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南方周末:历史教育不该
我们到底该不该支援朝鲜
最新热门    
 
不该模糊的记忆----——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而作

时间:2009-10-18 17:55:24  来源:傅雪婷
 

不该模糊的记忆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而作

(本文获得浙江省中学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比赛三等奖)

 

英国作家威尔斯说过“历史是教育与灵魂的赛跑”,在我的同胞中,对抗战历史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失去集体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因为,不是从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样的民族会在纷纭变幻中,迷失自我,更容易重复过去的悲剧。

 

为什么需要这段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毕竟没有记忆,任何以往的东西,迟早会从视线中消失。历史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的历史。客观的历史需要记忆的历史来弥补,以让人们可随时摄取和揣摩,也可以感悟和反刍。不过,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断然地遗忘。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年迈的老人,我简直难以置信60年前的那一幕幕。当你走在繁华的街头上时,让人很难想象当年的满目疮痍。今天你惬意留恋的公园,昨天,曾是一个拼死撕杀的沙场!可以说刻写在中国抗日战争上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诸如日寇、鬼子、屠杀、“三光政策”、仇恨、抗战等字眼频频闪现。


    面对凶残的日寇,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如《抗日老兵》歌曲所唱的“多少清苦积成了手茧,星辰一样的历史把岁月点燃;多少辛酸写满了容颜,皱纹一样的历史把岁月磨穿”。没齿难忘的伴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历史的亲历者所记忆的碎片正不断风化,过往的岁月断断续续,悠悠荡荡,穿越时空,牵引着我去到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

最近,解放军干部李晓方拍摄、印刷、出版了《泣血控诉———侵华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实录》一书,近四年来,李晓方跑遍了浙赣线的800多个村庄,寻访到了200余位当年炭疽、鼻疽的幸存者。往事并非如烟,在我重新追忆那段承载了痛苦、伤亡与悲情的战争时,就让我再一次回眸那不堪回首的历史,走近那已经远去的民族奋起绝地反击的抗争,让我再一次聆听那沉重冗长的回音,动情地缅怀那英烈们不屈的忠魂。你,我,他的血管中奔腾着黄河的汹涌,胸腔里屹立着长城的伟岸……

哪些东西值得记忆?

 

在这祭国殇、悼国魂、祝国运的庄重时刻,我们透过历史的烟云,

 向曾经奔赴国难的所有将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遇难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思!这六十年的风霜吹不散那熊熊燃起的硝烟,这六十年的雨水,洗不尽沉淀的累累血债。有些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模糊甚至遗忘的,那就是一个民族曾遭受的践踏、凌辱和沉沦的过去。历史,就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幸存者留下的铜版脚印,任凭日晒雨淋,它就在前人的刻骨记忆里,也在后人的追思追忆中。烽火连天,山河破碎,一场全民纾难的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壮士百万兵,舍身为国,大义凛然,战况之惨烈惊天地、泣鬼神。千千万万默默无名士兵的血肉与精魂,这个特定的身份,让人一想起就肃然起敬。剥开历史的表皮,还有什么东西比炯炯的眼神、铿锵的誓言和生动的叙事更鲜活呢?

 

我不该忘记卢沟枪声:从此,一场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

我不该忘记上海浴血:在“1.28”抗战和 “8.13”淞沪会战中。广大将士精忠报国,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

