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佚名:学生心中的邹樱老
邹樱:人民版历史教科书
邹樱:基于专题的高中历
许樱:“万千气象的宋代
greater:欧洲的联合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
重新审视中西比较史:《
域外博览欧美博物馆参观
最新热门    
 
邹樱: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

时间:2009-10-18 17:04:52  来源:邹樱
 

 

邹樱: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广东实验中学

 

 

一、单元教学提示

(一)、内容提示

1.  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近代欧美各国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的分析,了解各国政体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同时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形成的过程,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 主题剖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建立。

代议制度(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system),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议会由民选产生,定期改选,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决定国家的方针大计。立法的执行者是行政机构,或为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或为共和制下的政府。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目标提示

(1)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1787年宪法   联邦制   美国总统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2)再认再现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过程,理解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等,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理解相关政治制度的特点。

(4)比较近代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的政治制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其本质。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在了解资产阶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感知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特点,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6)探究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多样化特点产生的原因,学会尊重和理解各国历史和文化,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必要性。

(三)、教学建议与提示

(1)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理解和统观本单元,理解每个国家在每个历史时期所走的政治道路都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选择。

政治制度是人类为了有效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一系列取得权力、分享权力、运用权力和限制权力的规则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政治制度是与本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结构形式、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行为活动原则,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压力集团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既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国家机器的原则。政治制度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也对其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民主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随着这种发展和演变,人类社会自身的组织管理变得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文明。

  (2)本单元政治概念较多,应注意区别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单一制和联邦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从概念入手,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理解和分析。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时政紧密相联,如果把有关时政的内容引入课堂,则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同时有意识地引用英文资料,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

(4)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既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从个性看到的是各国不同的国情,从共性看到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自主探究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发展的特点。

(5)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探究方法的示范,并布置学生做一些具有拓展意义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合作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

二、课时设计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要概念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等。

2.           结合历史材料分析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3.           初步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发展性等特点。

4.           分析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选择君主立宪制度的原因,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

度的形成与其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5.           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教学方式]

1.           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循着“议会的历史演变”的思路对课本上述内容进行整合。

议会的历史演变

教材资料

议会制的雏形:中世纪对王权有一定限制的封建议会(13—17世纪初)

英国早期议会会场(图片)   英国的宪政传统(楷体字内容)

国王与议会冲突日趋激烈: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议会数次被解散(17世纪初)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霍布斯的思想(楷体字内容)

议会与国王的反复斗争(1640—1688年)

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洛克的思想(楷体字内容)   现代政党制度的起源(楷体字内容)

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

《权利法案》

王权的衰落  议会权力的增长

内阁制的形成

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从“国王的议会”到“议会的国王”

詹姆士一世      玛丽和威廉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要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比如本课中关于内阁制的形成一段楷体字和正文内容,只有助于学生认识什么是责任内阁制,这是政治课会强调的内容,而并不能让学生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如何体现议会权力上升的历史进程,所以这段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缩略和替换;另外课本P141“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图也不能对“议会的国王”做说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的时间是1555—1603年,如果教师用今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图片做替代,相信效果会更好。

 

 

2.           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教师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不同时期国王的图片说

明国王逐渐的“统而不治”;用“Parliament”(议会)一词的由来说明议会的特点;补充《大宪章》、《权利法案》等原始材料的摘录内容,说明议会制度的不断发展;通过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认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不断成熟并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最终确立。补充部分时政资料,如英国2004年9月关于猎狐禁令的通过引发的各方争议的报道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通过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等。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感悟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3.           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分别选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民主政治的原因,

归纳出其中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前提,推导出近代英国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原因,并用课本提供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4.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详见[教学构思])

5.   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上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1)为什么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为什么古代雅典选择民主政治?  作业无需学生用翔实严密的论据进行论证,主要用课本引用的史实作为论据,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关键是学会归纳和演绎这种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上的选择。作业可以通过展览、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作业可视为整个单元教学前的学习调查,教师可以利用其相关信息加强对本单元各课某些具体环节的设计。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预期效果

1.概念剖析: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情景创设:①代议制度的英文翻译是: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system;②在英国议会网上对议会这个单词的由来也有这样一段说法:Origin of the word Parliament   Did you know ? … that the word ‘Parliament’ comes from the French word ‘parler’, to speak or parley and the Latin word ‘parliamentum’ which was applied to the after dinner conversations held by monks in their cloisters.

