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刘向荣:如何开发作为课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教版全国中考历史模拟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最新热门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4

时间:2009-10-18 17:04:46  来源:刘老师
 

教学设计

[学情调查]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时已经接触过“内阁”“军机处”等概念,也知道这些机构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达顶峰阶段。但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后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

建立于秦朝的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汉、唐、宋、元等朝的演变,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时期也正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使腐朽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继续延续,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重要概念内阁、军机处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怎样强化君主专制。

3.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式]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可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地取舍。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详见[教学构思])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上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1)明清两朝的政治措施各有哪些?(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作业可以通过展览、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预期效果

1.明清王朝的建立

    问题设计:①同学们谁能背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名称顺序?②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统一的王朝明、清是怎样建立的?     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主题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该主题的整体把握。

2.从“六部尚书”到军机处

    资料引入:①公元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②明代内阁制的逐渐形成;③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鼎足而三;④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达顶峰。

    问题设计:①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有什么职权?②明清两朝的内阁是干什么的?同现代英国内阁的权限有什么不同?③清朝的军机处与明朝的内阁的权限是一样的,对吗?④对比唐宋历史,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清两朝,有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①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是中央一级政府各部门的首席领导人,有参与决策权和执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②明清两朝的内阁不是一级中央政府机构,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秘书处、办公室,着重于直接为皇帝服务,偏重于文字表达、修饰,上传下达,既无参与决策权,更无独立决策权。现代英国的内阁是英国的中央级政府机构,有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直接对议会和宪法负责,与国王无关;③略大,但仍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④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了解以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为代表的中央政权机构设置的背景、经过及其前后变化,明白其前后的承继关系。

3.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设问:从明清两朝废除宰相、创设内阁和军机处,你体味、感受到:明清帝王治国的心态、理念是怎样的相似?从而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着重理解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4.小结

通过学习、比较明清两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独断统治,了解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程度,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可以说,我们今天分析的这些,就是造成近代中国长期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

全面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背景资料]

 

 

1.军机处的职能

……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径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顾名思义,内阁还像是文治,而军机处则明明是一种军事统治的名称。既然最高法令均属于军机,当然只能说它是军事统治了。不过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也是由内阁大臣里挑选出来的,在内阁大臣里挑几个出来到南书房协同皇帝办事,如是,皇帝可以不再到文华殿武英殿商量政事,而只在军机处秘议。所以实际上清代的军机处,也就等于如明朝般,皇帝不出宫来办事,只在里面找几个私人商量。不过清代皇帝比较聪明,他们鉴于明代太监当权而招亡国之祸的覆辙,所以不在里面找太监,而向外面调大臣。但从制度讲,二者间还是一样。太监也罢,军机大臣也罢,反正都只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算不得朝廷的大臣。……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政府尚书,侍郎,地方政府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开始时,或因军事机密,才用这办法,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起来盖一个印,这个印叫“办理军机处”,这是说办理军机的地方。什么人在那里办理呢?这当然是皇帝了。这个印一盖,谁也不能看。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若是有关军事的,送给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也不能看。在办理军机处的人,就叫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政府的正式最高行政首脑啊。这种上谕封好,办理军机处的印盖了,就交给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并不能拆看,只要他加一个封袋,直接发给受命令的人。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了!……

2.明清帝王治国的心态、理念

①感到正确决策得不到坚决、彻底执行;②惟我独尊,对大臣、民众不信任;③不是通过建立制度来约束、规范自我、臣下和民众;④传统的“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独裁,谈不上什么民主,认为国家的治理与民众无关或民众不懂;⑤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强本抑末、重农抑商观念已经不符合明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抱守残缺;⑥为达到一时统治稳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缺乏长远设想。

(海南省海口市实验中学  许敏)

课改沙龙

本教学设计围绕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补充了大量的背景材料,重新整合了教材提供的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来,着重探究了“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强化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尤其是在突破“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强化君主专制”时,设计了“清朝的军机处与明朝的内阁的权限是一样的,对吗”“对比唐宋历史,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清两朝,有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两个探究问题,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明白其前后的承继关系,又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学习本课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让学生在较为充分地占有史实的基础上,还应对下面提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1.明晰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胡惟庸案”“票拟与批红”“首辅张居正”等历史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化的结果,后明成祖设内阁,且内阁权力不断加大,至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已俨然宰相,但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进而得出结论: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

2.注意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区别:可以补充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如:引导学生把教材中提供的“票拟制度”的历史材料与这则史料──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结合,进而得出历史结论: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影响:由于教材主要是从中西方对比、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的,所以得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历史结论。教师应补充相关史实,特别是对中国历史有积极作用的史实,引导学生得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4.本课是本单元结束课,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总结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与同一时期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潮流相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中国历史的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中学  刘正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