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新开业的著名景点,文庙博物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但是,近日有游客反映,文庙院中的“论语墙”上错字特别多,作为市级文保单位和教育基地,很不应该,希望管理方能及时更正这些错误。
市民何先生“十一”黄金周期间带着孩子游玩文庙博物馆,当和儿子来到“论语墙”前瞻仰孔子的“论语”时,作为一位民间文保爱好者,何先生刚读了开头的篇目,便感觉不太对劲。“其‘八佾篇’中竟将人名‘王孙贾’误写为‘三孙贾’;‘学而篇’中的‘诗云’竟误刻为‘诗雲’,而同在此篇的‘可谓好学也已’竟误刻为‘可谓好学也己’,导致文理都不通了……”何先生说,“文庙作为文化重地,其石刻经典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随后,记者实地前往文庙博物馆“论语墙”查看了一番,墙上果然有何先生所说的诸多错误。文庙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接到过一些游客关于“论语墙”上有错别字的反应。墙上镌刻着整部论语,共20篇,一万多字,可能是在镌刻过程中失误造成的。
对此,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世禄教授告诉记者,文庙的“论语墙”刻有全部论语20篇,是一部用隶书刻在石头上的经典。但据他了解,仅在其前9篇当中,就出现了13处错误,大多误将繁体代替原字,如:文中的“诗雲”应为“诗云”,此处的“云”是“说”的意思,繁体字“雲”是没有这个意思;如:第4篇篇目“裏仁篇”应为“里仁篇”才对;同样地,文中还想当然地用繁体字“鬆”来代替“松”字,如此等等。把‘已’误刻为‘己’应是镌刻时的失误。
对于出现上述主要错误的原因,张教授表示,尽管字体的大规模简化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但是并不排除古文当中原本就有许多简体的字形,表达其独有的意义。可能是书写者想当然地进行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对应转换造成了这些错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