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第一届《文史知识》论坛…
冯骥才吁人文知识分子声…
王元化:知识分子正在消…
《庄子的快活》选载十八…
试论我国信息化指标测算…
五四精英是怎样看待知识…
锁定明清时期特定的知识…
大陆知识分子及网友票选…
地方性知识:试析跨文化…
关于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
最新热门    
 
推崇知识理性,才能终结“谣盐惑众”

时间:2011-03-19 11:49:36  来源:不详
在小说里影视剧里,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把戏背后,总是有些见不得人的利益算计。而总结规律可知,谣言要想扶摇直上,大行其道,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关于人身财产安全的谣言,一般都是在大灾大难,人心惶惶之时,或者是兵荒马乱、信息闭塞之域。
     总之,它都是瞅准了民众的信息盲点,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去迎合受众的盲目恐慌心理,在信息的扭曲失真中,逐步放大了莫名的恐惧感。谣言口耳相传,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裹挟住越来越多的人们,直到场面失控。而如果谣言最初的源头不是某人的无心之失,那么这背后一定有个暗影在偷偷窃笑,以此渔利。
     在宫廷戏里,多是乱臣贼子想改朝换代谋朝篡位;好莱坞里,则不是偏执政客的政治阴谋,就是科学怪人的疯狂复仇。这应该是我们读小说看电影都能总结出的“谣言生成器”标准作业流程。所以妖言惑众的故事,才能推陈出新季季精彩,让观众在揪心忧心中“痛并快乐”地消费着享受着观影中那虚拟的紧张刺激感。
     但是,当影视小说里的妖言惑众,变成现实版的“谣盐惑众”,当一包食盐引发的抢购狂潮席卷神州,不管是你家楼下的小卖部还是单位旁边的大超市,都纷纷挂出“本店盐已售完”的纸牌外加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时。我们恐怕谁都不能平静。
     谁能料想一包食盐也能引发一桩“惊世悬案”——碘盐能否防核辐射?而在没有这个问号还没拉伸之前,冲动盲从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龙,刷新了高价,焦虑地冲进了超市。并忧心忡忡呼朋唤友,拉着三亲四邻,加入抢购大军。
     于是抢盐的大军越排越长,蔚为壮观。同时,在网络上特别是微博里,也有一小撮相对而言理性清醒的以文化界知识界为主体的网友,这一天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创作各种各样的或幽默或讽刺的段子来编排这些抢盐族。诸如“今日方知国人皆是重口味。”“你们在这么胡闹下去,盐王爷可不答应!”“姐是糖,甜到忧伤,哥是盐,咸到内伤。”“某超市海产区几条咸鱼已经被人舔成了淡水鱼。”“记者好奇地问:‘请问您为何不相信谣传?’大妈气愤地说:‘抢个鬼啊,我家非典时期买的盐还没吃完呢。’”“求医药代表合作,我打算开始囤积治疗甲状腺疾病药品。”“日本地震告诉我们,国人真的好可爱,人均智商才七岁”……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抢购者和揶揄者,两方立场明晰,却似乎没有更多的互谅理解。其实,卷入抢购者的并非都是不上网不读报的“大妈军团”,或许很多自视甚高的知识精英,也在亲友的“友情裹挟”下,身不由己加入其中。
     再者说,平心而论,可能高学历的精英人士也未必个个都是科学达人,专业的科普知识也未必比楼下成天打麻将度日的大爷太婆高明多少。比如,2003年之前我们对“非典”类疫情的防护知识知道多少;2008年之前,我们有多少人懂得相关避震自救常识;日本核危机之前,有多少人关注此类的核防护知识?
     正是因为此类知识的欠缺,谣言才能轻易惑众,才会有抢购板蓝根、白醋、碘盐来防身救命的下意识恐慌行为。现在,中盐总公司已作出回应,称我国食盐供应充裕,无需抢购;而卫生部门也出面辟谣,称碘盐无助预防辐射,“谣盐惑众”的尴尬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