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是判断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文明与野蛮、合法与非法、道德与不道德的规范性体系。价值观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准则,人格修养的目标,社会和谐的保障,民族凝聚的支柱,国家认同的基础。国家或社会通过各种方式把价值观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
各种文明的价值观都是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数十年来,存在一种错误的看法,以为只有西方才有普世价值和核心价值。其实各种文明的价值观中都含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和核心价值。西方文明如此,东方文明亦然。
近五六年来,兴起关于“东方价值”或“亚洲价值”、“西方价值”的讨论。许多学者都认为,东方价值与西方价值并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认为,“西方价值有普世意义,东方价值同样有普世意义。”“一方面是西方所代表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个人的尊严;另一方面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包括正义价值、责任的价值、同情的价值、社会和谐的价值,还有法的意义、人与人之间如何融合协调这些价值。”“西方价值扎根在欧美文化中间,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儒家的这些基本价值,扎根在东亚特别是中国,也有普世意义的价值。”
西方的核心价值曾受到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影响
近百年来,借鉴或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成为近现代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其实,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核心价值,也曾借鉴中华思想和价值观。
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引起欧洲思想界和政界极大的震动,形成了长达近百年的中国文化的热潮。儒家经典的原理,成为欧洲哲学家反对教会的武器,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1764)一书中高度评价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他呼吁欧洲人学习中国的道德。被誉为法国近代第一个经济学家的魁奈曾说:“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也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18世纪的欧洲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思想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因而,他们借鉴中国的思想和价值观,融入到本国的民主政治中。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在他的《孔子与中国之道》(1945)一书中认为:“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构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