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
06年海淀区高三上历史期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历
北京海淀区高三历史期末
北京海淀区高三文综第一
O7年扬州地区历史高考模
北京海淀区高三文综第二
青岛:青岛实验区历史课
沈飞:上海浦东新区历史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
最新热门    
 
海淀区历史教学评价问题思考

时间:2009-10-18 17:53:43  来源:海淀区
 

 

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耿胜利  执笔

 

 

从2002年开始,海淀区在初中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经过四、五年的实验,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由于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师与生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差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必要研究制定符合历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这个评价标准来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们历史教研室几位教研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 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对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表述。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不同,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对其功能、学科体系构建、内容选择、课程设置上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高、初中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上都强调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

 

1.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旧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被动的,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到的很多知识是僵化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受到压制,创新意识难以形成。

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质疑提问,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全部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能力和技能培养注意不够,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培养关注不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就是完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接受教师的考试和检查评定。

 

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要由只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明白“教”是为了“学”,“教学”这一过程主要是要促成学生的变化。因此,学生是变化的内因,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推动学生更好学习的外因。因此,教师与作为变化内因的学生争当主体并不一定合适。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要激活主体,使主体想学、要学、会学、主动学,而不是使学生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

 

基于教学理念的这种变化,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转向师生、生生的多向综合信息交流。教师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转化。在教学模式上,要从统一规格的教学向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转化。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重甄别与选拔,重笔试成绩,方法单调,指标单一;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教学评价应当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必然涉及考试,但不完全等于考试。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对历史教学过程的评价。新建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历史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和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与旧的历史课堂评价标准的关系

 

  1.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的特点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教学手段单一,以讲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历史的感受。教师主动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记忆。

 

2.旧的历史课堂评价标准与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关系

 

与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是旧的历史课堂评价标准。旧的历史课堂评价标准突出的是评价教师讲课的水平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程度,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和被动情况,交流互动情况,能力培养方面关注不够。旧的课堂评价标准能够引导教师向讲好课的方向发展,但是难以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向符合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方向发展。因此,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果,需要新的符合课改理念的评价标准来认可和巩固。

 

 

 

三.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在改革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显示出不同的层次。从历史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历史教学存在五个不同的层次。

 

1.讲不清,道不明。

这是少数知识基础很差,或者逻辑思维不太清楚,表述能力很差的教师的课。这种层次的课堂教学,无论用过去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都是不合格的。

 

2.正确告知,被动接受。

教师将知识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不做过细的分析和说明,基本上处于照本宣科状态。这种方式简单、直接、有效,但是枯燥无味,最重要的是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明白知识中包含的道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否会用学到的知识?那就全靠学生自己的悟性了。

 

3.讲解清楚,展示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能把知识讲清楚,使学生可以听懂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能够在讲述中展现自己对所讲知识的思考,使学生能从教师的思维中学到思维,从而启发自己的智慧。这种层次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可以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的有新意的课,学生喜欢听,感到是一种享受,很自然的让教师牵着走,以至于迷失了自我。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没有给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

 

以上二、三两个层次的教学方式都是侧重于教师的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属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在听讲中学习,不太注重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情景和条件,使学生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4.创设情景,引导思维。

 

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给学生创造运用历史知识,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提供各类历史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自己发现信息,提取和整理信息,运用资料解决问题。或者教师提出可以思考的问题,并指出可以到什么地方去寻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资料,从相互矛盾的资料中鉴别、比较,去伪存真,探求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展现教师的思维也展现学生的思维,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选择、推理、兼容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学习思维,并从中体会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兴趣。历史课没法参与过去历史的实践,但是可以用文字、图片、等各种资料来再现历史的真实;可以用影视等手段来模拟真实的历史,使学生能够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参与对真实历史问题的思考,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增长自己的智慧。

 

这个层次基本上属于设置情景,创造运用知识的条件,让学生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巩固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实际上就是在模拟实践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可能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难处是教师备课困难大,比较费时,如果所有教学内容都这样做,完成教学进度较困难。

 

5.激活主体,主体主动。

 

