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邓晓芒:消费时代与文学…
尘土掩蔽不住玉树东仓家…
《税收在我心中 平凡闪…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演…
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
最新热门    
 
张光芒:批评家不应该为了名利而争吵

时间:2011-03-01 10:08:07  来源:不详
“‘五四’时期,争论的焦点是理念的不同,今天多是为了名而争,为了利而吵”

张光芒在 《后启蒙时代的批评家何为》一文中说,如今是“新型愚昧”横行的时代,因此,在批评界,愚蠢的傲慢和傲慢的偏见,正在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存在方式。他写道:“批评家或者作家之间彼此指责,如果是为了辨别真伪、探求真理而进行剧烈的论争,这本是正常的,问题在于其兴趣不在这里,兴趣所在是人与人的争斗,是话语权的抢夺,而不是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关于这一方面,他告诉记者,此类现象如果发生在“五四”时期,批评家为了攻击而攻击,一定会遭到鄙视。

“‘五四’时期批评家之间的争论与当下相比,区别在于争论的焦点是理念的不同。当然,在争论当中也会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是,争论的出发点并不是人身攻击。那时,作家、批评家之间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不过,他们争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吵而争吵。而现在,为了某种理念而发生的争论反而很少,多是为了名而争,为了利而吵。 ”

张光芒说,“五四”时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理念决定了上述现象的可鄙性,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标准了。“那时候的人相信真理,相信真相。今天,由于社会的多元化状态,人们不相信真理。那些骂得凶的或者被骂的,反而更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越骂越想看。 ”

“批评家讲真话是不够的,真话谁都会说,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话”

批评家依附于作家作品而存在,成为后者的附庸。越是如此,作家就越看不起批评家,读者也无法相信批评家。信任感的流失,源于批评家底线的不断后移。张光芒对批评家的底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尽管这一底线似乎并不难达到,但是,他也坦言,对于当下来说,提出这样的底线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要求。

“在我看来,批评家的底线应该是:把作品放在现实和历史的坐标点上作出一个公正的判断。”有的观点提出批评家的底线是讲真话,张光芒认为,讲真话是远远不够的,那不过是做人的一个笼统的底线而已,“真话谁都会说,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话。 ”

因此,他说:“对批评家要有一个较高的或者说一个理想化的要求,具体说,就是批评家应当对创作的缺失和优长作出到位的判断,给读者和文化界以启发。同时,批评家还要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差不多能够一以贯之的追求。评论对象当然可以千差万别,但根本立场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批评家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作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需要有令人信服的价值立场和逻辑理性。而这个立场不是空喊出来的,是通过批评家一贯的批评实践体现出来的。另外,批评家特别需要有发现的能力。如果说作家要发现生活,那么批评家就要发现文本,更准确地说,就是要发现形象与生活的关系。作家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