问题设计:请根据上述资料,说说代议制度的特点?

资料引入:代议制度的概念、早期英国议会的图片、美国布什,英国女王与布莱尔的相片

再次说明:代议制度的概念

利用已有的英文知识分析后可得出代议制的几个特点:①要选代表;② 代表要在议会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做决定。

通过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概念的剖析,从宏观上把握本专题的核心思想,加深认识。

在单元学习前对该单元的专题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对该专题的整体把握。

而且从词汇的起源本身分析其内涵也是分析历史的一种方法。

 

2.从英国议会的演变看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资料引入:①《大宪章》的部分内容;②詹姆士一世1609年对英国国会的致辞:“国王应被称为神,因为他们在大地上行使与 神相似的权力……他们造成或废除臣民,有权使人高升或被推翻,生或死,对所有臣民 和在所有案件中作出判决,仅对上帝而不对任何人负责。”③《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

问题设计:三段材料都涉及到了国王的权力,各有何不同?

结论:《权利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可分组分别分析三段历史材料,并得出结论:国王的权力从一度受到限制(但是议会还是在国王的控制下),到国王完全凌驾于议会之上,再到国王的权力受法律的限制,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最终形成君主立宪制。

 

理解英国是“议会之母”的原因,理解英国选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历史背景,同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3.再现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确立的过程

情景创设:展示三幅英国国王图片:詹姆士一世、威廉和玛丽、伊丽莎白二世  

设问:詹姆士一世宣称“君权神授”,威廉和玛丽甘于受《权利法案》的制约,再到今天伊丽莎白二世的“统而不治”,为什么英国的国王会放弃专制王权呢,只享受名义上的元首之尊呢?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在课本中找到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虽然曾经一度建立共和制,封建王朝复辟,但最终通过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复杂性、曲折性。了解政党政治的雏形。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行政权的掌握由国王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

情景创设:《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但是国王的权利并未一下子消失,比如他还掌握了一定的行政权。

资料引入:时政资料: 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

设问:今天英国的国王可以改变议会的决议吗?布莱尔和下议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则材料说明行政权是掌握在谁的手中的?

引入资料: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展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分析时政资料,得出结论:今天的英国国王不可能改变议会决议。布莱尔是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要对议会负责。这就是责任内阁制。

懂得通过时政资料认识历史,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

5.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制改革

情景创设:英国选举制度不断发展的材料(见背景资料)

设问:请绘制英国选举制发展的图表,并分析此图示反映了了什么问题?结合课本内容说说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结果。

    绘制图表,并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民主权利的过程。而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使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认识民主政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而进行的调整。

6. 总结

   设问:英国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英国民主政治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及阅读本课文可以得出结论

再一次明确教学目标

7. 探究近代英国选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原因

   设问:请你结合自己对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古代雅典选择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解,谈谈你对近代英国选择这种君主立宪制度原因的认识。

   可在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分组合作完成。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也可通过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自己的认识。

对课本学习的延伸,通过课外学习加深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认识其他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8. 探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的意义

   设问: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请你查找相关资料,从对其国内意义和世界意义两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专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而进行的教学尝试。新课标的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以专题方式进行编排,反映了新史学所持有的跨学科研究、总体史研究的观点等, 这种方式将更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较完整的历史形象与历史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把握住了这一特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类似专题的回顾(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或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概念(专题)剖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具体个案分析(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以观点性认识统帅整个单元的教学。期望学生从中感悟到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国情不同对各时期各国的政治选择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同时,由于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1课,设计者期望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共性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以此进行以后2课的自主探究。在本课的设计思路上,着重于课本中的探究——学生的拓展研究。将课本内容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多种情景和问题的创设,潜移默化地渗透历史认识的方法。同时设计可供学生选择进行拓展学习的作业,期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资料基础,用自己方式拓展信息资料,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信息意义,最终达到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背景资料】

