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青岛市初三历史学业水平
07年山东青岛高三历史模
周明学:导师制:青年教
杜苇:青年历史教师成长
邓韵梅:青基赛《中外的
青岛探索完善历史优秀建
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
以*追寻理想——青岛市
博物馆青少年荣辱观教育
最新热门    
 
青岛:青岛实验区历史课改探索

时间:2009-10-18 17:19:57  来源:佚名
 
充满希望的历史课程实验——青岛实验区历史课改探索

2001年作为新世纪第一个年头,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春风吹拂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正式启动。青岛市内四区有幸全部被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举措,改革力度大,牵涉面广,影响深远。为了搞好这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实验,我们从年初开始就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在赴北京参加课程标准组组织的历史学科培训之后,我们在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历史教学的状况,有的放矢地制订了《青岛市历史课程改革培训计划》,比较详尽地规划了青岛市历史课程改革培训的实施方案,一俟暑假到来,即可全面组织培训。

七八两月的青岛,虽然号称“避暑胜地”,但仍然暑气逼人,烈日炎炎。酷暑的炙烤,不能减弱广大历史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青岛市各家新闻媒体积极配合,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为历史教师参加培训,及时进入课改新角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培训开始之前,青岛的几家主要新闻媒体闻风而动,主动出击,来教研室采访,《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生活导报》《半岛都市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报道了历史课程改革的消息,青岛电视台为此还摄制了专题片《走进新课程》,其中也有历史学科的内容。舆论固然是课改的先导,但领导的重视更是课改成功的保障。青岛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马论业、教育局长杜小悌、教育局副局长韩曙黎多次听取课改实验的情况汇报,并就课改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指示。教研室作为青岛市负责课改的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课改的实施任务。全室上下统一思想,各学科协同合作,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就相继编印了《青岛实验区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手册》和《青岛实验区历史学科培训手册》等培训资料,保证了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手一套,做到学有所依,思有所据。7月25—28日,青岛市内四区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先期进行了课程改革参与式培训。紧接着,8月1日,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分科参与式培训拉开了帷幕,学科培训一直持续到8月5日才结束。培训期间,青岛市副市长马论业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尔后,傅道春教授作了通识培训报告。学科培训期间,我们邀请了历史学科标准组朱汉国教授、刘军教授和南京市优秀教师、南京4中石洁老师莅临指导,他们不仅就历史新课程标准、历史新教材的编制作了详尽的报告,而且还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说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的报告赢得了参加培训老师的热烈掌声。广大历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令人振奋,大家在参与式培训中结合学习体会,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不乏真知灼见,不乏教改激情。培训中教师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抒发出的教改理想催人奋进。历史教师的集中培训虽然仅进行了5天,但这5天给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留下的记忆却是永久难忘的,他们得到了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充实,实践上的飞跃,为新学期承担新课程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天,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新教材在青岛实验区也整整运作了八十多天。在这八十多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改革、管理与教研、点上经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观念要新颖,态度要积极,操作要稳妥。八十多天来,广大历史教师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以课改促教改,发展学生也发展教师,取得了许多教学经验,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市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历史教师的观念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学行为日趋优化


    长期以来,在青岛市的初中学校,历史与地理、生物一样处在“小三门”的地位上,中考不考,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一些历史课堂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历史教育质量不高。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今年,青岛市教育局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一项举措是将历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6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了首次历史中考,虽然分值不大,只有30分,但现阶段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不容低估,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刺激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一项举措就是进行历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针对多年来教育 “体制—课程—教师”系统中存在的弊端,选准中间环节“课程”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将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课程改革给青岛历史教师带来的最大收获便是观念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落实。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个多月以后,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承担课改任务的初一历史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共有来自全市43所实验学校的49位教师。其中,专科毕业19人,占39%,本科毕业28人,占57%,研究生毕业2人,占4%;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28人,占57%,30—40岁的有13人,占27%,40岁以上的有8人,占16%;教龄在5年以下的有18人,占37%,5—10年的有14人,占28%,10年以上的有17人,占35%。
    统计数字表明,承担本次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主干是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教师,他们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年富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经过暑期集中培训,进入课改新角色的速度比较快,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热情比较高。通过对承担课改任务的初一历史教师进行随机听课,我们发现,不少年轻教师在课改实验中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北师大版教材内容简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制度课程”逐步演化为“体验课程”,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是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开发者、欣赏者和组织者,逐步构建师生共同参与、良性互动、不断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在意趣盎然的历史课堂上张扬了个性,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譬如,在一堂《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上,教师讲到甲骨文时,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大纸书写了“日、月、牛、羊、人”五个常用甲骨文,言简意赅地讲清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源源关系。然后,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小组讨论,设疑、质疑、释疑。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提出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像“商朝的巫师给商王的活动占卜吉凶,如果与结果不符,甲骨文还会保留下来吗?占卜者会不会被杀掉?”“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的早期文字很多都失传了,而唯有中国的早期文字却流传演变至今?”这些疑问虽然不乏幼稚,但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认识,已经不再满足于书本的陈述,而开始产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思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又如,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提出“如果不统一,好不好?”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陡然上升,历史教育的功能得以初步实现。
    

