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应平:引发生命的感动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曹建平:中学历史人物教
林桂平:教学设计时应注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李怀平:高考试题分章汇
最新热门    
 
李应平:《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实录及评析

时间:2009-10-18 17:04:38  来源:李应平
 

李应平的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0/105102/index.shtml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李应平 

 

教材分析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本课和第八课主要是对隋唐辉煌的文化进行总结,使学生在了解了隋唐政治、经济史后,对隋唐文化史有个总体印象。本课侧重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诗歌成就。三目内容乍看毫不相干,建筑、雕版印刷属于科技,诗歌属于文学。可仔细分析,会发现三目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即都是隋唐人民在继往开来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辉煌,体现了隋唐人民开拓进取、关怀民情的高尚品质。

学生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学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和唐诗,对本课主要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

2、经过第一学期和前段时间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3、七年级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口头表达和动手欲望强烈,善于表演。但历史抽象思维较弱,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阶段。历史抽象思维的实现还需借助形象思维、动手实践等历史情境的搭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识)了解隋唐在建筑、雕版印刷及唐诗上的成就。

(能力)1、口语表达与动手能力2、文学欣赏与历史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由精神旅游入手,对新知识进行迁移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进行品德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历史的关心、对优秀诗人的欣赏与敬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准备

1、教师把《繁昌县志》中有关繁昌桥梁的记载、唐诗人在繁昌留下的诗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当代中国桥梁发展概况等文章、数据输入校园网,供学生上课前查找和课堂上使用。

2、制作相关背景课件《可爱的长江》、《美丽的运河》、《赵州桥》、《走进长安》等,供学生上课选择使用。

3、印制各组活动程序大致安排建议表,提供相关历史情境资料。如:《李白醉酒戏权贵》、《殿试》的台词等。

4、准备相关用具:导游用具(喇叭、太阳帽、小黄旗)、雕版印刷用具(橡皮泥、小刀、印泥、纸张)、桥梁模型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教师首先向学生招呼,体现师生平等的理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想跟随大家作一趟旅游,象作家三毛一样去撒哈拉,固然浪漫;象徐霞客一样去桂林、游黄山,也不乏遐想。但身为学子的我们,面对麻烦的签证、高昂的机票,我想大概也只能望洋兴叹、望而却步。不能实地去考察,就让我们作一趟精神的旅游吧!我们是学习历史的,就让我们乘上时光列车,进入时光隧道,去历史深处作一次激情的打捞,好不好?既然是去历史深处游览。我们就要去那最繁荣的朝代、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生:唐(隋唐)

师:为了作好这趟精神的旅游,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作一些准备。否则,面对隋唐那博大精深、恢宏雍容的气度,我们将失去那颗领悟的心。请同学们翻到课文31页,让我们感受一下《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好不好?同学们快速地通览这课,看一看这课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学生看书)回答:三个——建筑、雕版印刷、诗歌。

师:一位英国著名作家这样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隋唐文化太厚重了,为了更好地分享这次旅行的快乐。我想作一点分工。一组介绍《高超的建筑水平》、一组介绍《雕刻印刷术的发明》,一组介绍《光耀千古的诗坛》,还有一组作为碰撞组,找前几组的不足,及时碰撞,让我们的课堂碰撞的更加明亮。

(学生推选代表,进行抽签,教师发“旅游手册”——活动的初步建议。学生开始准备,教师走进学生中间,进行具体指导。)

(教师教师俯下身去,参与各组讨论。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不仅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对学生适时点拨,使学生间的互助、互勉、互相启发向深层次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史在各历史板块中,相对初中学生而言,略显枯燥。本课主要内容为建筑、雕版印刷、诗歌。建筑、雕版印刷离学生较远,而诗歌学生从小就耳目能详,语文课中已有大量积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三块内容串联起来,已成为本课开篇之急。于是我就设计出乘时光列车去旅游的方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兴趣,为本课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体现合作的精神,也是为了分解本课内容,我及时进行了分组。这不仅有利于时间的节省,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这种分组竞争的做法,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减轻了学生的工作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不失时机进行了一次德育渗透,使课堂充满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二、学生活动,新课探究

