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少红导演的50集新版《红楼梦》,经过3年多时间的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之后,于近日陆续在青岛、四川、上海、宁波、温州等地方电视频道进行首轮播出,率先与部分观众见面。从筹拍之初,新版《红楼梦》便经历了一系列话题风波。到如今开播伊始,它依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赢得赞誉支持的同时也惹来了无数口角官司。纵览诸多评论,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错位、配乐鬼魅、画外旁白太多以及图解小说等几个方面。日前,李少红导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针对这些质疑给予了一一回应。
质疑①
黛玉丰满 宝钗清瘦
人物形象“错位”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里人物形象“错位”。比如,原著中宝钗比较丰满,而黛玉很清瘦,有种病态美。可是在新版电视剧中,二者的形象却正好反过来了。此外,剧中“小宝玉”拍摄时只有13岁,饰演王夫人的归亚蕾则已60多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更是70岁出头。观众觉得这种年龄上的“错位”,使得他们在同一场景出现时有点别扭。
李少红:所有这样的顾虑都会随着播出迎刃而解。宝钗成长发育之后就会慢慢丰满起来,黛玉当得不到爱情之后也自然消瘦了。
书中描写元春薨的年龄是43岁,我们比方王夫人生育她的年龄是16~20岁之间,那她也正是60岁到60岁出头,和演员的实际年龄基本复合,而且还有贾珠在先。另外,正是因为老来得子,贾府上下才如此溺爱宝玉。含玉而生也意味着珍爱有加。我们说尊重原著是尊重它的精神,也并不能教条。这样的考虑不能算是错位。我认为有这样顾虑的观众都是出于对名著的热爱,出于对新版《红楼梦》的关注。
还有老戏骨是新版《红楼梦》的灵魂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深入,更多的观众会意识到他们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存在的重要性!他们是支撑起这样一个大家族的栋梁,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们担当起长辈的精神和力量,是那些子孙的依靠。他们毕竟代表了一个历史,一个社会的面貌。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王朝、政治、伦理道德,还有文化。所以许还山、归亚蕾、王馥荔、周采芹、叶琳琅、赵健为代表的老演员是当之无愧的。
质疑②
太过忠实原著 大量朗读原文
“图解小说”之嫌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高度忠实原著有“图解小说”的嫌疑,缺乏想象力。当一些文字难以用画面表现时,就用上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大量朗读原文。如此“忠于原著”有些可笑。
李少红:如果我当时不在上海座谈会,听到红学教授“太忠实原著,会不会图解”这样的说法,也会和很多人反应一样,怎么不忠实不好,忠实了也不好呢?显然这个说法是被媒体夸大事实地刊登出来的。我想这个红学家教授很倒霉,给他带来很多烦恼。“忠于原著很可笑吗”?不是名著吗?名著不是很经典吗?哪里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了?哪里大量朗读原文了?能够“高度忠实”不是很高的评价吗?是不是“缺乏了想象力”的担心,完整播出后,自有公论。一定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我觉得都很正常。
曹雪芹的文字非常好,我觉得能够巧妙地运用,不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成为视觉的一部分,是很有欣赏价值的。我希望新版《红楼梦》能和小说一样,经得起反复欣赏和阅读,每次都能得到新的感觉。《红楼梦》这本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流传200余年,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无穷尽的内容,任何时候,任何年代读它都有新的体会。我只觉得50集的篇幅太短,空间太小。需要各种形态叠加的效果,才能尽可能地涵盖里面丰富的内容。
质疑③
旁白太多 台词难懂
观众看起来很累
有专家认为,“也许导演的初衷是通过旁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大量旁白会干扰观众观看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半文半白的台词本来就很难懂,再加上大量旁白穿插其中,真的让观众很累很累!”
李少红: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有没有旁白都会遭到非议,多少都一样,只要是《红楼梦》就离不开争议。好像大家习惯用这样的方法认识它。偏离它更糟糕。何况我不可能比曹雪芹高明。所以不如老老实实,起码曹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