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
试析 民间策略的意义生…
柳斌杰:建立科学体制机…
警惕“非遗”申报走上功…
最新热门    
 
迟子建: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天堂

时间:2010-10-2 10:53:47  来源:不详
非典、大地震、泥石流,让国人对灾难不再陌生。近日,作家迟子建灾难题材长篇小说新作《白雪乌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昨天,迟子建在京接受了本报专访。

入迟子建之眼,天灾,常如试金石,试出人间冷暖、情短情长,但她执拗地认为,“真是漫天飞雪,更要用温暖迎它”。

“每一个灵魂,都有自己的天堂”

《白雪乌鸦》以1910年冬至1911年哈尔滨爆发鼠疫的历史作背景,在那场鼠疫中,有六万多人为此失去生命;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五千余人。小说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人物极多,有名有姓的几近上百位,多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字里行间铺陈的全是鼠疫期间哈尔滨平民百姓的遭际,“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他们怎样承受灾难,承受人世的无常”。

  在她笔下的灾难中,历史的车轮在轰隆隆地碾过,百姓的小日子也在过;挽鼠疫于狂澜之中的大爱在继续,母子之欢、男女之情也在继续。她写人性的幽微,譬如鄙俗如盼望鼠疫扩散的翟姓太监,但她最集中呈现的,还是如小说扉页上所述——“每一个灵魂,都有自己的天堂”。书中的车夫王春申,家人在鼠疫中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孤独的自己,灾难之后,他来到钟表店,“看见了四壁上悬挂着的形形色色的钟表,那里面的时间,没一个是现在时间,但眼眶涨潮的时候,他从这些坏掉的时间中,看见的是美丽的俄国女人谢尼科娃青春的脸。素朴的庸常市井,“非英雄”式的生活,“幸而不幸,悲而不悲”, 《白雪乌鸦》让灾难以另一种面目呈现。之所以为这幅历史场景以《白雪乌鸦》命名,迟子建称:“那场鼠疫发生的阶段,正是哈尔滨飘雪的时节;乌鸦在哈尔滨常见,有些专家还认为是满族人的图腾——当时清朝尚未覆亡。而且雪是白色,乌鸦是黑色,我喜欢黑白两色,这种冷色调,恰好应该是这部小说的基调。”

死亡阴影下却带着各自的生死观

“灾难”二字,最初进入迟子建的视野,只是上学时课本上的词语之一。

1976年唐山大地震,迟子建13岁,人在大兴安岭的她,对“灾难”是什么有了些许感应,但没有切肤体验。

2003年“非典”来了。“因为哈尔滨不是重灾区,人们照常去商场,生活还跟平素一样如水流过,没有大的恐慌。但报纸上提及,新世纪的防控措施,跟1910年哈尔滨鼠疫期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还承载着这样一段历史。”

据她介绍,当时的哈尔滨人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