第一组活动

导游(学生戴着太阳帽,手拿话筒和小红旗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时光列车就要开动了,请坐好,系上安全带。咔!我们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隋唐。时光列车只把我们送到一千三百年前的繁昌。隋开皇九年,即589年,繁昌归当涂县,南唐升元年间(937年)复置繁昌县。所以那时,我们可是当涂人。我国文化大师余秋雨说:“走进一座城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建筑,阅读城市是从阅读建筑开始的。”说到参观建筑,我们就不能提到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大家说它叫什么?(——赵州桥)。(表扬游客)。你们知道它是谁主持建造的吗?(——李春)要参观赵州桥,那我们就得离开繁昌,不,应该是“当涂”。那时可没有火车,出行最好的是乘船。就让我们的船从柯冲桥这里下水吧,经过金峨大桥、南门桥、东门桥、峨桥大闸,再进入漳河,再驶入长江。当然,那时柯冲桥、南门桥、东门桥、峨桥大闸都还没建。船已进入母亲河——长江,各位游客感觉如何?(放录象:长江风光)

    游客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游客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游客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游客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鲜活经验,对课程进行构建

导游:怎么一见长江,都成了“诗人”啦。“大诗人”们请注意,船已进入大运河啦!(放录象:运河风光)

    游客一:你看这运河两岸的柳树,浓荫蔽蔽。真美啊!

    游客二:你看这运河的水,多清啊!如果能注意环保,我们时代的大运河也该如此清澈。

    游客三:没想到运河这么繁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果然名不虚传。

    游客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温故知新)

    导游:(放幻灯:赵州桥①),各位游客,我们已到赵州桥,看了这美丽的赵州桥,不知哪位游客能分析出它的特点?

游客一:“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

导游:回答的很好,我们来听听讲解员怎么说。

讲解员:关于科学设计,我想补充一下:(放幻灯:赵州桥②)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象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唐朝的张繇说,远观这座桥就象“初月出水,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学生利用网上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来解说,有利于其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导游:谢谢讲解员的讲解。我想考考大家,各位游客可知道欧洲什么时候才建成类似的桥?(――700多年以后)(表扬游客)我们的老祖宗聪明不聪明?(——聪明),好!我们现在去什么地方?(——长安)。说到长安,我打个谜语给大家猜:持久和平(猜一地名)(——长安)。(表扬游客)。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西宽约9700多米,南北长约8600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10倍,城东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是长安最宏伟富丽的建筑。

看了隋唐建筑,不知细心的游客能否说出它的特点?

游客: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导游:回答的棒极了!透过这些特点,不知大家眼中的“唐人”是什么样的胸襟?

游客:(讨论)

导游:好,大家已讨论的差不多了!暂时解散,有买纪念品就抓紧时间,2分钟后在此集合。

【课本主要是概述了隋唐建筑的特点,分述了赵州桥与长安的概貌。如果仅简单介绍,学生就无法体验历史,也不能进行历史性的思维。我决定出于课本、高于课本。在这里不仅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而且把学生、把家乡的历史都作为课程来开发,把第三块内容唐诗也揉进了建筑一目的讲述,让人感到建筑、旅游都是唐诗式的。这不仅是观光,更是一种对祖先的追忆、对自己根的寻觅。

由于实现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链接,从学生最亲近的家乡历史说起,让学生找到说话的源头、旅游的源头、自己生的源头,由源头而下,从母亲河到赵州桥,从赵州桥到长安,由风光到唐诗、到环保、到科学、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面对祖国的过去发出由衷的赞美。

有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我仅设计了旅游线路,大运河片段也只是希望营造出一片历史氛围。可学生不仅一言就点出开凿大运河的意义,还由古及今联系现实,谈到环保的意义,让我感到学生资源真得不可小嘘。

游、议结合,这不仅是目光的旅游,更是一种精神的徜徉。我没有停留隋唐建筑的精巧、科学、雄浑上面,而是让学生透过建筑感受“唐人”的胸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延伸。虽然讨论时,许多学生停留在唐人的开放、包容上面。但我想,这已经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他们已经知道透过门缝的必要性,长时间坚持下去,一定会培育出一片领悟的天空。】

第二组活动

导游:“集合,集合。从现在开始,由我带领大家游长安城。到长安来不能不游大慈恩寺,走,出发。”

游客一:“啊,这是什么东西?”(拿一个雕版)

游客二:“哇,还有日历呢!也是雕版印刷的。”

游客三:“雕版印刷的《佛经》。”(拿一本书)

游客一:“导游,能不能告诉我,这《金刚经》是怎么印出来的?”

导游:“这叫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文字么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文字面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文字就印在纸上了。《金刚经》雕印于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可有价值啦!。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雕版印刷的乐趣?”

