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治未病需求增长 中医局…
治未病需求增长 中医局…
治未病需求增长 中医局…
专家:非遗法出台有望为…
珍贵国画《洞天狮象》特…
专家话民俗:正月初五—…
毛泽东邓小平入选中国文…
精勤不倦三十载——记《…
河北国宝陀罗尼经幢遭破…
程巍:胡适与“层累造成…
最新热门    
 
专家:胡乱吹捧最终伤害的是文学本身

时间:2011-03-11 12:07:11  来源:不详
胡乱吹捧最终伤害的是文学本身 
  本报记者/王 研
  编者按
  在2月25日刊发的陈众议专访中,他提出批评家和作家应该是互补的,作家们要放下身段倾听善意的批评,批评家作为裁判也要下场摸摸球,搞些创作。而在3月4日刊发的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的专访中,他也提到,批评家和作家两者的距离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远,而这种距离其实是文化和心理上的断裂,并列出四个造成断裂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家和批评家的生存方式、安身立命的追求、待遇等级等方面,差别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刊发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的第二篇专访。他说,很多作家看不起文学批评,但文学批评始终是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很难想象一个时代完全没有文学批评。那些声誉正隆的作家听了太多的好话,有些好话是不着边际的,他们在创作方面的缺点没有被指出,而他们真正的优点也没有被发掘。 
  王彬彬对当代作家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在太多的表扬声中,他的发言显得格外刺耳。然而,他认为,这样的批评仍然远远不够,因为,它们只是“偶然”才出现。大批批评家对文学的过度褒扬甚至胡乱吹捧,最终伤害的是文学本身。那些在今天享受着巨大荣誉的作家,他们在创作中的问题没有真正被指出来;另一方面,他们苦心经营的独特性也一样没有被发掘。王彬彬说,不诚实的批评家们,既然不能诚实地面对作家的问题,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们诚实地面对作家的长处呢?
  太多的文章分析作家的长处,偶尔有人说句批评的话,反倒成了不正常的现象
  “王安忆、余华、莫言……谁的创作不存在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成了怪事了。但是,批评家有没有认真地指出他们的问题?显然没有。或者可以说,说问题肯定不如说好处说得那么充分。 ”王彬彬表示,每年有太多的批评文章从各种角度分析作家们的长处,研究他们的成绩,偶尔有人说句批评的话,反倒成了不正常的现象。
  人们在将历史进行纵向对照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怀念,怀念撰文评论张爱玲小说的傅雷,怀念透彻分析沈从文的李健吾。那样的批评风气,跟历史一起成为了记忆,后人只能通过资料捕捉到一些影子。王彬彬认为,今日批评风气日趋衰坏,即便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受到“极左”思维影响的时候,批评文章也不会完全彻底地吹捧作家。“如果满篇皆是表扬,批评家自己也会感到羞愧。哪怕对方是再好的朋友,再留情面,也总会提出一些意见,比如‘尽管已经很好了,但是,还是有一点需要改进……’之类的话,否则,很难向大众交代。 ”然而,今天却能够出现句句“赞歌”的评论,王彬彬建议人们去翻阅下老一代批评家的文章,“即便文章从总体上是肯定你的,最后也总要说几句挑毛病的话。现在,这样的文章都已经很少见了。 ”
  在赞美声中生存的一代作家,最终都要接受时间的检验。“那些作家听了太多的表扬,自我膨胀。他们最终都会在时光中萎缩下去,无法在文学史上占据如今天这样显赫的位置。因为,我们的后来人不会有今天的顾忌,他们会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今天的作家。对于作家来说,只有真正具备独特性,像沈从文、张爱玲那样无可取代,才会得到后人的尊敬。而一般的作家,只会被后人苛刻地对待。现在的作品经过时间沉淀后,会被证明究竟具有多少的独创性,是否为文学提供了新的经验。 ”
  文学批评始终是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很难想象一个时代完全没有文学批评,失去批评的创作,虽生犹死
  “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别人严格地挑剔,而今天的批评家是做不到的,很难很难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