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百工千慧——中国文物…
国内外专家对话“百年儒…
周振鹤:“百世可知”与…
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吴冠中的“一”“百”“…
网络热传“三国微百科”…
互动百科推出“词媒体”…
中国首个“百姓公祭”在…
舞剧“百乐门现象”:上…
广西三江“百家宴”吸引…
最新热门    
 
“百科全书”潘光旦

时间:2011-01-15 14:40:02  来源:不详

1922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历史研究法”课程。期末,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读到了一篇令他十分感慨的文章,遂写下一段批语,赞赏作者“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同时“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

 

    文章作者就是当时年仅22岁的潘光旦,中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由于早年丧父,求学之路异常艰难,16岁时又因体育课受伤截肢而终身残疾。然而,磨难却练就了他超常的意志和豁达的品质,使他更加执著于读书求学。在清华的时候,他连假期都用来念中外书籍。他说,我们是中国人,到了外国去我不懂中文,外国人问我一句话我答不出来,多羞耻啊!

 

    出国留学的时候,他随身携带了一部《十三经注疏》,日日诵读;回国时,倾囊而出购买了一部《达尔文全集》,结果回国的路费出现了困难。作为潘光旦的学生和挚友,费孝通与潘光旦比邻而居,他视潘光旦为活字典、百科全书,凡是不知道的事情,不查字典,隔着门大声问一下就能知道答案。

 

    在潘光旦诸多身份里,最重要、最长久的身份应当是教育家。他关心青年人的思想,喜欢和青年人打交道,经常在家接待学生。他曾有一个“从游”的比喻,说师生之间就像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引导,小鱼紧跟其后,这就是教育。他非常注意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次为学生作“图书与阅读”指导报告,常为学生阅读偏向感到不安。据当年外文系学生、中国社会科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