     1、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就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而言,西方国家可划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相对的是民主共和制(简称共和制),共和制政体的主要特点在于国家元首要经过选举产生,并不得终身任职。在共和制中,又分为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

2. 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

就国家元首、议会和行政机构的相互关系来看,西方国家又可分为内阁制国家和总统制国家。在内阁制政体下,议会不仅是国家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国家权力中心。政府(内阁)是由占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在总统制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领导的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分立、相互制衡,是比较彻底的“三权分立"。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而不对国会负责。

3. 单一制和复合制

就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家的整体和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西方国家又可划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在国家内部划分为各级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有统一的宪法,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所有权力都由中央政府来行使,对外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服从统一的国家宪法和法律。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若干个地位平等的政治实体联合起来组成的一种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表现为联邦制形式。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联邦组成单位(如州、邦、省等)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联盟国家。它有一个联邦政府,对外是国际法主体,有一部在全联邦范围内有效的联邦宪法;各联邦成员单位有自己的政府,也有在自己地区范围内有效的宪法。联邦政府的权力和联邦成员政府的权力均由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各自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互不干涉。在联邦制国家没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概念。联邦政府负责全国的外交、军事、财政、立法等事务;各联邦成员政府在不违反联邦宪法的条件下制定本地区的宪法和法律,管辖本地区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项事务。“邦联制”也可视为一种复合制形式,它与“联邦制”的主要区别是:“邦联制”是主权在各邦;“联邦制”是主权在联邦。

4.英国议会被誉为“议会之母”的原因

英国在率先创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又率先创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宪政制度,这就是以议会为实质性部分的议会制。英国议会之为议会之母,理由有如下诸项。

① 历史最长。 若以1295年召集的“模范议会”为开端,那么,英国持续不断的议会实践至今已逾七百年。

 ② 推翻封建君主制的斗争极为充分、成功。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曾经有过较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和与之相伴随的封建君主制。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还在封建君主制下,英国议会就顽强地破土而出,并且一直坚忍不拔地约束王权,直至将王权坚决地置于议会扼制之下

③ 创建新型选举制度。英国自封建社会时期既已形成了一套议员选举制度,且一直沿用至19世纪前期。

④ 创建熔权制。 英国式熔权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政府成员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前座议员及其贵族院同党前座兼任;政府对平民院承担集体责任和大臣个人责任;政府安排议会的立法工作。

⑤创立多数党与反对党模式。 英国议会率先坦然地承认政党在议会内的存在,并且按各党握有的议席的多少来分派其宪政职能。获得平民院多数议席的政党即出面组阁,行使行政权,同时还获得组织平民院的立法工作和其它工作的特权。获得平民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即堂皇地成为领衔反对党

⑥ 探索现代议会的职责。现代,英国议会将下列各项视为自己的职责:立法、决定国家财政、推举政府、监督政府工作、审理公众的申诉、辩论国事、为选民办事、审理上诉案。实践表明,除了担任最高上诉法院外,议会之母所承担的各项职责符合现代社会对议会的期盼。故而,很多国家议会也将上述各项引为自己的职责。

⑦ 创立议会特权。

⑧ 探索议会专职化。

英国议会之为议会之母,并不是说它提供给我们的全都是成功经验,而是说它率先探索了代议制之路。它在探索时间上早于各国议会,内容上极为深刻,其经验或教训因而都有定型力量,可供我们或借鉴,或引以为戒。(摘编自:蒋劲松 著 《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和www.parliament.uk网站有关内容。)

5. 英国选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经过宪章运动的斗争,议会下院于1832年通过《改革法案》,改革了选举制度,调整了选区,削减了贵族在选举中的特权,扩大了中产阶级的参政权。但享有选举权的成年人仅从适龄人口的5%扩大到7%。1867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扩大到城市工人阶级的大部分,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使农村获得和城市同样的选举权,此时享有选举权的成年人比例分别为16.4%和28.5%,显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成年男性没有获得选举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21岁起,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1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

                  (摘编自http://www.e-cpcs.org/oldweb/wgyh_d2.asp?id=1089)

