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姜昆:赵本山未提照顾话…
九问姜昆:中国曲艺,苦…
姜昆:维护曲艺版权 落…
姜昆:电台、电视台播出…
最新热门    
 
刘松昆:徽班晋京与京剧的形成

时间:2011-01-10 12:57:00  来源:不详
指表演徽调的戏班。清代初年,徽调得到当时实力雄厚的徽商大力扶植,迅速崛起,涌现出诸多著名徽班和演员。徽班不仅流行于安徽境内,而且很快传播到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长江沿岸各地,影响颇深,被时人誉为“安庆色艺最优”。

 

  明末清初时期,京城以昆曲最为盛行,由于它表演于宫廷与贵胄府第,辞藻日益华丽晦涩,脱离广大市民。至清代中叶,昆曲势微,时有江西的弋阳腔传入北京,经过一段时间演变,被称之为京腔。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名伶魏长生的秦腔进入京城,火爆一时,据《花间笑语》载文:“自乾隆己亥魏婉卿(长生)来京,大开蜀伶之风,歌楼一盛”。随之又有柳子腔、山西梆子等,逐渐在京兴起,从而形成与昆曲竞争的局面。

 

  清乾隆帝曾多次巡视江南,看了许多地方戏曲,对徽戏甚感兴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八旬“万寿”之时,耗费巨资大搞庆祝活动,选调各地戏曲名班、名伶晋京演出,便是“祝寿”内容之一。时有浙江盐务江鹤亭,组织余老四率领驰名江南的三庆徽班首先晋京,参加祝寿活动,著名徽调花旦高朗亭(艺名月官)时年16岁,随班晋京。徽调历史悠久,剧目繁多,曲调悦耳,武打火爆,其中旦角百余人,且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传神。徽调唱腔以二黄调为主,另有拨子、吹腔、四平调、地方小调等。三庆徽晋京后,在京城的舞台上崭露风采非常活跃,极受观众的追捧。庆寿演出后,他们没有回安徽,继续留在京城各大戏园献艺。当年晋京的仅是三庆徽,因为徽剧受到北京观众的青睐,次年始又有四庆徽、五庆徽等小徽班陆续晋京。9年后,已是嘉庆四年(1799年),苏州的“四喜”、湖北的“春台”两个徽班晋京。13年后,扬州的“和春”徽班(一说为庄亲王府所组)方晋京。当时的广和楼、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等戏园子每演戏均以徽班为主。因三庆班擅演整本大戏,故事性强;四喜班以文戏见长,悠扬动听;和春班的武戏精彩,开打火爆;春台班以童伶为主,朝气蓬勃。因四大徽班各有千秋,特色不一,故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娃子”之谚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老艺人卒于京城,灵柩不便运回原籍,便在城南荒芜之地购置了梨园义地,长眠于此。

 

  清王朝因崇尚昆曲,将其尊为“雅部”,对徽调、秦腔等地方戏曲贬为“花部”,曾于清嘉庆三年(1798)下令禁演地方戏,但取缔不掉,便禁徽班使用弦乐,改用笛子伴奏来要挟,但有生命力的戏曲艺术,已深入人心,是压制不住的。徽剧不仅在京城站住了脚,而且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