我不该忘记南京屠城:红色花岗岩铺就的瀑布墙,是血色的记忆;扭曲的人字形雕塑,是曾经扭曲的世界——6周的屠城,30多万同胞惨遭毒手,此外,发生的强暴妇女事件就有8万起,留下了世界文明史上最悲怆的一页。
我不该忘记那些慰安妇:侵华期间,约有20万名以上中国妇女沦为日军的性奴隶,日军丧心病狂地从事有组织的集体凌辱,一位慰安妇每天要被分配到10名、20名,最多达80多名士兵的强暴。强奸变成了合法,尊严荡然无存,慰安妇制度是世界上女性最惨痛的记录。
我不该忘记那些劳工:日本政府外交文件披露,日本曾绑架了近4万名中国劳工到本土从事超出正常体能的、惨无人道的体力劳动,由于残酷奴役和迫害,致6200多名劳工客死异乡。
我更不该忘记身边的一切:据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张才介绍,从1937年9月26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至1942年5月,共出动45批450余架次,投下炸弹、燃烧弹1056枚,炸死军民1308人,炸伤10300余人,炸毁房屋10890余间。被烧毁的民房有104318间,被残杀的军民有17204人,致残有36569人。据1945年对金华6个县城的统计,被强奸有姓名的人数超过4000人。被抓去服苦役者共有80万人次,被掠杀的家畜8.7万余头,抢去粮食仅兰溪一县统计就达1.25亿公斤。日军设立武义砩石采矿所,抓来劳工1500多人强行开采,还多次残杀工人。以上还是不完全统计,从金华一地的劫难就可见一斑。
据原我校直升班一些同学倪晶、徐睿、曹灵美等人的课题组所做的《关于抗战时期日寇在金华暴行》的调查记录:

1、细菌战荼毒:

1940年6月间,日军决定对浙赣沿线实施细菌战,用两种方法投放鼠疫细菌:一种是把感染了鼠疫菌的老鼠和跳蚤投放,另一种是用飞机喷洒白粉状的鼠疫菌。1942年6、7月间,荣字1664部队以金华为中心撒布了霍乱、伤寒等病菌,造成了大规模的疫病流行,伤亡极多。义乌县再次爆发严重的鼠疫流行,其中崇山村一村就死亡400余人。汤溪镇的陈彩富的回忆:我的两个弟弟都死于烂脚,父亲烂了脚,一直到95岁死时也未治好。陈兴忠,住在浦江县金狮村。在一次回家途中,突然整条左腿发痒,后逐渐发黑溃烂,疼痛难忍,一直无法治愈。周洪根是义乌市塔下洲村人,1942年秋冬之际,日军播撒的鼠疫病菌在义乌崇山村爆发,村里每天都会死人,最多一天死了六个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被鼠疫夺走生命的就有103人,占到当时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全家死绝的就有九户,仅周洪根家族中总共死去了16人。1942年5、6月间,侵略者空投了细菌和毒气炸弹。仅金华竹马乡的方下店村,不到400人中就有80人染上病毒,不到两年内先后死去。据调查,从1942年夏至1945

 年,雅畈镇下伊村700多位村民中有约500人死于细菌战。据有关民间团体初步调查,金华在细菌战中,患各种疫病死亡的近6000名。一批人虽然活着,但“烂脚”病伴其终生,给身心带来了无尽的创伤。

2、“慰安妇”在金华

1942——1944年,侵略军在金华开办了“慰安所”。留居金华的朝鲜人曾组织“鸡林会”,有慰安妇84人,平均21岁。雅堂街——是“皇军”淫乐的“花街”,此街有“菊水”、“菊月”、“金华楼”、“比佐古”、“将小俱乐部”、“大东亚饭店”等慰安所。在浦江,还设有“兰方园”慰安所。慰安妇们的精神和肉体所受的凌辱和摧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3、“三光”政策

(1)烧:日军每到一地,四处放火焚烧民房。据统计,全市有13万多间房屋被烧,三、四十万人衣食无着,流离失所。日军在东关放火,烧掉全村五分之四的民房;接着在白龙桥一带放火烧村,烧掉高桥、雅村、塔水桥等21个村庄4000余间民房;1942年5月23日,日军占领义乌佛堂,烧毁民房600余间。没有逃走的老弱病者被活活烧死,数以百计。

 

(2)杀:日本鬼子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另人发指的是其五花八门的屠杀手段:鞭抽棍打石头压,挖坑活埋加脚踩,灌水沉溺陶锅煮,放纵狼狗撕咬人,细菌战活体解剖等等。

1942年5月28日,金华雅畈村里来了一批鬼子,用刺刀单个刺,用斧头劈,用枪打,还进行集体屠杀,一天的屠杀下来,共500多人被残忍的杀害。日军从兰溪、孝顺向金华进犯时,沿途以机枪、迫击炮扫射和轰击,死伤老百姓200余人。