6. 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英国史研究专家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献可谓首屈一指。许多国家在迈出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时,在国家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英国的影响,有的国家甚至把英国奉为效法的模范。试看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内阁及内阁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文官及文官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政治法律原则,几乎无一不源于英国。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胡锦涛:“在中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说,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第2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6.           掌握重要概念美国联邦政府、1787年宪法等。

7.           理解美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联邦制、共和制和总统制的特点。

8.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历史背景,再一次认识到各国国情的不同对各国政治

道路选择的影响。

9.           体会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和复杂性。

10.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

1.  结合时政热点,以及与英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从身边的历史及在比较中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

由于美国和英国都是热点国家,学生通过平时的新闻对这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刚学习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教师从时政热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比较的方法更易让学生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 用演绎推论的方法,再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历史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各国政治制度产生的背景已经有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和阅读对独立战争也有所了解,基于此,教师再提供1787年宪法颁布前美国状况的相关材料,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1787年宪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课本对此部分的介绍仅限于课文前言,教师应该补充相关资料。毕竟,历史教育更重要是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这样更能对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做借鉴。

3. 尝试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之争,感悟民主进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美国历史距离学生可谓远矣,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历程,了解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同时进行认识上的迁移,体会今天中国民主政治的复杂性。

4.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材料绘制三权分立的示意图,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重要内容及特点的认识。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教师意图

1.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情境创设:美国大选:布什和克里的竞选大战

设问1:美国总统的诞生方式和英国首相相同吗?有怎样的不同?

设问2:美英两国选举方式的不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两国政府首脑的权力也不同,有何不同呢?

设问3:英国和美国的国家元首分别是谁?国家元首的产生办法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两国在政体上有何根本不同?

设问4:美国总统由美国各州选举人选举诞生。美国有参众两院,选举人与其在参众两院的人数相当,请问这说明了什么呢?

总结: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共和制、总统制和联邦制。

学生通过时政热点,认识到美国的总统诞生的方式和英国的不同,美国是由选民直接选出来的,而英国是由议会选出的。美国的总统向选民负责,具有独立的行政权,英国首相向议会负责。美国实行的是共和制总统制,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同时从选举人制度认识到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度,而英国是单一制。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带领学生认识总统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不同,从而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概貌有所了解。

2.1787年宪法诞生的历史背景

 

情境创设1:美国基本政治制度是通过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下来的, 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随后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度。

设问1:为何两国诞生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呢?请你说出你的推论。

设问2:请你尝试结合所学和课外知识,用具体的史实论证上述观念。

情境创设2:英国殖民时代美国一个州的情况

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3:独立后的美国状况

提供材料(见背景资料)

设问:美国独立了,获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其国内仍然矛盾重重,存在着哪些矛盾?这些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怎样来解决这一矛盾呢?

情境创设4:角色扮演联邦派和反联邦派

两组同学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①学生利用第1课时所学习的知识,用演绎方法推论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不同。并尝试结合所学和教师提供的历史材料用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美国议会总统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 它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分不开的,一是美利坚民族的开放性吸收了大量先进思想;二是较早出现并且比较进步的议会制度第三是当地盛行的地方自治……

 ② 通过了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启蒙运动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各国历史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② 结合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在课外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内仍然存在的尖锐斗争,再一次认识到任何新制度诞生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也了解联邦制在美国产生的特殊背景。

  让学生在比较和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历史。“历史背景”在课本中的表述甚少,但却是帮助学生认识美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故而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3. 分析《1787年宪法》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情境创设:分权与制衡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其中一个例证,当然,当时的分权与制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专制皇权。

设问1:请你回忆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看看权力是如何制衡的?

设问2:请看课本“三权分立”示意图,美国的“三权分立”中三权指的是哪三权?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情境创设:提供原始材料:孟德斯鸠的关于三权分立的论说

设问:孟德斯鸠言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总统制;②联邦制;③分权与制衡

    在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对比中,认识到美国三权分立的特点。

   通过绘制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再次认识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结合孟德斯鸠的理论认识到分权制衡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但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行动、实践,体现了美国人的政治天才。

 

 

  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美国三权分立的特点。

 

 

4.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情境创设: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见背景材料)

设问: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有何历史意义?其局限性在哪?