教学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学习。会学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发展,并逐渐成才。不会学,则必然会随着自己原有知识的不断遗忘和老化而使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衰退。教会学习,就是要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主动,学生主体被动。因此,教师应当做的是怎样给学生提供条件,以客体激活主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手段是取得发问权。没人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提问的权利。但是,学生提问后,部分教师由于怕打乱原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常常采取一种冷漠或压制的态度。部分同学对不按照老师指引的思路考虑问题,老师提问的同学报之以白眼和嘲笑。这都使有些喜欢提问的学生,在行使提问的权利时,必须好好考虑考虑利害得失,不敢争取主动。久而久之,教师取得了课堂上的全部主动权,学生会不会、懂不懂都不问了。课堂好控制了,教学进度容易完成了,学生也变成了不加思考的容纳教师提供的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争取主动,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教师是否也该想一想:自己的主动是把学习的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还是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主体主动起来。

 

我们常说教学要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但是,怎样分层指导?怎么因材施教?却大不相同。有的是不断给学生划分层次,重新分班分组,派不同的教师,讲不同的课。这种因材施教,给学生的心理影响可能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

 

真正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应该从激励学生主动提问入手。不同层次的学生必然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指导。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是学生的能力问题,敢不敢提问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造成与解决都与教师有关。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激活教学的主体,使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结果提出了十几个问题,其中有难有易。有些问题看的出学生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教师将这些不同的问题全部写在黑板上,问那个同学能够解答其中的问题。结果,在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促进下,解决了其中的多一半问题。这种课的最大优点是学生真正主动起来了。学生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了。学生也参与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到了主体的主动。

 

这种课的最大难度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的不确定性。由于教师难以事前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考虑成熟,课堂上能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数量也难以提前预定。这种课可能会使由教师一手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难以按计划完成。使课堂教学变得较难控制。这就要提出:学习的主体主动了,教师应该怎么办?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式不会完全局限于某一层次。可以说从第二个层次开始,各层次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各种方式方法兼用,也许某种方式、方法用的多些,某种方式、方法用的少些。我们现在搞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第三至第五个层次的教学方式比较有利于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向较高层次引导。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改革的思考

 

1.历史课堂评价表的结构怎样比较合理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评价项目不宜过多,但应层次分明。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因此评价教学过程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此外还有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1)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有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办任何事都应有个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做到:

 

A.教学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必须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不全面,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的追求不全面,或者对某方面目标的追求有所忽视。

 

B.教学目标要具体。教学目标必须具体。知识目标要包括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知识中的难点。能力目标要包括通过本课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哪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包括,通过本课教学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对要追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应该有对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准备采取的教学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要考虑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要考虑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

 

C.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学目标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符合历史教学大纲或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历史教学评价标准,其目的是引导历史教学向符合教育科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向转变。如果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不符合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哪么在教学行为上就必然会出现偏差。

 

D.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是否合适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就好开展,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就容易实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案在实施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无法按原定教案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必要的,有教学目标可以规范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教学活动是双向的,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由教师单方面来进行的。一旦激活了学习的主体,由我来教你来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主动探索,主动提问,主动刨根问底。哪么,原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就必然要受到冲击。因此,教学目标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整或重新考虑。关键是这种修改和变化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高尚的、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共同完成。旧的评价标准只注重对教师“教”的行为的评价,不注意对学生“学”的行为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片面评价。其结果,必然引导课堂教学向重教轻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应当分开。不然,在强大的教学传统的影响下,很容易用评“教”代替评“学”。

 