1942年,永康枫林村里,30多位男子被抓走,剥去衣服,蒙上眼睛,绑在柱子上,最后被活活的刺死。日军连小孩也不放过,在汤溪县城内用刺刀插入孩子的身上,高举手中,视其惨啼为戏。

(3)抢:鬼子所到之处,粮食、家禽、家畜、金银珠宝、文物古玩都被掳掠殆尽,他们还疯狂的掠夺森林、矿藏资源,大批运回国内。西市街、法院街、四牌楼等的各家商店被洗劫一空。1942年5月,日军占据了萤石矿床分布密集地段,筑碉堡、修工事,光在杨家周围就有大小炮台18座,且备有远射程大炮。

然而,这仅仅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日寇的暴行可谓罄竹难书。当冲天的烽火尘埃落定,可是创伤怎能轻易愈合,甚至有人老是在伤口上撒盐!固然,无论世事怎样沧桑,往昔如何斑驳,都能磨砺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前行!中华儿女无所畏惧,义无返顾地将血肉之躯投入战争熔炉之中,慷慨赴义,血战到底,在民族危亡关头,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不计生死,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血和肉,融进山河原野。日月经天,高山是他们的身影;江河行地,长水呼唤他们的英灵。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

为了什么而去记忆

    托马斯·潘恩说过:“斗争越艰苦,胜利越光荣”。千年不绝如缕的呐喊支撑着伟大祖国的涅磐,千万鲜血染红的道路延续着苦难中华的步伐,我们都将一一谨记,化为血,化为火,化为剑,化为每一个热血华人心中的复兴之梦。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电影《紫日》描写的是抗战时期日寇在中国领土上蹂躏践踏的故事片,然而,有些中学生在看到一位日本兵拿起刺刀狠狠地往一位老妇肚子上插进去时,却哈哈大笑起来。诚然,或许你对

 屈辱缺少亲身体验,或许你会觉得今天和平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是理所当然,但你可曾掂量过这和平的分量有多重——整整十四年血和火的洗礼,无数先辈们慷慨悲壮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宁祥和。

《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在此,所有有良知的人们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背弃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抹煞历史记忆,放弃历史反思,就意味着背叛。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抚今追昔,察往知来,我不仅需要铭记与缅怀,更需要宽容与反省,同时也需要认识、学习和超越日本,探求中国富强之路。然而,让我极其忧虑的是,当年轻一代渐渐习惯把历史淡出他们的视野,把历史意识看作“包袱”而非“行囊”动辄抛弃,更令人焦虑的是这种倾向仍在蔓延。

当年的受害者及遗属,为讨说法四处奔波。无数律师、学者和民间人士,为还历史的公正和真实,付出了艰辛劳动。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遗憾只能扼腕叹息。

有时候,我们中国人的确是要解剖一下自己,为什么老是民族记性不佳?!这种遗忘是漫不经心的遗忘,危害是最大的。它不同于日本人民族自大心理极度膨胀式的“选择性遗忘”。日本人的这种“遗忘”,虽然反人道、反人性,却是野心勃勃的,是有着特定目的的,这种特定的目的是特定的利益追求,那就是迟早摆脱失败的阴影,好再次趾高气扬,甚至盘算着侵略中国。而我们漫不经心的遗忘却是阿Q式的,它既不能刺激我们以奋进,也不能抚平民族的伤口,它只能使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得过且过,永远错失奋起直追的良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族心理的巨大创伤。

 

我国诗人洛夫说过“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对于60年前的抗战史,不应该是句号,也尽量少些省略号,而应该是感叹号,甚至更多的问号。遥望历史的天空,血红的夕阳映衬着战地的黄花,往事悠悠,是不能忘记,是不忍忘记。就让我们跟随着先辈们的坚韧步伐,让不该模糊的记忆永远地定格,并成为我们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源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网站、金华新闻频道、血铸中华网站、《忆国耻  铸国魂》、各期《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金华县志》等。

 

浙江师大附中04直升班       傅雪婷

指导老师                    吕准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