 

   在更广阔的背景材料中认识1787年宪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5. 华盛顿的政治贡献

   情境创设:华盛顿纪念碑图文

   设问:华盛顿对美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

  

   回顾华盛顿的重大贡献:美国独立、共和制、联邦制、宪政体制、总统制等

进一步总结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和时政热点紧密相关,本教学设计尝试让学生从时政热点中理解历史,同时又用课堂所学内容去认识时政,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尝试把角色扮演引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理解民主政治进程的复杂和曲折性。关于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课文中较少提及,但是本设计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期望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认识进一步认识1787年宪法制定的重要意义,同时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最后用“华盛顿的政治贡献”作为全课的小结,一方面是期望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认识美国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是期望学生们能够感悟华盛顿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其作为“精神路标”的力量,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借鉴。

【背景资料】

1. 什么是联邦?

联邦一词用法接近拉丁文原词“feodus”(条约)的意义,说明一种建立在忠诚(拉丁文feodus是fides即“忠诚”的同源词)基础上的关系。联邦共和国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种协约。依据这种协约,几个小邦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大的国家,并同意做这个国家的成员。所以,联邦共和国是几个社会连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还可以因其他新成员的加入而扩大。” “联邦共和国既由小共和国组成,在国内它便享有每个共和国良好政治的幸福;而在对外关系上,由于联合的力量,它具有大君主所有的优点。” 托克维尔认为,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才创立了联邦制度。因而“联邦既
象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象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

        ——范亚峰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808

2. 分权制衡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
  分权制衡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美国人照着食谱做布丁,把思想、理论转变
为行动、实践,体现了美国人的政治天才。

  分权制衡原则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是分权: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分权的目的在于制约,这就是第二层含义:以权力制约权力。其意在通过国家权力内部的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华盛顿认识到权力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掌管,则无蜕化为专制制度的危险。“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制约权力的观念和实践根源于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要“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72],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但是制约本身不是全部,分权制衡的精神在于平衡。“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司法审查制度是实现权力分立、制约、平衡的重大创造。华盛顿认为司法权是保障民众利益,对于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救济的重要武器,在宪政制度中起到唯一的平衡摆作用。由此,平衡乃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是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范亚峰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808

 

3. 独立宣言颁布后,1787年宪法颁布前的美国

早在1776年6月,即在《独立宣言》宣布之前,大陆会议即着手草拟组织中央政府的计划。第二年11月,由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例》送交各州批准。邦联是一种极为松散的国家组织形式。由于各州利益不尽一致,这个条例直到1781年才由全部十三州所接受。根据这个条例。这个新国家正式命名为“美利坚合众国”;邦联政府组成,代替了大陆会议。邦联政府只设有一个邦联国会,由各州派二至七名代表组成,国会作出决议时,每州只有一票表决权。邦联议会名义上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实际上如果没有得到九个州的同意(即当时三分之二以上州的同意),它无权宣战、缔结同盟、铸造货币和确定币值,不得借债、拨款和确定海陆军的数额,等等。各州保留的权力大,邦联政府能否发挥它的职能解决国家面对的问题,这是美国遇到一个首要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该大该小,成为此后一定时期内政治斗争的焦点。

独立战争结束以前,纸币严重贬值。战争结束以后,人民仍然深受货币贬值之苦。邦联政府无权直接向各州征税,国库空虚。各州资助邦联政府的款项,往往只不过上缴定额的十分之一。当时,美国所欠外债数达八百万美元,内债三千二百万美元。如果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就失掉了继续借债的信用。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受英国的排斥,除采取走私等办法外,很难同西印度群岛作有利可图的交易。美国商人于是转向太平洋方面,同夏威夷、中国和东印度群岛交往,牟取厚利。在这同时,廉价工业品又从英国涌入美国市场,1784年一年之内,英国输入美国的商品等于美国输入英国商品的五倍,贸易的不平衡,造成了美国金银通货的大量外流。财政经济的困难,是美国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又是当时社会动荡、阶级斗争激化的根源所在。

