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
试析 民间策略的意义生…
柳斌杰:建立科学体制机…
警惕“非遗”申报走上功…
最新热门    
 
迟子建: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天堂

时间:2010-10-2 10:53:47  来源:不详
口刚过十万,其中大部分是俄国人——因为中东铁路开筑了。1910年至1911年秋冬之季的东北大鼠疫,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其后经满洲里,蔓延至哈尔滨。这场由流民捕猎旱獭引发的灾难,到了1910年底,已经呈现失控的状态,当年的哈尔滨贫民聚居区傅家甸尤甚——两万人,死掉了5000人。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来了。他在英国剑桥接受教育,是甲午海战英雄的后人。他到达哈尔滨后,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尸体解剖等系列科学手段,判断此地流行的是肺鼠疫,这种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染;后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呼吁民众佩戴口罩,对患病者厉行隔离,调动陆军实行封城,及至焚烧疫毙者的尸体——虽然清王朝已是暗夜中一盏残灯,但摄政王载沣难得的一次开明,下旨焚尸,使东北鼠疫防控现出曙光。

迟子建称,伍连德的实干、载沣大难前的果敢让她动容,甚至对一个已成背影的朝代——满清的“暮年”多了一份敬意。但更让她浮想联翩的,是史料中很难找到名字的百姓的命运。“我把能搜集到的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的资料,悉数收归囊中,做了满满一本笔记,慢慢消化。黑龙江省图书馆所存的四维胶片的《远东报》,几乎被我逐页翻过。那个时期的商品广告、马车价格、米市行情、自然灾害、街市布局、民风民俗,就这么一点点地进入我的视野。我甚至自己绘制了那个年代的哈尔滨民间地图。在彼时街巷中穿行的人们,同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却带着各自的生死观,会是怎样的际遇呢?那一刻,我有了‘复活老哈尔滨这一段历史’的冲动。”

“相信2012不会到来”

不止一篇文学评论在评介《白雪乌鸦》时,拿加缪的小说《鼠疫》与之作比。迟子建说,没有什么可比性。“一个是西方的关于鼠疫的故事,一名医生的力量决定一切;一个是中国人关于鼠疫的故事,里面是一群人的力量。在疾病和天灾面前,中国百姓的隐忍、坚韧,没有人能忽视它。一个个个体的坚韧,构成的群体的坚韧。灾难是人性的试金石。我试图用文学的手段,把置身灾难之中的中国人的活力、死亡阴影之下的不屈、对温暖、对生存永恒的渴望呈现出来——尽管写得有点苍凉。”

提及同样描摹灾难的电影《2012》,迟子建称没有看过,只听说是一部很惨的片子,“一个西方的预言,关于人类要毁灭了的说法”。她不清楚影片里灾难来临时那些人与人之间拙劣的交易,尽管写了鼠疫这类大灾难,她也毫无“末世情结”。“死去的人死去了,活着的人依然活着。”她赞许的是,“灾难性的时刻到来与否,我们无法决定;但那一刻之前,人是否笑着,爱着,我们是可以决定的。”她相信的是,“2012不会到来”。如此迟子建,写灾难都写出温情和暖意,可生活并未因此厚待她。只不过,所有的“难”,由她自己说来,都是淡淡的。发表处女作《北极村童话》时,父亲走了;写出《伪满洲国》后,爱人走了;写作《白雪乌鸦》时,外婆又走了。“外婆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儿时在北极村,她给我讲的鬼怪故事,是我的文学启蒙。”

言及此,迟子建说:“真是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