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学者:谁是大众文化中的…
将灾难转化为进步力量—…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
风雨飘摇中的历史叙述—…
真正和尚方许读 中的性…
真正和尚方许读 中的性…
真正和尚方许读 中的性…
“历史热”中的冷思考—…
论曹操文学著作中的人才…
最新热门    
 
灾难中的智慧——“灾难与流言”三人谈

时间:2011-03-29 13:34:09  来源:不详
映人类自然环境观的寓言。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告诉他天地都不会坠坏。“长庐子闻而笑之”,提出了更深层的认识,以为天地最终确实会归于“坏”。“子列子”又“闻而笑曰”:说天地“坏”是错误的,说天地“不坏”也是错误的。他说,对于遥远的危机,杞人的忧虑是不必要的。这种态度看起来消极,却是比较清醒的。劝说杞人的人,一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所提出的见解其实是比较切近实际的。其实,人们在灾变发生时的“恐惧”,有时源生于类似“杞人”的不必要的“忧”。

 

    吴根友:借用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我认为人在灾害面前的恐慌,是人类在无限的大自然面前从根本上表现出无知,并因为无知而表现为无能为力的潜意识的自然的、不自觉的流露。

 

    “杞人忧天”的故事并不荒唐。真正关怀全人类命运的宇宙学家或人类学家们,都会担心地球有一天不能居住了,人类怎么办?中国历史上的杞人,至少是一个有宇宙学家想象力并关心人类命运的人。只要将这种忧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辅以追求科学的实际行动,“忧天”就会转化为未雨绸缪。但只空想不行动的“杞人忧天”,当然不是“忧患意识”,而是病态的。从思想史角度看,“忧患意识”是帮助小邦周战胜大国殷的政治意识,后来普泛为中华民族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荒政事业发达,至少自西汉开始,到清乾隆前期都有自己的荒政机构。“二十五史”的《帝王纪》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每位皇帝不断下达救灾与减免灾区税收的诏令。这是“忧患意识”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具体表现。

 

     对“不根之言”斟酌而断,见怪不怪,方能“其怪自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