游客:“想。”

导游:“木板,我没有,我这里有一些橡皮泥,大家不妨在上面刻些字,唐诗、名言均可。”(发橡皮泥给大家雕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雕刻安全,别划着手,充满对人的关爱)

准备一张白纸,叫学生上来印,展示大家“印宝”。

导游:玩了半天,大家很辛苦,去茶楼喝点茶吧!

雕版印刷这目内容简单、直接告诉学生又显得草率。讨论书中给出的动脑筋,初一学生知识储备决定了它无法开展。我没有走老路,从解放学生双手出发,让学生体验历史。真真切切感受到雕版印刷是祖先的杰作,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雕版印刷者的艰辛,做一项工作的不易。在这里,学生雕刻的不仅是橡皮泥,也在抚摸祖国的历史。这种触摸让我们历史课堂多了份灵气与韵动。看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感到这堂课是学生的。无论他们是否体验了雕刻印刷的精美与科学,他们的欢乐将是永恒的。】

第三组活动

导游:茶馆真热闹啊,还有历史剧上演,大家快来看。

(演小品)短剧

一人扮演唐玄宗,一人扮演杨国忠,一人扮演高力士,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演李龟年,一人扮演杨贵妃。一人旁白,两个差役。

旁白:“唐玄宗在兴庆池东沈香亭前,种有数株牡丹。一日,唐玄宗同杨贵妃去亭中赏花。宣李龟年等前去演奏。”

唐玄宗(谕李龟年):“今日对妃子赏名花,怎可复用旧音乐?快去召学士李白来。”

李龟年:“臣领旨。”

李龟年东奔西跑:“看到李白李学士了吗?”

旁人:“在醉仙楼喝酒呢!”

李白:“好酒,好酒,当愿长醉不愿醒。”

李龟年:“李学士,快醒醒。皇帝召你立即进宫。”

李白(手中酒杯不放):“我醉欲眠君且去。”(说毕,几欲醉倒)

李龟年:(对旁人)“快架上李学士进宫。”(两人抬李白)

李龟年:“启禀皇上,李学士带到。”

玄宗:“怎么醉成这样?”

李白:“谁说我醉了?”

玄宗:“爱卿没醉就好,朕召卿至此,特欲借重佳章,一写佳兴。君意如何?”

李白:“拿笔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褴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下瑶台月下逢。怎么没水?启禀皇上,能否叫首相杨国忠帮我磨墨?”

玄宗:“可以,叫国忠磨墨。”(杨国忠作磨墨状)

李白:“启禀皇上,我想躺着写,可以吗?”

玄宗:“恩准!”

李白:“高力士大将军,那就麻烦你帮我把靴子脱了吧!”(高力士很不情愿帮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皇上,诗已作好。”

玄宗:“好诗,好诗。朕赏你黄金百量,帛50匹。”

李龟年:“李学士,快接旨。”

李白:“臣不接旨。臣一不要黄金,二不要布帛。皇上只要允许臣在长安市中,随处痛饮,不加禁止就行了。”

玄宗:“光禄大夫,踢李学士美酒十坛。”

高力士、杨国忠:“今天受此耻辱,不能不报。”

李龟年:“李学士,你今天可得罪了两位权贵,快去陪个不是;否则你以后可有‘好日子’过。”

李白:“我不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全体人员下)(通过历史小品进行德育渗透)

旁白:“从刚才的故事中,不知道同学们受到何种启迪?”

(学生讨论)——有两个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一是学生自做的帽子不是唐代的,由于我自身准备不足,无能解答,只能说课后我们大家去查资料;另一个是有说李白不识时务、恃材傲物,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我只得尊重学生,进行了引导。

师:李白对谁的态度不友好?是不是所有人?讲礼貌该不该分对象?

生:老师,我觉得李白不值得学习。他让别人为自己脱靴子,这是对别人的污辱,是不讲礼貌的行为。

生:我觉得李白是对的。高力士、杨国忠都是大奸臣,对他们这样祸国殃民的权贵就不应该讲礼貌。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客气。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要敢于和权贵作斗争。

生:作斗争应该讲策略,不是不讲礼貌。日内瓦会议,杜勒斯拒绝和周总理握手,被世人讥笑,有失外交家风度。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和周总理握手,一直被传为美谈。可见,讲礼貌是为人的基本原则。

生:我也觉得让人脱靴子是污辱人的表现,不宜提倡。美军在伊拉克虐待俘虏,受到全世界,也包括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就证明了这一点。

生:连对俘虏,自己的敌人都应讲文明、讲人道,高力士、杨国忠当时是权贵,但这是时代的产物,而且并没有给李白造成什么直接损害。他恃才傲物还是骄傲的表现。

生:我觉得还是前人说的好“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李白的行为就是傲骨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习他。

生:我觉得从李白当时的环境看,李白有勇气戏弄权贵,表示自己不同流合污,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让一千多年前的李白象现代人一样思考问题这可能吗?

