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沙古井简牍拟整体揭取…
“被遗忘的画家”悄然离…
最新热门    
 
被遗弃的明曲,被复活的思想蓝调

时间:2010-9-3 10:45:22  来源:不详

    书评人 许莹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加勒特·马丁利(Garrett Mattingly)这么评价16世纪的欧洲文明——“在16世纪,理性、天启和习俗的结合解体了”,在16世纪的明代中国,同样也在并发着这场世纪的解体式的思想复兴,这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被忽视了几个世纪的思想泓澜。裴在《明朝那些曲》(Songs of the Ming Dynasty)一书里,提出了“思想明朝”的概念,是在描述这样一个时代:16世纪的中国,传统哲学、民族宗教意识和社会习俗的结合体,逐渐走向解体,中世纪千年的文明体系在发生着丛隙和裂变,发自于中国本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中世纪的暗黑时代,悄然地拉开启示录式的曙光。

    在大陆,“明朝热”令人震惊地在民间和学界呈现着活跃,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明朝到底“热”在哪里?是朱皇帝拥有史无前例的权力?或是郑和元帅铺天盖地的世界巡洋?或是宫廷里面无休止的阉人残杀?我认为,裴找到了明朝魅力的最核心的所在,即“思想明朝”,从明代中国的思想路径追寻,在一路神秘和绚烂的鲜花荆棘之中,裴找到了一个“被遗弃的意象”——明曲,在我们所熟知的宏大历史叙述里,他发现了“人的小世界”。

    门多萨把明代中国人称为“大明人(TAME)”,明曲作为古老中国的特殊的一门艺术,综合凝聚了汉语言、汉音乐和汉戏剧的最完美的艺术成就,更可贵的是,她是“大明人”最直接的心灵情怀的歌唱,是我们回顾16世纪明代中国思想启蒙初兴的一面最好的镜子。无论是“大明人”,还是“明曲”,都已经被遗弃几个世纪了,但是裴使用明曲所进行的人文追寻,让我们第一次贴近那个现代文明鸿蒙初清的时代,中国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某一种信条或者某一种思想形态,而是一种优雅的、有风格的生活方式,是明代中国人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第一次把生活创造成一件艺术品,他们是那么热诚地努力,通过艺术的风格意识和古典的和谐意识,来全面开发和协调人的天性,培养自己的品性,实际上,人们兼收并蓄,避免狭隘主义,形成了一条用美学原则把各种思想观念结合在一起的折中主义,在明曲里面,没有新的哲学教条,没有一元化的探索路径,人们只是在许许多多丰富有趣的思想里面尽情享受。

    如果说,艺术感和美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显著的特征,那么,明曲则在中国文化史里,第一次反映出纯粹的艺术感和美感,明曲和唐宋诗词的迥异之处,是富有启蒙主义的“尽情享受”,没有专享于经院派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