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杜苇:代议制民主政体教
邹樱:欧美资产阶级代议
从等级制到代议制
《代歌》、《代记》和北
新课标必修1第七单元《
必修1第七单元  欧美资
最新热门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4:22  来源:洪潜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学设计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78/index.shtml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洪潜    邮编:325000

 

 

一、设计思想

1、新教材观: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本课采用“材料学习法”(通过史料、漫画)、“角色扮演”、“课堂民主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文明史观:本课是西方政治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文明进程,认识政治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体会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

1、[内容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本专题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节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的形成,再现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于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重大事件,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创造熟悉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谈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权利法案》等文献的具体内容,从而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名词的内涵;结合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去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以及英国议会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从而加深学生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方法与过程]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切入点,去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实现在知识的迁移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

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五、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理解英国式代议制度的特点。

难点:本课涉及到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2005年,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伊丽莎白女王为胡锦涛主席举行了欢迎宴会。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我们先“一看英国政治”,谈谈你对英国王室的印象。

(把陌生的历史与亲近的生活结合起来,构造一个熟悉的情境。)

学生自由发言。

师: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教师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引导学生看书,连线

【连线】

查里一世            就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            送上断头台

查里二世            信奉新教

威廉三世            恢复天主教

詹姆士二世          远走法国

(引导学生看书,通过连线弄清楚人物的活动,再由教师简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使学生了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认识到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师:通过“光荣革命”上台的威廉和玛丽与革命期间的查理一世相比,其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生:威廉和玛丽的权力变小了。因为政权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国王的权力已大大缩小了。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作为新旧两个国王一个是世袭的,而另外一个是

英国资产阶级邀请的,所以在新一轮的权力较量中,议会日益占据了上风。君主

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了。)

 

 

二、《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史料解析

《权利法案》的内容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立法权或停止法律的权利)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和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财权或税收权)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司法权)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军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选举权)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言论自由)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集会的权利)————《权利法案》

师:《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

权利?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生: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权。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权利。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通过阅读具体的材料,充分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得出结论:国王逐渐失去了立法权、财权、司法权、军权等权力。加强解读史料的能力。)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看漫画:布莱尔的一天

(1)请问:布莱尔要想当英国首相,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回答:

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是席位。再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

(2)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向女王陛下请安吗?

女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而且首相名义上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3)猜猜看为什么是由他来发表讲话呢?

内阁首相布莱尔是由下议院多数党选举产生,他就是政府首脑

(4)布莱尔在会议上演讲,要求英国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a、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b、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英国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赞同。这是行使行政权的内阁集体作出的结果。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5)如果国会不再信任他,首相大人该怎么办?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用漫画布莱尔的一天设置情景,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再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责任内阁制。同时为下一个问题服务。)

 

总结: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重要机构

【角色扮演】

师:作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内阁和国王,他们的首领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请同学们推荐三位同学分别担当此任,给5分钟的准备。1、2组同学选出议长、3、4、组同学选出首相、5、6组同学选出英王。同时1---6各大组的同学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的后援团。

教师问:议长——介绍议会的人员构成,议会的权限是什么?

        首相——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那些权利?

        国王——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那些权利?

【动手动脑画示意图】

7、8组同学选派一个代表画出英国议会、内阁与首相的关系

5分钟之后请三位同学上台阐述、一位同学画出示意图)

请一学生来讲述。

议长:

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产生,政府必须对我们议会负责,否则,我们会利用我们能掌握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让首相日子难过。

首相:

我之所以当选成为首相,是因为我领导的政党在议会下院竞选中成为多数党。我当前的首要工作是提出内阁成员名单,选送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新内阁组成后,主要对议会负责,

国王:

我之所以成为国王,是因为我父亲是国王,他逝世后我继承了王位。我的权力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首相入选,内阁组成要我批准,但这只是走过场,非批准不可,我必须游离于党派之外,无权利废除任何法律。尽管我的权力不大,但地位很高,在对外交往中我代表英国,我是英国国家的象征,是维系英国联邦的纽带。

示意图略:

(不要求回答完全,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构组成情况,再通过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图示概括的能力。教师则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四、英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比较分析】 “二看英国政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对此,我们不妨先明朝的" w:st="on">和明朝的君主制进行一下比较。

(展示空白表格,与学生边讨论边梳理完成)

 

 

明朝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明朝皇帝

 英国国王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的首脑是谁

明朝皇帝

 内阁首相

政府首脑如何产生

世袭

议会选举的多数党领袖

内阁的作用

王权的辅政机构

无独立的行政权

对议会负责

掌握行政权

【概括归纳】

1、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转移到内

阁和首相手中)

(通过比较分析,再进行概括归纳,引导学生探讨英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认识到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本质不同,它是历史的一种进步飞跃,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政治。)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看英国政治”

师:既然英王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且每年王室还要消耗大量金钱,时不时还有丑闻发生,请问它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英国的政治体制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什么启迪吗?

生1:进行政治文明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无视国情是行不通的。象英国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保留下来,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必须立足国情,并在政治文明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

生2:不能只强调国情,无视历史进步的趋势和规律。民主优于专制,法治优于人治,这是不争的事实,发展中国家要创造条件跟上历史的潮流。

生3:对照英国议会的议员选举,我们国家人大代表的选举,选民们对候选人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参加投票选举的兴趣不高,这些状况有待改善。

生4: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文明的建设。

(这里要求自由讨论,自主探索,不设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方面来回答,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人类社会发展有多样性;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作业

通过上网查资料,以“英君主制的去留”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  1、四人一组,实行组合作学习。每人至少要搜集一篇相关的文章,然后经过

充分讨论,确立每组的观点和论据。最后,由一人形成文章。

     2、杜绝简单抄袭

     3、短文上交时,包括上交一份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

(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培养其历史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英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夺权)-----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背景

2、《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典型的君主立宪制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抛下的三条线索是三看英国,一看英国,谈感性认识,并了君主立宪体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以及君主立宪制下的机构组成。二看英国,比较、概括其体制有何特点。三看英国,讨论其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启迪。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实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和升华。

有位教育家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在十年后仍对学生产生作用。”就本节课来说,对学生的终生成长产生长远影响的教育资源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定位:通过学习英国的新体制,体会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分享这一过程积累的宝贵财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从最后学生的讨论发言看,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再过十年以后,学生或许已经模糊了本节课的某些知识点,但他们仍能记得自己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进行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认清民主、法制的历史潮流,必须立足国情,并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就得到了根本的实现。

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因此在时间上有些仓促,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还是不够广。

所以如何更好地整合教材,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动起来,而不只是作为课堂的看客、陪衬,确实值得探讨。

八、参考资料:

《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历史教学》2006  向刘杰(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英国议会》     刘建飞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学教学方法》美 Kenneth D Moore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