……

导游:要想感受唐诗,今天正赶上好日子,是殿试的日子。我们就一同去洛成殿吧!这里是皇帝殿试的地方。     

(演小品)

侍者:“启禀皇上,各考生都已准备就绪,是否开考?”

皇上:“开考”。

侍者:“科举考试第一关:对诗”

皇上:举头望明月      考生一:低头思故乡

皇上:春眠不觉晓      考生二:处处闻啼鸟

皇上:朱门酒肉臭      考生三:路有冻死骨

皇上:海内存知已      考生四:天涯若比邻

皇上:国破山河在      考生五:春城草木深

皇上:白日放歌须纵酒  考生六:青春作伴好还乡

皇上:野火烧不尽      考生七:春风吹又生

侍者:刚才,对诗考试,各位考生都表现出色,现在考第二项——唐诗及唐诗人介绍。

侍者:考生一,你负责介绍唐诗概况。

考生一: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侍者:本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哪几位?

考生:哪几位?

侍者:第一位“油煎豆腐”,他是谁?第二位,人称“诗圣”?他是谁?第三位“住屋不交租”,他是谁?考生一,你负责介绍第一位诗人,考生二你负责介绍第二位诗人,考生三你负责介绍第三位诗人。

考生一:(读书33页介绍李白的小字。)

考生二:(读书33—34页介绍杜甫的小字。)

考生三:(读书34页介绍白居易的小字。)(通过历史剧进行新知识的迁移)

    皇上:刚才几位学子的介绍,甚合朕意,下面朕要看看谁诵诗水平最好。

师:我想考大家一下:三位诗人诗作特点和当时的时代有没有关系?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侍者放音乐,为诗歌朗诵营造氛围)

考生一:下面我诵读的是杜牧写在我们家乡——繁昌的诗《灵山寺》

灵山寺(唐)杜牧

西岩一经不通樵,八十持筇未觉遥。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消。应笑南来又东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考生二:下面我诵读的是李白写在繁昌五华山的诗《隐静寺》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桔,门深杯度松。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思谷口逢。

考生三:下面我诵读的是王维写在繁昌的诗《饭覆釜山僧》

《饭覆釜山僧》(唐)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侯远山僧,先期扫敝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籍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然灯画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皇上:“爱卿们诵读水平都不错,就以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吧!退朝。”

侍者:“退朝!”(吟诗,感受唐诗的美,家乡的美)

导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游了这半天,我们也该回去,看看社会主义的建设,2004年的繁昌城怎么样了?

唐诗是学生们喜欢的、熟悉的。也许正因为太熟悉,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所以出彩就更困难了。我没有从文学的角度条剖缕析唐诗的特征与地位,而是让学生去体验,跳出了语文教学的框框。从学生喜欢的小品导入,让学生感到品诗其实是品人,诗的境界就是人的境界。从科举考试考诗切入,让学生参与,用历史剧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一改旁观者的角色,让学生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身去感受、触摸唐诗那炙热的温度。为了贴近学生,诵读的是唐诗人在学生家乡写的诗,这是我在校园网上准备的,学生会用,说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变强了,诵读李白那样的大诗人写给自己家乡的诗,爱诗爱家乡的情感怎能不油然而生?

总结三位诗人诗作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体验唐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上演小品时,学生做了古代的帽子,这是我原来忽略的。本来想小品只是个切口,让学生寓教于乐,在玩中学,玩中思,何必太讲究?可学生却因陋就简做了帽子。现在反思,依然让我落泪,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来是这些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太可爱了。

这节还有两个插曲,一个是学生争演李白,有的学生还忘了台词;另一小组要求也演一遍,和他们比试。一个是讨论李白人品时,有学生说李白不识时务、恃材傲物。我没有批评那位学生,而是鼓励了他求异性思维,但也没放任自流,及时进行了引导——让学生讨论李白是对谁傲慢无礼?对历史上权贵、跳梁小丑、奸诈之徒,以及敌人该不该讲礼貌?经过讨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问题意识,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还能保证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四组活动

旁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明镜高堂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谈话间时光列车已悄然停在我们箐箐的校园。

