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华文化并非铁板一块
最新热门    
 
铁板铜瑟继东坡——纪念辛弃疾诞生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论坛纪实

时间:2010-11-26 11:56:04  来源:不详
 

    梅向东认为:中国词学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以苏、辛精神为价值支点,辐射到词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构建词学研究的话语体系。二十世纪的梁启超、胡适、胡之翼、夏承焘等词学前辈莫不如此,而龙榆生的贡献尤为突出。

 

    梅向东指出:所谓苏辛精神,首先是一种词学精神,呈现为激越豪壮的襟抱情怀、声容风度、风格境界;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精神,在文学史中,映射出崇高的生命情怀和灿烂激情;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彰显华夏民族刚健伟岸的气质和真力。龙榆生一生致力于词学,他建构苏辛词派的词史谱系以彰显苏、辛精神;研究非苏辛词派的易安、方回、清真词,以发掘苏辛精神;同时因时因势,谋求词学现代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他以词的精神关照词的传统与现代,词与乐、学理与自我生命体验,通过重铸词魂,进而重铸民族精神。

 

    清代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无论豪放派还是婉约派,无不受到稼轩风的沾溉。吴长庚教授以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词作家蒋士铨的《铜铉词》作为受稼轩词沾溉的典型个案,分析了蒋士铨接受稼轩风的原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稼轩风对清代词作家、词论家的影响。

 

    荣斌则列举了大量毛泽东平生酷爱辛弃疾其人、其词的事例,并通过一系列辛词与毛词的对比研究,说明毛泽东与辛弃疾在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社会批判意识方面,心相通,气相投,并分析了毛泽东对辛词的借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