……1785年,邦联国会通过《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按单元出售,每单元六百四十英亩,每英亩售价一美元。1787年,国会又通过了《西北法令》,规定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将来可划为二至五个州,每当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到有六万男性公民的时候,那个地区即可成为一个州加入合众国。这些法令推动了向西部移民的运动,而土地的出卖又有助于解决邦联政府的财政困难。但由于出售土地的单位面积过大,许多劳动者无力购买。大量土地往往数达百万英亩都落到土地投机公司手里了。

1786年,货币短缺成了劳动人民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新英格兰,很多劳动人民负债。他们的产品卖不出钱,无钱偿还债务。他们被迫拍卖动产和不动产,土地只能卖到原价的约二分之一,牲畜只能卖到原价的约三分之一。他们还得缴纳沉重的苛捐杂税,面临着取消赎取抵押品的权利以及没收财产和被关押的危险。若干州内因此动乱不安,不断发生起义。1786年秋,马萨诸塞州的农民,在独立战争老战士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发动了强大的起义。在城市贫民的支持下,他们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包围法院,打断法院对债务农民的审判;打开监狱,释放无辜被囚的劳动人民。马萨诸塞的统治者动员了全州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在第二年镇压了这次起义。动乱不安使统治阶级惊恐不安,忧心忡忡。早在1786年华盛顿就在一封信里说:“每一州都充满了可燃之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社会安定下来,又是美国统治阶级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无论是资产阶级或是种植园主都已看到,邦联政府太脆弱,没有力量履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华盛顿曾说:“我们正迅速地临近无政府和混乱的边缘。”“上层建筑摇摇欲坠,……将把我们埋入它的废墟。”许多州的代表要求邦联国会召开制宪会议。国会同意这一要求,通知各州于1787年派出代表在费城举行会议,“其唯一的和明确的目的是修改邦联条例,……以保障联合的维系。”

——李纯武等编《简明世界通史》

     4.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

    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6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

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国会于1787年 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修改《邦联条例》。5月召开会议,出席的有12个州(罗得岛州除外)的55名代表,G.华盛顿任主席。主张废除《邦联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使这次会议成了全国制宪会议。出席会议的大都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代表,由于利益不同,大州与小州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

     5. 三权分立与美国政治体制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最典型的国家之一,所谓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衡的权力体制。

  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实行首先在美国,后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以佛州政府组织及功能来看,

  行政部门:

  州长、副州长、州务卿、主计长、财政厅长、农业厅长、教育厅长及总检察长为主。州长每四年改选,得连任一次。

  立法部门:

  参议院、众议院为立法机关。参议院为40席,参议员任期为4年一任,众议院为120席,众议员2年一任。

    司法部门:

  由最高法院(由州民选举7位法官组成,任期6年)、四个地方法院、20个巡回法院组成

     5. 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提出。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10月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1701年6月签署了《王位继承条例》。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君主立宪政体。洛克在已经存在的政治现实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他讲的立法权和执行权分别指国会和英王。因此,洛克所谓的分权,就是分掉代表封建贵族的国王特权,把立法权、司法权一项项夺过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分权理论在政治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制裁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他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他还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说明各种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指明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可通过相互的反对权相互钳制,立法机关的两部分都受行政权的约束,而行政权亦受立法权的约束,彼此协调前进。

 

第3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       掌握重要概念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12.       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法兰西共和制政体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

3.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中理解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原因。

a)       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教学方式]

1.       引导学生比较资产阶级不同的政体: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度

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在比较中进一步掌握19世纪70年代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时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在不同特点背后各国的不同国情和时代背景,认识到选择背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到不同的历史给各国发展的影响,从中再次体会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

     2. 本课是本专题最后一个课时,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专题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到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专题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

    3. 尝试解剖特殊历史时间(1871年)发生的系列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的影响。

    4.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详见[教学构思])

5. 既联系今天各国的政治状况认识过去的历史,也引导学生通过过去的历史认识今天各国政治的发展。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世界的发展,体会一个地球人的责任感。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教师意图

1.导入新课: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说到法国共和制政体建立的曲折性

 

情境创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诞生: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后,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后来,贝多芬把原来准备送给“他”的交响曲的题词改为“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1:贝多芬原本想把第三交响乐送给哪位英雄?为何他后来又改变了初衷?