学生一:刚才,大家游了赵州桥,我想补充一下《繁昌的桥梁》。据《繁昌县志》载:

1963年-1968年,县内新建和改造5米以上公路桥22座,比较有名的有东门桥、保定桥、赤沙桥、黄浒街头桥、黄浒大桥、西山河一号、二号桥、鲁港大桥。

县内较有名的石拱桥有:东门桥、西门桥、九连桥、清水塘桥、潘家桥、马店桥、汤家桥、山河桥,其中东门桥全长51.2米最长,其余皆10米左右……

学生二:我想说一说《繁昌的古桥》

县内共有古桥62座,其中1座建于汉,1座建于宋,其余为明、清所建。建国后,改造为公路桥的有:黄浒桥、横山桥、百子桥、平溪桥、雷公桥、西门桥、上峨桥、穴子桥、孙村桥、新林桥10座;现存的古桥有:水口桥、玉带桥、道济桥、五贵桥、文奎桥、石垄等6座;废弃的古桥有:德远桥、接官桥、迎龙桥、上横山桥、杨家桥、聚奎桥、猫耳桥、高安桥、闸口桥、代桥、万里桥、便民桥、和丰桥、盛家桥、泥埠桥、驷马桥等16座桥;湮没的古桥有:汤家桥、大庄桥、隐龙桥、虎溪桥、范公桥、吉安桥、龙过桥、潘家桥、汪家桥、张公桥、毕家桥、孙公桥、武奎桥、德冲桥、金带桥、官坝桥、代兴桥、朱冲桥、胡村桥、桂村桥、下峨桥、鲁兴桥、八尺桥、落花桥、南兴桥、远德桥、马居桥、何家桥、麟趾桥等30座桥。多乎哉,不多矣,同学们,你们说我们应不应该自觉维护繁昌的古桥?(学生添加的最后一句,说明其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

学生三:说到石拱桥,我不得不放眼中国。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创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一百五十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我这里有两个模型(拿出2个模型):这是我校上届两位学生做的。同学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桥美丽的造型吸引学生眼光)

讨论二桥的特点(运用刚才茅以升分析赵州桥的眼光分析两座桥的特点,活学活用

教师点拨:通过本课学习,大家能不能指出三目之间的联系?

学生:(略)

师:面对隋唐时代的辉煌成就,大家有何感想?

学生:要做一个开拓进取、关怀民情的德才兼备的人。

师:现在我们评评哪一组今天表现最佳?

学生评议。

这一组碰撞略显不足,缺乏有价值的问题的切入。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家乡的桥”,回归开课伊始,落脚现实生活,充满人文关怀。】

三、小结课文、深化主旨

学生: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大家也谈了很多,老师,能不能请你给我们点评一下?请。

老师:赵州桥连接过去与未来,我们通过它寻找我们先人的足印,在岁月的长河边矗立的这块巨大的丰碑,让我们感到不仅是雕刻艺术的悠远、唐诗的辉煌,更感受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勃勃的生机。走进隋唐,我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回到现实,我更为今天的祖国感到自豪,特别是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为人师表的幸福与满足。李白的时代,人们只能举头望明月,而今天,中国绕月行动已经开始。在唐诗中长大的我们,一定会让我们的民族象唐诗一样辉煌,象雕版印刷一样精美,象赵州桥一样愈久弥坚。我坚信,正是由于你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今天,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对达官贵人、敌人、甚至卑鄙的小人该不该讲礼貌。我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思索,然后。大家再在一起碰撞,好不好?谢谢大家!

【在总结时,我没有布置原先准备的题目《家乡的桥》,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调整,让学生思考一个全新的话题,让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比我单纯的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

教学反思

这是学校为了展示新课改的成果而举行的教学大奖赛的一节公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隋唐在建筑、雕版印刷及唐诗上的成就。我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关心、对优秀诗人的欣赏与敬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动手能力、文学欣赏与历史想象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从精神旅游入手,通过一系列历史情境的创设,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本节课主要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注学生兴趣,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组、研究学习为主,让学生的才华和潜在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展现,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收获与喜悦。从教学效果上看,我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但本课也有不足:一是“备学生”备的不足。表现为雕刻时间过长,超出我的预期,造成课时紧张;对学生能力低估了,没想到学生要讨论环保,特别是学生要做古代的帽子,而我对历史上人物帽子,只有电视剧留给我的零星印象,根本无法指导与判断。

二是学生在讨论隋唐建筑与社会、人物关系时,我的引导乏力,使讨论不够深入。

三是在小品《李白醉酒戏权贵》演出结束,讨论李白人品时,目的指向性太明显,无意中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好在学生异常灵动,有人没有受我的束缚,我也及时进行了补救。

这堂课对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1、注意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让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发展,这种课堂才能生机盎然。

2、教学设计应预留空间,把计划性课堂变为计划性与生成性互补的课堂,这样的课程才是生成的开放的鲜活的。讲礼貌分不分对象,这种思维高潮的出现,正是开放性课堂结出的硕果。

3、学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没有学生天才的表演,课堂气氛哪有那么活跃?