二、教学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教学活动中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发动机。随着课程改革的实验,青岛市历史教师踊跃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在课程改革中诞生的《青岛历史教学》虽然没有正式刊号,印刷也比较简陋,但内容却比较丰富,深受教师的喜爱。迄今为止已经出刊5期,每期都刊发历史教师教学中的体会与感受,也刊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成果,成为青岛市历史教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阵地。
    课题研究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青岛市的广大历史教师十分注意学习教育理论,尝试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是他们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的媒介。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历史教师以区片为单位形成了四个“历史骨干教师读书班”,读书班除特殊情况外,基本上能保证双周活动一次,学习理论,交流心得,探讨教研,每次由一位教师作中心发言,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各个区片 “历史骨干教师读书班”的成员,几乎能够覆盖区片内的所有初中学校,代表性比较强,他们成为承担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教研室在课题研究方面,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鼓励群众性课题研究工作,放手发动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将《开题报告》提交专家论证,合格的予以立项。从一般课题中又遴选出一批重点课题予以扶持,譬如“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历史课网络教学法”“历史课多维信息交流教学法”等重点课题,都在教研室的直接组织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验,已经涌现出不少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青岛市历史教育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不能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那样通过实验的方式重现,也没有数学、地理学科那么多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而按照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只有和第二信号系统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的理论,单凭历史教师言传身教,赤手空拳,是无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有鉴于此,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近年来,随着青岛市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初中学校基本上都建立起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已经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很多教师都有家庭电脑,在自己家中就可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我们已经举行过多次多媒体历史课件的展示和评奖活动。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大。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青岛市教育局已经决定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为市内四区承担课改任务的普通中学添置教师计算机、电子备课系统和课件制作中心,所有设备都会在今年年底以前配备到位,届时,每两名教师就将拥有一台计算机,所有中学都将拥有自己的课件制作中心,为教师创造资料查阅、刻录、打印等电子备课的便利条件。这些设备配备到位以后,将会引发一场真正的“备课革命”,不仅有备课无纸化的划时代意义,而且为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做了准备。在不远的将来,青岛市历史教师将实现办公室微机联网,不出办公室就可以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一场前所未有的“备课革命”即将席卷青岛教育界。
    

三、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初步实现一体化,开放的历史教育格局正在形成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是教育长期一贯的追求,更是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新课程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框束,采取“课程生态学”的理念,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成为实现这种“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新教材专门增设了“学习与探究课”,应该说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学习与探究课”的增设,对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历史教育格局是一个突破,对于历史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历史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已经执教过的“学习与探究课”来看,很多具备了开放性的教育特点,能够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与实践的潜质。
    “学习与探究课”之一《破解彩陶之谜》,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法 ,一步一步拨开笼罩在彩陶问题上的迷雾,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还有一些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陶吧中去领略制造彩陶的艺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陶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历史,“制度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落到了实处。
    如果说“破解彩陶之谜”只是历史教育走向开放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学习与探究课”之二“了解身边的‘历史’”则将历史教育开放到了极致,这堂课除了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课堂展示之外,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历史(家庭、学校、社区)进行调查,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分析、研究、处理有效信息,从而形成对历史的真实感受。这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意志的过程,一句话,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过程。从收集到的学习成果来看,学生通过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观察力、注意力、感知力和思维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青岛第二十二中学初一(10)班于绍阳同学的调查对象是自己的祖父,他写的调查报告题目就叫做“祖父的共和国见证史”:
    我的祖父叫于其三,今年78岁,1922年7月出生在崂山区于家下河村的贫农家庭里。由于祖父出生时祖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后来这里成了蒋介石的辖区,我的祖父在炮火下成长。断断续续的只读了一年书,略微学会了一些汉字和简单的数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对我们发动了全面战争,占领了青岛。不知多少岁月,祖父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约1946年,解放军来到了这里,祖父在这一年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49年,在与国民党和谈不成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发动了渡江战役,祖父随军参战,由于表现积极,作战英勇,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连长。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祖父参与了开国大典的保卫工作。
    1950年,世界局势发生着变化,美国将炮火移到了鸭绿江边,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1951年,祖父随部队进入朝鲜,在空军某部作地勤运输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是要将军需品运到前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美军在轰炸朝鲜时投下的炸弹比美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投下的数目还多,祖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了两个二等功和一个一等功,可惜一等功证书现在找不到了。1954年,回国转业成为地方干部。1978年,祖国实行改革开放,青岛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0年祖父离休,膝下儿女满堂,我们一个大家庭共13人,经常聚会,家族和睦,使祖父其乐融融,安享晚年。
    寥寥五百多字,就勾勒出一位老革命的生平事迹,折射出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此调查报告出自一位13岁中学生之手,的确令人感奋不已。
    新课程呼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共享资源。要使新课程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也必须营造一种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的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确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辅助力量。实践证明,学校、家庭、社会一切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学生逐步成为历史教育的主体,研究性学习初露端倪