设问2:拿破仑是封建君主吗?

学生通过对熟悉故事的重新识读,激活思维。对“旧故事”做新情境下的解读。

结合初中学习过的知识认识拿破仑的加冕只是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帝制派的斗争,其实在拿破仑之后,还有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复辟势力的斗争。

从一个侧面认识当时欧洲民众对共和的认识及法国民主进程的复杂性。

从大家熟悉和感兴趣的人和事入手,让学生对法国共和制政体建立的曲折和复杂有初步的认识。

2. 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的曲折历程

 

 

情境创设:法国概况(详见“背景资料”)

    设问:你从有关近现代法国的发展历程中读出了哪些信息?有哪些疑惑?

 

   学生讨论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今天对法国的认识再次对法国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有所认识。

    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民主进程中的“关键一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1875年宪法以共和派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取通过。

    设问:一票的优势说明了什么?一票的优势为法国此后的民主历程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背景材料认识到共和派和保皇派的斗争非常激烈。“一票”之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一面,从中认识偶然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今天的法国历史

4.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情境创设: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内容

   设问1:“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为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设问2: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区别共和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不同。区别美国的总统制度和法国总统制的不同。再次认识到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选择也不同。

再次懂得结合国情认识各国的政治发展。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今天法国的半总统制。

5.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情境创设1:同是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它和法国相比又有何不同呢?

设问1: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德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情境创设2:课本“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图

设问2:同是君主立宪制度,和英国的相比,德国的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的政治制度。

   通过比较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认识到君主在两国政治体制中地位的不同。从而再一次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6. 探讨德国和英国形成不同的君主立宪制的原因

   设问:为何德国和英国都保留了君主,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君主在两国的地位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请你谈谈在这背后的历史原因。

 

 

 

 

   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课本内容,根据本专题第一课时的示范,认识到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现实因素等各方面的不同,使两国选择的政治制度也出现了差异。

 

7. 探讨:1871年的德国和法国

设问:1871年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年代。为什么呢?

 

 

 

 

  学生绘制简单的图示,认识到1870年普法战争、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之间的关系。从中也认识到欧洲各国历史发展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同时促进学生对今天欧洲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的认识。

8.拓展研究:1875年的法国为何选择共和政体?

情境创设:我们分析了德国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也认识了在这个不同背后的历史背景。

设问:正如前面所述,法国在近代政治发展历程上是几经曲折,为何1875年的她选择了共和政体,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呢?(除了德国法西斯占领期间)

   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法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同时结合课本中所学习到的分析方法,加深对本专题规律性认识的体会

 既扩充学生的视野,又再一次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期望学生能够此前所学到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对德国和法国19世纪70年代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主探究,结合史实再次论证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同时通过对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比较,再次从知识上对本专题内容进行总结。所以,本课既是一堂新授课,同时也是一堂专题总结课。因为课时的限制,教师通过布置与本专题相关的作业:1875年法国选择共和政体的原因,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外,并对法国复杂历史进行再次的认识。

【背景资料】

 1. 法国概况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2. 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建立过程:

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的革命方式实现的。1789年大革命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历史。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共和制。

   3. 法国修宪频繁

自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始,200多年间,法国颁布了各类不同性质的宪法共11部(其间帝制、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政权交替出现达十多次),另有宪法修正案4个(也有学者统称上述制修宪为15部宪法),这在西方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绝无仅有。 1789年的法国仅有一些封建专制的典章制度,没有近代意义的宪法。1789年"三级会议"前,三个等级一致强烈要求制定宪法,以限制王权。1789年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陆续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法国宪法不仅数量多,而且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其内容,如有关政体、立法机关、国家元首、公民权利的规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法国宪法仍有其连续性,如许多国家机构的设置、司法制度等自拿破仑一世以来基本未变;宪法的某些原则,如主权在民、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选代议制、共和制等, 200年来已深入人心。因此,近代各国制宪时都不免要借鉴法国宪法。

