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宋高宗为仁君:不热衷女…
从新《红楼梦》看学术霸…
元妃省亲男女混站不合礼…
李彦君:失去传统文化何…
导演李少红:只要是《红…
张毅君:发展出版新兴业…
最新热门    
 
李少君:当代诗歌草根性堪比初唐

时间:2011-03-13 16:18:32  来源:不详

昨晚,李少君亮相深圳中心书城主办的“深圳晚八点”活动,为观众献上“文化复兴与当代诗歌”的主题演讲。中国当代诗歌何去何从?诗歌在中华文化复兴中扮演什么角色?前天,李少君接受晶报记者专访,侃侃而谈。当代诗歌从“自上而下”的姿态逐渐走向民众,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又催生了诗歌创作的“草根化”,而李少君正是草根诗歌的提倡者。他认为,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将助飞中国文化复兴,当代“草根性”诗坛活跃的景象更是堪比初唐,诗歌正迎来一个美好的时代。

诗歌自古是中国文化基础

晶报:您讲座的名称是“文化复兴与当代诗歌”,在您看来,文化复兴与当代诗歌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诗坛的繁荣是否就意味着文化复兴的开始?

李少君:是的,你的说法也是我的一个看法,我认为中国文化建立在诗的基础上。孔夫子有句话叫“不学诗,无以言”,以我的理解,“言”指的是文化文明,“言”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诗学强调“超越”、“和谐”,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传统。儒家文明重实用讲世俗,那么如何获得生存的超越性意义,其实就是通过诗歌。林语堂曾说,“吾觉得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是没有宗教的,诗歌取代了宗教的作用。在我们的几大经书当中,《诗经》永远是排在第一,中国人对人生道理的认识,很多时候是从诗歌开始的。像《三字经》、以及我们从小琅琅上口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诗句。再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为例,这句诗其实应该反过来读,月都有“阴晴圆缺”,人的那点“悲欢离合”算什么,再说,就像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悲欢离合”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那是自然的规律与循环。

诗歌教导中国人如何看待生死、世界、时间、爱与美、他人与永恒等等,使人们生出种种高远的情怀,得以寻找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平衡,并最终到达自我调节内心和谐。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文人都写诗,每一个古人都读诗。诗歌学习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现在强调文化复兴,就要从这个基础做起。

晶报:您刚才提到“诗教”,把诗歌上升到宗教高度,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李少君:对“诗教”的理解,可以分为几种概念。第一个是宗教的作用,第二个以《三字经》为例,起到教育教化的作用。第三则是一种教养,孔子对人的最高评价就是“可与言诗矣”,也就是能和这个人谈论《诗经》,在中国,懂诗代表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就如在西方就是说这个人是个绅士。说到“诗教”的作用,我们都说现在是一个精神危机的时代,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