内,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带入那个历史时代,进入那时的场景中去,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提问就显得唐突。提问应把握在“水到渠成”之时。这位教师掌控问题的方向也考虑不足,走私鸦片的目的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战争的目的。战争因走私鸦片引起,英国政府怂恿鸦片走私,是因为从中得到了经济利益,还没有想到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借口保护商业利益发动战争,才制定了打开中国大门的目标。这在史料中早已得到充分的证明。


接下来,讲完《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教师又提出“师夷长技能否制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内部改革来不及,先从军事入手。”有的说:“不可以。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钱不够,没有经济来源。”“不能。清朝太腐败,顽固派坚持闭关锁国。”这样的问题必须在学生了解了足够的史实后才能回答,刚学了“鸦片战争”怎么可能解释这样的问题?而且,我们不能鼓励学生凭想象回答历史问题,要在初中阶段就渗透历史是要讲证据的意识。


另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是“探险者的梦想”。他以2004年10月11日,美国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委内瑞拉烧毁殖民探险者形象,导入新航路开辟,非常有创意。但是,也是没讲什么就提出问题:“假如你作为当时的西方人,到哪里去寻找财富?”等待的回答是“东方”。然后教师就解释造船、航海技术、地理学等条件。这个提问实在没有意义。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西方人为什么向往东方。西方人为什么需要香料、茶叶?需要教师解释;为什么相信东方有黄金?也需要教师讲解。你说完这些,不用提问,学生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倒过来,他还没弄明白,你就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回答就把问题滑过去了,结果是囫囵吞枣。


讲完条件后,这位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航海路线图”。这个问题掌控的方向不符合该课的中心。我们应该让学生想象和体验新航路开辟的冒险和勇敢精神。那时的船都是木帆船,二十几个水手驾驭的船,在茫茫大海中目标未卜的航行,所带淡水和食物越来越少,人的恐惧心理可想而知。学生是乐于想象的。而且,近年来欧洲有几次模仿新航路开辟的纪念活动,引入课堂不是很生动地再现吗?而“设计航海路线图”就没什么根据了,只能照课本描一遍。除了记忆几个路线图就没什么其他意义了。


一位边远地区的教师以“全民族抗战”开设公开课。这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很好,得到各地旁听者的一致好评。但提问也存在问题。她用前几年影视明星赵薇穿日本军旗的服装为噱头开课,说到引起网民的公愤,然后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回答:“因为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教师肯定,然后引入卢沟桥事变,展示日本侵华资料。这位教师也是没有掌控好问题的方向。用这件事导入新课不是不可以,但教师必须把握问题的落点。赵薇是因为缺乏历史知识(没学好历史)而出丑,可以此转入新课;网民的反应说明:历史上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阴影仍存在于当代青年的心中,也可就此回忆历史,进入新课。但不能肯定学生幼稚的回答。这是一个低级错误。确实发生过。


【作者简介】任世江,男,1950年生,天津人,天津古籍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历史教学》杂志主编,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 []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 2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2007年12月24日][265]

简介:无
内容:
[]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 1 [任世江][2007年11月6日][628]简介:无内容: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 1 《历史教学》编辑部,天津300051从一道试题说起 2007年高考重庆卷文科综合卷第18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C.主持了中共“一大”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答案:B《文学改良刍……  


2. [教材理论] 本网:任世江主编部分作品 [本网][2007年11月7日][137]

简介:无
内容:
 1. []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 1 [任世江][2007年11月6日][46]简介:无内容: 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细节 1 《历史教学》编辑部,天津300051从一道试题说起 2007年高考重庆卷文科综合卷第18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C.主持了中共“一大”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答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