3. 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半总统制总统

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半总统制总统地位和权力的不同: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独立掌握国家行政权,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总统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总统的权力来四个方面宪法授权、国会授权先例和最高法院裁决;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从法国政府体制的权力结构来看,法国总统的地位要比美国总统的地位高,因此法国的总统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西方国家政权结构中普遍实行三极分立的体制,在法国已演变一种家长(总统)式的三权分立体制,法国的政治制度也已演变为选举产生的君主制这个法国式的代议民主制度,总统的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4. 德国历史

公元前10世纪,境内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公元10世纪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后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中期以后中央政权衰落,出现封建据。184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德国统一。1941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帝国崩溃。1919年成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国会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国占领,并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建立德立场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

5.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又称二元君主制。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二元君主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地主阶级长期拥有巨大势力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制君主制带有更多的封建专制君主制的色彩。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尼泊尔、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

 

6. 现在的德国政治制度

1949年制定的“联邦德国基本法”起宪法作用。三权分立的总理制联邦国家。总理拥有行政大权,由议会选举获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推举的总理候选人担任。总统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多是荣誉性职务。议会负责监督政府工作,审理政府代表报告、预算计划,制定或修改法案。司法机关奉行“司法独立”原则。联邦政府统一领导德国外交、国防事务,各州州政府由本州居民选举产生,不受联邦议会(即总理)选举的影响,在州选举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州政府,机构构成与联邦政府相比只少外交和国防部,州政府负责本州内务工作,在不违反基本法及其他联邦法律的前提下独立制定本州法律。如出现司法纠纷则上交设在卡尔斯鲁厄的联邦宪法法院裁决。

 

 

 

 

 

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大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688年英国议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稳定了政局,防止了社会动乱        B.解决了英国的宗教危机

C.缓和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    D.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目的在于:

A.保障国王的权力和地位              B.保障平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C.限制国王的权力                    D.保障贵族的一切特权

 3.以下关于近代英国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内阁成员经国王提名,首相批准组成  B.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首相只有行政权,没有立法权        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英国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光荣革命之后                      B.内阁制形成之后

C.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D.一战以后

5.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下列那些方面的混合物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民主制 ④首相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

6. 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是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独立宣言》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7.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8.关于美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           B.总统应向国会负责

C.美国政府内阁不向总统负责     D.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队的总司令

 9.在美国,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直接原因是:

A.美国总统的权力                    B.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C.美国立国之初邦联体制的弊端        D.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10.美国国家制度的根基是: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民主制

11.法国近代民主道路上显著的特征是:

A.共和派与封建势力、君主立宪派斗争异常激烈,过程曲折

B.颁布了《人权宣言》,为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提供范本

C.资产阶级比较软弱,未能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

D.无产阶级积极参与,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2. 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瓦解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3.德意志完成统一的方式是:

A.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                B.自下而上的人民大革命

C.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D.自上而下的改革

14.1871年德意志德国宪法的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统而不治”,成为国家象征     B.皇帝实际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15.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① 都颁布了法律     ② 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③ 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 都实行共和制     ⑤ 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①③          D. ②④⑤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5分)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5-01-11 ) 稿件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请回答:

(1)英王室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3分)

 

 

(2)英王室从何时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3分)

      

(3)近现代的英国政府是如何产生的?对谁负责?(4分)

      

 

(4)本篇报道的作者认为英王存在有必要吗?具体有那些存在的意义?(5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材料二:1963年8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为工作和自由进军”的民权运动集会上,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请回答:

(1)请翻译划横线的句子(2分)

 

 

(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质是什么?(2分)

 

 

(3)1868年即美国建国92年之后颁布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在规定对“任何人给予平等法律保护”时,第一次使用了带有普遍意义的“person ”。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说“men”和“person”的含义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4)美国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部宪法的局限性。(4分)

 

 

(5)通过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历史感悟。(3分)

 

 

 

三、列举题 (10分)

18. 列举奠定近代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及颁布的时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