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评价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首先决定于教师的学识。教师知识功底不扎实,必然导致经常把知识讲错,科学性、准确性无从谈起。因此,评价教师的学识要从其讲述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丰富程度来衡量。教师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文字表达要求板书设计合理、精炼,书写清楚、无错别字,条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基本功中有重要地位。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清晰、明白、标准,叙述事情逻辑关系清楚,节奏合适。进一步的要求是语言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要生动、形象、幽默和有激情。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有所表现。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情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和调控就应该向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的方向来进行。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各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在实践中学习。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是启发和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方法。现在,我们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展现和形成,需要有一种充满矛盾的、可以使思维活动启动的新情境,需要具备一种开放、进取和无所畏惧的心态。这种心态只有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质疑、探索,经常受到鼓励的情况下,才容易形成。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方法,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现有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评价教师对教学设备的运用,我们强调两点:一是“现有”;二是“合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各校的教学设备的配备很不平衡。因此强调必须用某种教学设备是不合理的,必须以学校的现有设备为评价的基础。没有先进设备,强迫使用先进设备;有先进设备,长期不用,都是不可取的。使用教学设备,要强调合理。合理就是要恰到好处,就是要省时、省力、形象、直观,其优点和长处充分得到发挥,达到好的效果。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通过教学要实现发展的一方。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一份试卷考查一下,或看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正确来评价。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主要不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当堂记忆程度。对学生课堂评价的最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可否考虑从三方面来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一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广泛性;二是思考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三是围绕教学问题的交流互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思考教学中的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别人分享和交流,敢于质疑提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主动参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

 

学生只是被动的按照固定的答案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师生互动,但谈不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泛性表现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的多少。只有少数几个人参与教学活动,不能说是广泛参与。

 

学生思考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表现为:学生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时,所涉及知识和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这表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活跃程度。有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片面追求学生活动的形式、次数。一堂课上,教师能提出几十个问题,许多问题都是简单的重复教材内容,没有什么思维价值。这种课看着很热闹,实际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低水平的简单重复。我们提倡学生多提问题,但也不能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就什么都问。不愿思考问题,什么都问,实际上也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因此,学生所提问题的水平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水平。

 

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要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来进行。围绕教学主题的交流互动,可以使信息流通,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脱离教学主题的学生自由互动,对教学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3)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各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此外,还要考虑课堂气氛的宽松度、融洽度和师生的精神状态,因为这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兴奋、进取、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思维活跃的表现。

 

2.提出比较合理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

 

海淀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

 

所在学校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授课班级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知识与能力

5

4

3

2

 

过程与方法

5

4

3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4

3

2

 

教学过程

教师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学识、文字、语言)

15

12

9

6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指导和调控

10

8

6

4

 

学习情境的创设

5

4

3

2

 

对现有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

5

4

3

2

 

学生

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广泛性

10

8

6

4

 

思考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10

8

6

4

 

围绕教学问题交流互动

10

8

6

4

 

教学效果

课标要求达到程度

知识与能力

5

4

3

2

 

过程与方法

5

4

3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4

3

2

 

课堂气氛的宽松度、融洽度和师生的精神状态

5

4

3

2

 

 

总分

 

评语

 

评课人签名:

                                   年    月    日

评价等级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性错误,个别小错误可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中,按学识上的错误适当扣分。如出现重大科学性错误,可视错误情况在总分中适当打折。

 

 

3.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等级与赋分的说明

 

历史课堂评价表中为了评价方便把评价项目,各分了A、B、C、D四个等级。如果各项都是A级,将得到100分;如果各项都是B级,将得到80分;如果各项都是C级,将得到60分;如果都是D级,将得到40分。D级可以0分起点,也可以低分起点。如果实行0分起点,将使分数差距拉的很大,可能会使部分按照旧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师得到低于40分的低分。这对这部分教师冲击太大。考虑到改革既要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又要给教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时间和过程。所以,采取了低分起点。

 

评价各项目分值的多少,反映了各项在课堂评价中的权重。其中,对制定教学目标的评价占了总分的15%,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占了总分的65%,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占了总分的20%。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中,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占了总分的35%,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占了总分的30%。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还有部分项目是对师生共同行为的评价。

 

对教学目标的评价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听课者看到了讲课者的教案,明确了解讲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另一种是听课者看不到讲课教师的教案,在这种情况下,听课教师应有能力在听课过程中判断讲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全面合理。

 

评价表中各项得分之合超过90分为优;75分至89分为良;60分至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ha-luo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2/118127/index.shtml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室

研究讨论者:耿胜利  张英  张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