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姜昆:赵本山未提照顾话…
九问姜昆:中国曲艺,苦…
姜昆:维护曲艺版权 落…
姜昆:电台、电视台播出…
最新热门    
 
刘松昆:徽班晋京与京剧的形成

时间:2011-01-10 12:57:00  来源:不详
有后来居上之势,更加危及昆曲、京腔的地位,形成了“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的局面。

 

  在戏曲史上,“徽班晋京”后又出现了“徽汉合流”,汉戏又称楚调,现名汉剧,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但更侧重西皮。清道光八年至十二年(1828-1932),一批汉戏名伶陆续进京,据载约有四喜官、米应先(米喜子)、李六、王洪贵、余三胜、龙德云、童德善、谭志道等。当时徽班已负盛名,汉戏若单独成班,难与抗衡。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等方面都有亲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晋京后,大都加入徽班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皮黄合奏的新颖局面。在竞争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融化了北京地方语言特点,从剧目、唱腔、表演、伴奏等诸多方面,广泛吸收了昆曲及地方戏的长处,又有了迅猛的演变,更加满足了观众的欣赏要求,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逐渐被时人称作为“京调”或“皮黄”,这就是京剧的基础与雏形,自徽班晋京后,历经几十年的演变、孕育、发展为一个新剧种——京剧。

 

  京剧大约形成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因此,它的历史仅有170年左右。虽然叫“京剧”,但它不能算北京的地方戏,,在今日的京剧韵白中,仍保留着徽、汉字音。随着京剧的繁荣与发展,四大徽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第一代的京剧演员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薛印轩、龙德云、徐小香、胡喜禄、罗巧福、谭志道、郝兰田、庆春圃、黄三雄、杨鸣玉、刘赶三等。京剧自诞生以来,曾用过诸多名称,先后曾名:乱弹、黄调、京黄、京二黄、皮黄、二黄、大戏、平戏(北京曾称北平)、旧剧(相对话剧而言)、国剧、京戏、京剧等。

 

  1990年12月20日1991年1月12日,由文化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