    20世纪8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新教材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的弊端,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设计,师生双方不再单纯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而成为发展课程、创生课程的“交互主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
    的、互动的,既发展学生,又发展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新教材一堂课的知识含量大幅度降低,重点更加突出,教师如果因循守旧,沿用过去旧的教学模式来运作的话,势必会使课堂显得十分单薄。为此,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在接受必要的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历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放,效果更加理想。
    2001年9月,我们向全市历史教师发出了《关于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通知》,倡议广大历史教师以课改为契机,在历史教育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因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界定比较困难的现状下,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使历史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也可以组织学有余力、热爱历史的同学形成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然,本着“适时、适量”的原则,以不冲击、不影响学生正常课业为前提。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当扮演帮助者、服务者、共同研究者的角色,切忌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自我,恢复自信,树立自尊。从课题的选定、课题领导小组的选举、研究活动的开展、研究成果的编制和展示,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做的工作主要是把握大局,把握方向,提供搜集信息和资料的渠道,帮助学生解决难以克服、阻挡课题正常运行,不可逾越的障碍。教师应该从师道尊严的巢臼中解脱出来,与学生处在平等、民主的位置上,相互交流,不断切磋,共同发展,真正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在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发挥校外教育资源,像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都应当成为有效的历史教育资源,原本视野狭窄的历史教育空间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渠道得到拓宽,原本封闭的历史教育环境也可以走向开放,历史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学习活动更加看重的是过程,而非成果,有成果固然可喜可贺,没有成果,也不应否认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质疑貌似定论的知识、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掌握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这本身就是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目前,我们的市级教研重点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正式立项。该课题的子课题《档案与历史研究性学习》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不少学校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到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档案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学生兴趣小组通过查阅档案发现了不少线索,有的进而演变成学生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如青岛七中学生兴趣小组,在档案中发现五四运动导致青岛回归祖国,青岛回归祖国的谈判代表王正廷是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青岛体育场是陪同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中国教练宋君复根据洛杉矶体育场的造型绘制图纸建造的,再加上青岛目前已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奥运会水上项目将在青岛举行,于是,该小组的《奥林匹克运动与青岛》子课题应运而生了。其他,诸如《近代教会学校和青岛教育》《下街的历史与现状》等子课题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为了配合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经过五年多时间的酝酿,撰写的三十多万字的专著《青岛近现代史》最近也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各实验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历史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状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开发,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五、建议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式学习的空间,建议在“学习栏”中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
    (1)历史之谜,将历史上的未解之谜提供给学生。
    其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讲“青铜器”时提到过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就有许多未解之谜,还有秦始皇陵、明建文帝的趋向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问题。
    (2)历史研究,将历史上的一些有不同看法或未有最终结论的事物、人物、现象提供给学生。
    (3)列出史学界的分歧所在,指出研究的大致方向和手段,引起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等等。
    总之,历史课程改革在青岛实验区开局良好,正在不断发展。作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反映的课程理念为我们指出了历史教学改革的希望之路。我们将动员全市历史教师的力量,群策群力,开拓前进,争取更大的进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