4、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让学生触摸历史、感知过程比单纯说教灌输要好的多。雕版印刷那一目教学的成功,概源于对教学过程的关注。

 

 

 

 

 

构建生命的课堂

——兼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课的设计和教学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如何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是当前历史教学研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例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也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机会。综观这节课,我认为突破点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教学理念新颖——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本课的设计理念始终围绕学生发展转。“以学生为本”在这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执教者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针对学生对象来教。初中生心理特点是好奇、喜欢别出心裁,教师在设计时,就选择旅游、做手工、演小品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切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里,书本只是个载体,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家乡历史的插入、学生小制作的展现原非课堂教学内容,只因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便适时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药王孙思邈系自学内容,在讨论方案时,学生建议不加入,觉得和整个方案不妥帖,硬加在里面,显得太牵强。教师果断地放弃,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在内容上没有面面俱到。还有书中的一些“动脑筋”题目,如印章是不是雕版印刷的先驱。因为不适合农村学生实际。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对印章的历史知道的不多,讨论根本无法展开。教师能弃置不用,说明了其思维的开放性,对新课标的理解比较深入,突破了“应试”的框框。

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本节课由于农村学生素质差,配合不默契,使优秀的教学流程浪费了;教师不停地征求学生意见,对学生太宽容了。时间不够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但我想,我们授课的目的不是完成知识的传授就行了,而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恰恰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

这节课中,我们看到课堂的秩序变了,以学生活动、师生对话代替了教师的讲授,几乎没有教师直接知识的“灌输”。课堂的功能变了,从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变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摸索、主动探求;由关注教学结果转为关注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看到全体学生被分成四组进行探究、进行合作与交流,学习效率高了。整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活动,自主性得到张扬。在这里,古老的历史课堂成了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的场所,沉闷、枯燥的氛围已被学生高昂的情绪一扫而空。

二、        教学设计精彩——以挑战学生思维来促进学生发展。

在这里,活动形式新颖:一开始是历史旅游、分组讨论,已经不同往常。在活动中做手工——体验雕刻艺术的精美;小品表演——李白醉酒戏权贵;历史情境再现——参观古代考试(科举)、猜谜;对诗、诵诗等。不仅“内容”活动化,而且活动“内容化”了。唐诗本来是第三块内容,教师在一、二板块中就已引导学生穿插,使整节内容融为一体,三个独立的板块又交织在一起,且不留痕迹。

整堂教学活动安排紧凑,没有按传统方式按部就班,而是从学生兴趣出发,挑战学生思维,对教材顺序进行整合。这就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信息材料情境新——以贴近学生生活来吸引学生。

教师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新增了家乡历史的教学,让历史鲜活地“生活化”,以教学内容不断贴近学生来感化学生。也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学生动手做古代帽子戴在头上演小品,虽因课堂时间紧,限于材料等原因,做的帽子有的戴不上,甚至有的没戴就坏了。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做老师没布置的道具,说明他们的思维释放开了;诗歌的朗诵与对接,就是利用学生原先储备的知识进行新的构建。

这节课,教师也没有满足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就完事,还注重了德育的渗透。关注身边历史,让家乡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为现实服务、家乡历史与祖国历史息息相通。诗歌的吟诵,进行了美的熏陶;学生在小品表演中夸张的动作,让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形象也定会让学生终身难忘。讲礼貌分不分对象的讨论,让课堂为之沸腾,虽然它划出了执教者原先的意图,但我们感到在这里,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也成了养育心灵的殿堂。

这节课,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了学习情境的设计,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里充满了生机和人性的光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即中间有些地方节奏过缓,教师没有适时调整。另外,小品等课前没有进行排练。虽然更真实,但缺乏一气呵成的感觉,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也不够默契。瑕不掩瑜,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构建生命的课堂,也许是本节课最值得回味的地方。正如课后教师们的评说:这节课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凸现了新课改的张力,很温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