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炜:不在高原,就在路…
张炜:不在高原,就在路…
王蒙:不能坐视文化的日…
玉树土风民间歌舞团:不…
追记华君武:不应只求一…
马王堆汉墓千年神话:不…
国家文物局:不主张主动…
乐嘉:不必对宁坐宝马哭…
医圣张仲景谈养生:不可…
为“猜想”而玩命的陈景…
最新热门    
 
张炜:不在高原,就在路上(2)

时间:2010-9-16 11:56:11  来源:不详

1988年张炜在龙口,写《你在高原》。

 

张炜的重要作品,几乎都以山东大地为主题。

这就是我用22年时间写成的《你在高原》,分成10部,450万字。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完一本出一本,我也试过这样做,发现不行,这450万字从头到尾是一个大故事,总体上是一本大书,没办法拆开来。所有的“长河小说”,无论多么长都是一本书,而不像系列小说那样单独成篇。可是“长河小说”往往有个毛病,前面写得好,两三本以后就没法看了,因为任何人都难以保持长久的气韵和始终充沛的情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一个技巧:在写作之前进行严密的构思,规划好十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动手写的时候,就看我当时的心境,觉得适合写哪一部,就抽出来写。也就是说最后一部未必是最后写的,我写的每一部都选择了最合适的时机。

这又造成一个问题:写了22年,也许十年前写到某个人物已经死了,十年后忘记了,写作的顺序又是打乱的,有可能就对不上号。所以进行到最后一年的时候,我什么事都不干,就是给全书挑毛病。手写的书稿,我放到电脑里进行查找,给每个人物建立像字典一样的简历,每个地方的资料也重新整理。出版社对我很好,找了5个编辑组成班子,帮助我修改书稿。就这样度过最后痛苦的一年,我累得一身是病,22年最好的年华,就耗在这本书里。

生活

城市动物的书院理想

如今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济南,偶尔也到烟台一带去住。这么多年的游走,踩了很多点,朋友也多,几乎到哪里都可以呆一呆。可是为什么不离开山东?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会有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想要出去,北京更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可是对我来说,很可能到北京未必就比在山东好,毕竟这里是我的家。

很多作家出国去,倒不如在国内写得好。离开了本土的欢乐和痛苦,对于艺术家和作家的损失多么大啊。写作者最好不要离开自己的文化母体,这是我的看法。

但我并不只写乡土,很多人有这个误会,其实我基本还算个城市动物,作品写农村和小城镇的占一半,另一半写城市和知识分子。二十多岁到烟台开始,我就生活在城市里,和大家一样,每天大量的事情,没有时间读书写作。有时产生特别强烈的写作冲动,那就挤开手边的事,一杯茶、一本书,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可是这种幸福很难享受到。现代人的生活太急促,我想在最着急的生活里面学会慢,也是一种艺术。古人讲“大隐隐于市”,就像在风暴眼里坐着,外面风暴旋转得再急,风暴眼是安静的。呆在风暴眼里思考和创作的人,才会产生大的艺术。

有时也会想起儿时的山林。回到那样的环境里最好了,在童年的林子里,和一群搞艺术的人喝茶看书、种地劳动,恐怕是我最大的梦想。对不起,这样的条件几乎没有了。胶东半岛的林子为了开发,大多盖上了非常漂亮的房子,北京人和东北人在龙口那边买房子的很多。我到那些小区里一转,几乎没人说龙口本地话,多是京腔。龙口四季分明,即使那种海景房也没有湿气,不用晒被子。

也是由于对童年林子的怀念,我参与创办了万松浦书院,现在仍然挂着名誉院长的头衔。事实上这是与当地的大学和政府合作的一个处级事业单位,书院有150亩左右的保护林,当年的选址就是我建议的。林子越来越少了,名叫“万松浦”,也是我的一个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