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应平:引发生命的感动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曹建平:中学历史人物教
林桂平:教学设计时应注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李怀平:高考试题分章汇
最新热门    
 
林桂平: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时间:2009-10-18 17:08:01  来源:林桂平
 

林桂平: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网络科技时代》2005年第11期

 

《网络科技时代》2005年第8期报道了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实例。她们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内容,使其焕发勃勃生机,又使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因此,“走进”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之所在。对于这一认识,笔者结合指导我校高一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经历来谈一谈。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面临选题的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否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事关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败。当初我们选择“皖东辛亥人物研究”这一课题时,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该课题结合了学生当时刚刚学过的历史知识——辛亥革命;另一方面又紧密联系实际,同学们所生活的滁州市(位于安徽东部)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我们将其选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实现了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和社会生活资源的有机契合。近年来,我校其他学科也纷纷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生活资源,开展不同形式、涉及内容广泛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题选好后,我们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实现研究目标的需要,选择查找有关历史资料、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式。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承担调控研究过程和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的双重任务。在指导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期间,学生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不知道如何去查找资料。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学校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下,与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县市地方志办公室、滁州市图书馆、在滁州的大专院校图书馆联系,组织学生去查阅各种书刊杂志和存档资料;另一方面我们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还向学生推荐了有关研究参考资料和几家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站、网上搜索资料的方法等。经过努力,获得了不少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作用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在写作小论文时,针对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学生写的小论文存在逻辑混乱、内容空洞、无深度等问题,我们开设了几次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有关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我们还根据具体情况对个别同学的问题单独辅导。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时,我第一次带学生去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去查找资料,将学生带到指定场所以后,接下来的活动时间就交给学生。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去,学生只凭着学校的介绍信自行组织去,教师就不过问,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接受”式的传递过程,而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这种建构是学生在对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历史概念,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特征,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充当评估者的角色。与传统教育的评价模式侧重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不相同的是,研究性学习提倡多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把评价范围由学校扩大到学生、家长及社会;评价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更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使之逐步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在评价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由于这一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同学们撰写的小论文,我们的评价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分数,而是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着眼,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比较辨析、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学科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有几点感触谨此提出,与大家共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避免两大错误倾向。

 

一是简单化倾向。研究性学习选题必须具有开放性,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可操作性。一些早有定论的问题就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就历史学科来说,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例如辛亥革命等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我们就不值得再花时间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选择“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作为课题,就是因为家乡涌现的在辛亥革命中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青年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因而就很值得让学生去发掘和探索一番。二是复杂化倾向。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中学生,受学习任务、能力水平、实践经验、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可能与真正意义的科学研究相比。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同学们就不必选择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脱离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生活实际、好高婺远的课题。例如中学生就不值得去研究历史上建文皇帝身归何处、西夏史的研究等学术界的“悬案”。

 

 

 

第二,必须弄清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科学定位其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话题一直存在争论。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我们发现:与单一封闭的传统教学内容相比,研究性学习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来展开,它在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扩展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机会和体验。研究性学习要实现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式向自主研究式转变。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价值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即让学生知道“为什么”(Knowledge—why)和“怎么样”(Knowledge—how),最终达到使学生“会学”的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从内涵上来区分:语数英、政史地和理化生是人文或者自然科学;而研究性学习则是现行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论”,必须依托现行学科为课程载体而存在。因此,研究性学习只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渗透于现行中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也不可能最终形成一门独立的常态课程。只有这样定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走进课堂。

 

已经在部分省市试点即将在全国推开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改造传统教学弊端的“一剂良药”。但是,我们必须科学掌握好“度”,即不能因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而耽误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就可以直接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许多过程性知识),我们就毋须再通过研究性学习,否则中学课堂教学就要乱套。我们不能因为用研究性学习来矫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全盘否定授受式教学方式的作用。

 

第三,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真正发挥好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呼唤研究型教师。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一本书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只手”的单纯授受式教学,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共同体验,共同提高。教师要开辟多种渠道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观。例如近年来本人通过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在中学历史在线、历史教学在线等历史学科网站上建立个人教学研究成果专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等,在工作中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四,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遇到了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应付,认为可有可无,只有上级检查考核时做做样子、摆摆花架子就行。二是现行教育的评价体系,导致学校教学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许多学生为应试而陷于“题海战术”不能自拔;三是学生的精力很有限,受长期授受式学习模式的影响,以及考试压力,对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很有限。四是家长和许多老师误解,认为研究性学习搞多了,是不务正业。五是社会冷漠,我们去相关部门搞调查和收集资料,他们根本就不配合,我们开展“皖东辛亥人物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原先计划外出到本地的一处历史遗址参观,由于多种因素最终只好取消。可见,研究性学习在中学里要广泛推行,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必将走进学科教学课堂。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教师的“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功用正在于此。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