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杜德贵:对中学历史教育
李代贵:安徽省高中历史
李代贵:古代希腊民主政
最新热门    
 
李代贵: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对话实录

时间:2009-10-18 17:09:24  来源:李代贵等
 
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 蒋鸣和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李代贵
2003-3 发表于"现代教育实验室""信息技术教育"
 
蒋教授:

您好!很荣幸有这个“零距离”接触您的机会!

我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近两年我校承担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我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感谢《信息技术教育》想我所想,给我向您请教的机会。下面是我的几个问题,浅薄之处请见谅! 

此致

李代贵

案例1.:我班有48名学生,有一次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讨论课,主题是“评价拿破仑”。经最后统计,一共有42人在课前参与了资料或提纲准备,课上有25人发言。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调度,使所有同学都发言,但我认为那样有违讨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再说,由于发言人次的分散也会影响讨论的深入。有6名同学没有准备相关材料,有3名同学说不感兴趣,有3名同学说没有小组愿意接纳自己。

我的问题1: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案例2.:学科教学有“大纲”和教材为框架,高考有“考试说明”和习题为蓝本,而“研究性学习”却具有天然的开放性。我们在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持有的观点或材料,常常远远超出甚至违背大纲、教材和考试说明。例如,我在开设“新文化运动大家谈”一课时,有一组同学以大量的材料证明新文化运动弊大于利,提出了与教科书观点不一致的结论,我只好在评述中“拨乱反正”,引导他们回到教科书的立场上来。

我的问题2.:面对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的“研究性学习”选题,教师如何看待和处理教科书的观点?

我的问题3:网络信息资源,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最便捷、最高效的辅助。而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搜索、取舍、辨别、抄袭、链接的诱惑,以及如何对待有害信息等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案例4: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确实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伙伴和顾问。但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传统课堂教学之间,我们时常因角色转换得过快而甚感不适。

我的问题4:“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似乎不可逆转,但面对学科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论,难道“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也是不贰法门吗?

案例5:学生课题组成员倪潺、叶季红说:“对于历史‘研究性学习’,我们一开始是满感兴趣的,原以为可以研究一些向来很关注但苦于没有时间,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压力而不愿意挤出时间来研究的问题。于是,我们选定了‘蒙哥马利与诺曼底登陆’,但却被你否决了。你建议应该研究一些与我们现在的教材内容有联系的重点内容。那按我们的理解,那就是相当于为了高考而布置的一次家庭作业了。既然是家庭作业,何苦要研究得那样具体呢?高考会考得这么细吗?我们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宝贵时间呢?”

我的问题5:面对她们,我应该如何回答呢? 

案例6:学生王森俊说,“由于‘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没有直接联系,与学生的评价没有挂上钩,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我宁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题,或者紧扣课本看一些相关的书籍。”
我的问题6:如何说服师生和家长:“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与升学目标并行不悖?

案例7: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践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评价。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师生转而成了伙伴,对于学生研究的过程乃至成果,我们总是给予欣赏性的点评,并适当提出方法性建议。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判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或是否能够毕业的标准,却仍然是会考成绩和德育的操行。
我的问题7:一个教师,或是一所学校,如何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纳入毕业评价体系中来?
 
 

蒋鸣和教授的讨论

李代贵老师﹕您好!您提的七个问题是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根据我的实践体验和您一起作一些讨论﹕

问题1: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里先要和您商榷一个用词,“调动”改为“吸引”似乎更合适一些。要吸引学生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研究性学习的题目要来自真实生活,要有“悬念”,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广州市天河中学罗可熙老师有一份教学设计,研究的题目是“可口可乐﹕神秘配方还是垃圾饮料?”,课题来自一篇新闻报导,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关键在于在要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因此,如果选题是学科教学的内容,但很难联系现实生活,这类选题就不大适宜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可把教师的选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大多数学生有兴趣的题目可作为正式确定的选题,现就是说,确立课题前先和学生“对一次表”。顺便指出一点,研究性学习还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合适,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有一个“角色”,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但像布置回家作业那样实施研究性学习,缺乏师生和生生互动,效果未必好。

问题2:面对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的“研究性学习”选题,教师如何看待和处理教科书的观点?

研究性学习选题要有开放性,也就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一些事实性的问题不宜作为选题,例如长江流经多少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至于与教科书观点有冲突,只要不违背政治原则性,建议教师大可不必“拨乱反正”,有一些宽容,要知道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也就是注重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体验。在国际上,历史教学革新的一种做法就是让学生辨析历史资料是否能支持论点的成立,包括资料的真伪、资料是否客观等。例如您提到的案例中,学生得到的结论新文化运动是弊大于利,教师要做的不是简单地说“YES”或“NO”,而是和学生一起回过来分析和讨论研究的过程,分析论据是否充分,引用的材料是否有片面性,这样反而能使学生体验历史研究过程的严谨性。

问题3: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冲浪不是一种好方法,效率也很低。教师要引导,常见的处理方法是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有关网址,学生在这些网址中寻找有用的资料,当然也不排斥学生自己去搜索,我把这比作为“教师用地图把学生引到公园门口,至于学生在公园里去找什么,由他们自主决定,而不是不指方向让他在北京城里瞎闯”。

问题4:“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似乎不可逆转,但面对学科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论,难道“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也是不贰法门吗?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授性学习,另一种是探究性学习,什么场合用哪一种学习方式,要服从于教学目的,我们提倡探究学习,绝不是说这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您所说的学科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论,可以用传授式方式学习,也可以用探究方式学习,后者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的引导关键还是在于过程的分析和评价。

问题5:学生说,我们选定了‘蒙哥马利与诺曼底登陆’,但却被你否决了。你建议应该研究一些与我们现在的教材内容有联系的重点内容。那按我们的理解,那就是相当于为了高考而布置的一次家庭作业了。既然是家庭作业,何苦要研究得那样具体呢?高考会考得这么细吗?我们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宝贵时间呢?” 面对她们,我应该如何回答呢?

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是必要的,但复习有多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及提高分析能力,如果为了后一目的,那么为什么要不同意‘蒙哥马利与诺曼底登陆’这一选题呢?关键还在于教师首先要转换观念,不能把学习历史的目标简单地唯一定位在对历史事实的记忆上。

问题6和问题7都围绕高考和研究性学习展开,和问题5基本相同,我只想说一点,高考命题也在改革,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的试题肯定要加强,而这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是不能靠死记硬背来提高的,因此高考和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绝对水火不相容的。

以上看法仅是个人浅见,欢迎和您及其它老师进一步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